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新生儿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2 03:54:46

60例新生儿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我院新生儿病房自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诊治新生儿低钠血症6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性别:男33例,女27例。日龄:1~3 d 6例,3~7 d 18例,~14 d 18例,~28 d 18例。喂养史:早产儿24例,足月小样儿6例,足月儿30例。喂养史:母乳喂养9例中,3例早产儿吸吮力差进食量少。牛乳喂养30例,均喂过度稀释奶(奶∶水为1∶1~1∶3)。出生后一直开水和糖水喂养5 d 9例,生后2~4 d,每天仅由静脉输葡萄糖液12例。

1.2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钠血症主要症状及体征为反应差、软弱、少哭 (60例),食奶量减少或不吃(42例),肌张力低,拥抱、握持反射减弱或消失(33例),呼吸不规则、阵发性呼吸停止伴青紫(45例),惊厥(21例)。本组患儿中伴新生儿肺炎1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5例,新生儿硬肿症6例,窒息并吸入性肺炎12例,腹泻6例。

1.3 实验室检查 以血清钠

1.4 治疗 本组低钠血症病儿治疗时采取下列措施:

1.4.1 凡有喂养不当、摄入不足者,首先改善喂养方法,尽量保证热卡,用该日龄相应的配方奶喂养。

1.4.2 48例实验检查血钠

1.4.3 有过度稀释奶喂养史12例,临床上无其他伴发疾病症状较轻,未使用高渗氯化钠液予糖盐水配奶2~3次,改善喂养而获发转。

1.4.4 入院24 h内死亡6例。

2 讨论

2.1 发病因素新生儿低钠血症为新生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电解质紊乱,影响其发生的因素较多,结合本组患儿有以下几方面。

2.1.1 早产 早产儿较足月儿易发生低钠血症。本组60例中,早产儿18例。早产儿由于肾脏排钠多而呈现钠的负平衡,因而对钠的需要量较足月儿多。且胎龄越短、肾脏排钠越多。我们认为早产儿肾脏对醛固酮呈低反应,是肾脏排钠多的可能机理之一。早产儿和足月儿生后3 d内有高钠血症倾向,血钠可超过150 mmol/L,这可能与初生几天内身体不显性失水较多有关,本组患者有6例发生于3 d内认为与生后一直只喂白开水相关。出生后3 d,血清钠迅速下降至130 mmol/L左右,而出现低血钠倾向[1]。此时若有钠的摄入不足、腹泻、呕吐或其他原因导致钠的丢失增加,喂养不当或疾病等的影响,易发生钠的负平衡,早产儿则更易发生低钠血症。

2.1.2 饮食因素 用过度稀释奶方喂哺或喂水过多可致新生儿水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表现为嗜睡、软弱、肌张力低下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可伴有水肿、初尿多后尿少或无尿,并可有惊厥。本组39例有上述喂养史,但27例开始症状轻微,仅表现为嗜睡、少哭、食差等,并发肺炎或硬肿症,低钠血症才逐渐明显。12例无伴有疾病,入院时症状即较重。39例中,30例于入院时未考虑到低钠血症,入院后经仔细询问喂养史而疑及此症,并经血钠测定证实。由此可见,详细全面的喂养史是诊断新生儿低钠血症的重要线索。

2.1.3 疾病因素 新生儿窒息、缺氧、肺炎、颅内出血及严重感染时亦较易发生水潴留致稀释性低钠血症。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种机理,即脑性耗盐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3]。脑性耗盐综合征指颅内疾病引起肾脏钠丢失过多,导致低血钠及细胞外液容量下降的一组综合征。有报道认为该综合征与心房利钠肽,脑利钠肽有关。心房利钠肽与脑利钠肽能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竞争性抑制肾小管上皮的抗利尿激素受体,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分泌,导致钠及水的流失,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指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引起血钠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水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扩张的细胞液又使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钠升高。

2.2 治疗 治疗新生儿低钠血症时必须考虑到引起低钠血症的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由于喂养不当,临床症状较轻,而又无其他并发症者,可不急于用高渗盐水治疗,只需调整奶方,用该日龄相应的配方奶喂养。限制水份即可治愈。本组有12例喂过度稀释奶者,经用此法治疗而好转。此外,无论由任何因素引起,临床有明显低钠血症表现患儿,除改善喂养外,均应从静脉补充高渗氯化钠液(常用浓度为3%)[4]。常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静脉使用3%氯化钠液宜于分次给予,首次按血钠提高5~10 mmol/L计算(即3%氯化钠6~12 ml/kg),以后根据血钠测定结果或临床表现酌情重复使用上述剂量或减量使用,即使血钠较低,临床症状较重也不应1次给予高渗氯化钠剂量过大,以免加重循环负荷。当血钠≥125 mmol/L即可停止使用高渗钠盐治疗。故在治疗新生儿低钠血症的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钠水平以指导治疗。本组39例用3%氯化钠治疗,均在较短时间内临床症状改善,血钠恢复正常。在治疗新生儿低钠血症的同时对肺炎、颅内出血、硬肿、严重感染亦应积极处理。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3-675.

2 李毅.儿科疾病诊断标准.科学出版社,2001:413-417.

3 颜世清,张延庆,陈德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发重度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处理.山东医药,2001,41(7):21-22.

4 邵肖梅.新生儿低钠血症与高钠血症的处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5):267.

上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用胃肠内营养乳剂对低蛋白... 下一篇:钛板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