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7 06:27:49

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均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β-七叶皂甙钠;脑出血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是引起颅内高压的最常见因素。急性期治疗关键是减轻和抑制脑水肿形成,加快脑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我们于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采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出血124例,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符合1996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学术会议提出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证实脑出血。患者124例,均除外血肿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以及血肿>40 ml,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其中男82例,女42例,年龄39~76岁,平均56.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临床症状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应激性溃疡,使用脑保护剂和防治感染等。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20%甘露醇125~250 ml静脉滴注,每6、8、12 h应用1次,逐渐减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β-七叶皂甙钠25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甘露醇每天使用量较对照组减少25%,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肾功能,发现肾功能异常即停用β-七叶皂甙钠。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言语能力,肌力及肌张力,并记录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每3 d复查1次尿常规,每7 d复查1次肾功能。

1.4 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症状消失,偏瘫肢体肌内恢复达5级,头颅CT示颅内血肿完全吸收;②显效:症状基本缓解,偏瘫肢体肌力提高2级以上,头颅CT示血肿大部分吸收;③有效:症状部分缓解,偏瘫肢体肌力提高1级,复查头颅CT血肿部分吸收;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⑤死亡:病情恶化出血量增加或并发症严重而致死亡。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的结果,见表1。

2.2 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后出血刺激出血灶,周围的血管痉挛,使其供血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引起脑水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故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减轻和抑制脑水肿形成,降低颅内压,加快脑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β-七叶皂甙是从七叶科植物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提取到的三萜皂甙钠A、B、C,具有明显消肿抗渗出作用。对治疗脑水肿,消除自由基,促进脑功能恢复,有很大作用。β-七叶皂甙促进体内皮质醇类化合物的分泌而起抗炎作用,增加前列腺素F2α的分泌拮抗前列腺素E,缓激肽及与一羟色胺等吸收介质,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的渗出,改善微循环,有效消除局部水肿,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脑出血急性期加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可以抑制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甘露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文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许宏伟,杨期东,刘晓英,等.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关系探讨.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4):295-297.

3 陈中栋,沈和平.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醉联合治疗脑出血临床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4,4(9):668.

上一篇:川崎病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腹腔镜子宫切除不同术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