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分析旁推法举隅

时间:2022-09-21 01:01:39

人物形象分析旁推法举隅

人物是小说的构成要素,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也是探究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作品主题的重要途径。纵观通常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人物本身的言行等去探究。其实,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借助作品中其他的人物来分析需要分析的人物。据此,笔者依据语文教材的实例,来予以具体解读。

一、揭示生存环境,暗示人物命运

环境是小说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人物的活动场所,环境决定了人物的活动和思维。所以,在关注探究人物形象的时候,就需要关注人物的生存环境。这样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的构成,人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作品中人的语言与活动都是社会环境的具体表现。他们既是环境的构成者,也是环境特征的反应者。他们共同揭示主人公的生存环境,暗示主人公的命运。

如,《祝福》中,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成因,就需要分析她生活的鲁镇的环境。而这可以从“我”入手。从“我”与鲁镇的关系来看,鲁镇是“我”的故乡,“我”是生于鲁镇、长于鲁镇的而现在生活在外的人。“我”对于鲁镇和鲁镇的人,鲁镇和鲁镇的人对于“我”,原本都是彼此熟悉的,我对鲁镇本应有眷恋的情感,但是原文却没有如此的表述。“我”对于回鲁镇过年,只是一种仪式。在鲁镇,所有人都没有变化,他们依然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他们与外面的世界是隔阂的。而“我”是从外面的世界回来的,“我”与他们除了礼仪上的寒暄与交往外,就没有更多的话可说。四叔将“我”晾在书房,实则是“我”被故乡的人排斥了,因为“我”和他们已经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已经话不投机,难以有交点。“我”与故乡是隔阂的,“我”与故乡的人是隔阂的,“我”在“我”的故乡是孤独的。这个就是鲁镇呈现给读者的环境特征:人与人之间都是隔阂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由此,就不难推测出文章的主人公祥林嫂在这样的环境里的遭遇和命运,也就不难理解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二、塑造原始形象,丰富人物内涵

人物形象是多方面的,在阅读中,如果只关注人物本身,有时就不能够完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容易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对这些形象塑造的完成,常常是通过其他人物来一起完成的。所以,在阅读中,需要借助作者在小说中描绘的其他人物,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来分析需要分析的人物形象,从而全面正确地分析探究人物形象。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从他上梁山之前的对高衙内的避让、为两个公差求情、棒打洪教头前的顾忌,很容易读出他的小心谨慎,于是说他上梁山之前是“窝囊”的,是梁山泊让林冲变成了英雄,这样的解读完全是悖谬的。为此,作者安排了李小二出场。林冲当初不求回报地帮助李小二,完全体现了“扶危济贫”的道义行为。而在沧州两人的交往中,除了初次相见的“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外,以后交往并无任何执礼之处,这与后来梁山上的第一功臣却对谁都讲礼节的林教头完全相反。如果再把林冲初次与鲁智深相见就结为兄弟、席地喝酒的行为来印证,就发现林冲最初与人相处是“不拘小节、平易近人”的,只是环境逼迫他做了改变,而李小二与鲁智深都是他在遭难前认识的两个人,所以他的原始性格在那里得以保留。于是,再去看林冲当初对高衙内的避让和为两个差人的求情,甚至发配前的休妻,都是为了妻子考虑。所以林冲最初就是一个讲义气、顾亲情的豪杰,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最后却落得无处可去,被逼上梁山,性格完全改变,不得不让人洒一把同情泪。

三、前后对照比较,奠定性格特征

为了让读者对初次出场的人物留下深刻印象,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人物未出场前,先借助文章中其他人物的描绘来烘托蓄势,让读者建立一种与真正形象完全相反的形象。然后再让这个人物出场,借助文章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正面观察描绘,再与未见之前的形象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把作者希望塑造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展示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红楼梦》中对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以林黛玉为主体完成的。林黛玉拜访王夫人时,王夫人用“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来称呼自己的儿子,并特意嘱咐不要理他,再借助林黛玉的回忆中母亲的评语“极憨顽”,用两位长辈的话完成了作者要展现的贾宝玉的初始形象。然后作者借王夫人之口进行铺垫,来打破林黛玉心中的美好形象。王夫人特别叮嘱“别睬他”来与首次的“不要睬他”照应。如果前面的称谓表达的是爱,而两次的特别交代“不要理睬”则表达的是担忧,这已经不再是爱了。这种对爱子的说法,打破了林黛玉最初心中也是读者心目中所存的美好印象。最后,作者用丫鬟的行为来完成最后铺垫。当丫鬟是笑着进来的时,作者已经完成了对贾宝玉未见面形象的全部塑造,即是林黛玉心中所说的“蠢物”二字。于是,读者已经对贾宝玉产生了厌恶。当两人相见时,除了写贾宝玉穿着精美华贵,更是正面描写了其俊朗的外貌,这个与未见面前形成反差,自然让林黛玉心生好感,再用《西江月》来展现性格特征,让读者记忆深刻。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吃透了文本,掌握了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往往在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却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上一篇:沐浴谦谦君子风 下一篇: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