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氨茶碱治疗临床探讨

时间:2022-09-20 11:54:49

108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氨茶碱治疗临床探讨

【关键词】氨茶碱;早产儿;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 s,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现象,多见于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生,可造成早产儿呼吸衰竭、肺出血、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多脏器衰竭,甚至造成猝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危及患儿生命的疾病之一。我科自2002年7月至2006年7月,应用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10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其中男76例,女32例;胎龄26~30周26例,31~34周62例,35~37周20例;体质量

1.2 方法 早产儿基础治疗一致,均置于暖箱,中性温度保暖,心电监护,防止感染,微量泵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糖稳定,并做好对症处理。对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排除由食道返流及其他先天因素所致的呼吸暂停,所有患儿首次发生呼吸暂停后第1次给予氨茶碱负荷量,按5~6 mg/k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2 h后按2~3 mg/(kg・次)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d,用至呼吸暂停消失后改为2 mg/(kg・次),1次/d,维持静脉滴注,用至1~2周停药。如有感染,同时选用抗生素。

1.3 疗效评定 用药2~7 d后,呼吸暂停消失,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反应好,无发绀,四肢肌张力正常,生命体征稳定,心率110~130次/min,血气分析正常。

2 结果

96例用药2~7 d后,呼吸暂停消失为显效;10例用药4~7 d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呼吸停止时间

3 讨论

呼吸暂停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20%~30%,极低体质量儿可达50%,超低体质量儿可达90%,住院早产儿的发病率可达40%~70%[1]。出生后3~5 d多见,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2]。早产儿容易发生呼吸暂停是因为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新生儿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发育不完善,生理信息不能正确传递。由于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患儿的呼吸调节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此类患儿的潮气量低,肺泡的PaCO2高,呼吸时食管内压力变化小,PaCO2升高时通气反应差,表现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其传出冲动弱,与中枢神经系统树状突功能不良有关[2]。新生儿呼吸暂停可由缺氧引起,缺氧可抑制新生儿呼吸中枢的生理功能,并可降低新生儿对CO2的反应,除缺氧外,另外体温变化、低血糖、酸中毒等均可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可影响组织的氧合状态,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常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率高,尤其极低体质量儿,直接导致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故对早产儿的呼吸暂停的早期积极治疗极为重要。临床上常用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治疗,常选用氨茶碱。氨茶碱是作为呼吸兴奋剂治疗呼吸暂停,能增强早产儿的自主呼吸,解除呼吸抑制,通过兴奋呼吸中枢提高通气量,增加呼吸中枢对CO2的反应能力,增加膈肌对低频刺激的收缩力,防止膈肌疲劳,从而改善呼吸频率,纠正呼吸暂停,明显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成活率,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此疗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特别是基层医院不具备CPAP及小儿呼吸机的条件下,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立中.极低体重儿呼吸暂停的有关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394-39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0-232.

上一篇:几种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比较 下一篇:浅谈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分析及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