金融,莫再雾里看花

时间:2022-09-21 02:20:51

金融,莫再雾里看花

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继而转变成经济危机,顶着失业的压力,担心着钞票变废纸,企盼着砸在股市里的血汗钱赶紧解套,揣测着危机何时过去……面对人们的种种心态,我们不禁感叹:金融到底怎么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金融迅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却最难看清金融的真面目。

有一个经济学家,他离乡多年,已是耶鲁大学教授,竟不远万里,抛过来一本《金融的逻辑》,试图为国人拨开金融的迷雾。

他说:“原来由亲情、友情实现的互助互惠式隐性金融交易被钱化之后,如果替代性的显性金融保险、信贷、养老、投资产品无法跟上,中国人在钱多的同时,可能反而对未来更感到不安。这不仅使中国的内需无法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依赖出口,也让中国人的幸福感下降。”那金融是什么呢?中国就非发展金融不可吗?这正是《金融的逻辑》要告诉我们的。

按作者陈志武教授的说法,金融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比如可以刷信用卡买东西;比如年轻男女想买房。暂时攒的银子不够,可以跟银行借钱,先交首付,然后月供;比如年轻时每月交点保险,等老了没劳动能力了,也可无后顾之忧;比如企业资金不足,上市一招呼,就募集了不少。最简单的理解就是。金融是与未来的自己交易。如果对未来乐观,就向未来借钱;如果对未来悲观,就向未来存钱。当然了,最好是二者都做。前者是贷款,后者是保险和投资。

金融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时下最时髦的一个话题:“流动性过剩”,“钱太多”。中东石油“钱”、美国高科技“钱”、俄罗斯与加拿大自然资源“钱”等,到处都是“钱”,尤其是中国的货币供应水平是历史上少有的。

陈教授在《金融的逻辑》中提到:制度的优劣决定一个国家“钱”的多寡。他甚至用专门章节论述了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

从陈教授的叙述中,不难产生一个鲜明印象,那就是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世界的兴起,关键原因乃是金融体制充分发展。他不懈宣称西方在近代以来领先非西方,不在于掠夺了美洲和“东印度”的白银。而在于制度创新,债券、股票、保险市场的建立健全,融资渠道的日益便捷畅通,为开展海外贸易和推进科技创新提供了“剂”。比如,如果美国社会不认同投机的价值。它也就不可能有发达的股票文化,没有发达的股票文化,也就不会有美国过去150多年的科技发展历史。

而市场化改革和“资本化”改革,正是过去几年中国“钱”越来越多的原因。

然而,陈志武教授说:“各类品种的保险、养老、医疗、投资、理财产品不能够发展到位,那么,在中国人钱多的同时,可能反而对未来不安。”

反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活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人们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来安排自己一辈子生老病死的经济需要。那时,甚至“养儿防老”的观念也会转变,养育孩子是情感需要。而不是为了回报,这等于把孩子从利益约束中解放了。从这个角度看,金融是美好的。

在聪明的经济学者大谈金融超限战,再扯西方阴谋论时,这位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却在向国人解释金融不发达就要挨打的道理,这样的声音也许格外引人关注。(王超凡)

上一篇:投基须克服“七大人性弱点” 下一篇:中年单亲妈妈更要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