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仍旧锁定广义IT创投持币冷观创业板

时间:2022-09-20 11:31:21

重点仍旧锁定广义IT创投持币冷观创业板

创业板的开启确实带动了一股风投的潮流。但风投们却存在着短期的心理效应。它们不直接注资创业板,而是企图借助创业板的热度,促成更多企业上市

不断升温的资本市场在第三季度表现不俗,同比增长158.9%的融资额度,显示出国内VC与PE机构“持续走高”的投资信心。更令人欣慰的是,权威报告于11月公布的新一组数字则给创投产业带来另一个惊喜。

《IT时代周刊》获悉,10月份,国内资本市场VC/PE披露的投资金额为6.71亿美元,环比增长141.7%。VC/PE单项投资规模比9月增长295.5%。另外,共有44家中国公司在海内外上市,IPO数量环比增长83.3%。其中,首批在创业板挂牌交易的28家企业合计融资22.67亿美元,分别占10月份上市数量和融资总额的63.6%和35.2%。

被专业人士形容为“井喷”的环比增长率,让资本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然而,创业板开锣――这个10月份里发生的最大金融事件,却并没有占据当月融资额度的最大比例,那么,创业板对资本流向造成的影响是否被高估?而资本家们又究竟把钱给了谁?

创业板得势不得利

11月15日,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告诉包括本刊在内的诸多媒体:“191家企业已递交创业板上市材料”;当时,创业板市值为1206亿元,约占沪深股票市场市值的0.4%。平均高达50倍的市盈率和浓厚的炒作气氛激起众多中小企业的上市欲望。此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预测,创业板的开启会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据悉,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企业中,有23家企业曾获得VC/PE投资,其中有2家曾获得合资创投机构单独投资,有3家曾获得知名外资创投机构投资,但仅有乐普医疗是外资单独投资,其余两家均有本土投资参与。20家创业板企业都吸收了本土投资,可见,本土创投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被创业板点燃了。

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参股创业板企业的创投机构投资的年份大多集中在2007、2008年间,较早的还有1999年和2004年,并非是受到创业板上市的整体形势刺激而入股。证监会称,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

事实上,真正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大部分是成长了10年以上的成熟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传统行业,这和“创新初创”“高科技”的定位相去甚远,所以,本次投资创业板的创投机构,大多是选择了有成熟商业模式的企业而介入的PE,而非真正钟情于“初创”的VC。

10月初的一则调查显示,国内35家PE机构中有近9成不会立即参与创业板交易,而是要等到投机炒作冷却之后再做打算。有部分PE机构表示根本不会参与创业板的投资。不少证券分析人士也都不看好创业板的股票,认为散户投资会“陷入亏损的风险”。

此外,尽管有传境外PE受到创业板高市盈率触动而开始关注创业板,甚至有预测,PE将在下半年活跃起来,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外资创投机构在创业板申报首日几乎无一现身,红杉、经纬创投、北极光等著名外资PE至今却步创业板企业。

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姜皓天表示。北极光创投不会因为创业板的推出而改变投资结构。“在中国可能会有很多企业没有稳定下来,其模式还没有被完全证明,风险比较大的时候就被推到创业板。”姜皓天说,不稳定的企业当然可以利用创业板不断扩大业务,“风险投资成功与否,不是看你短期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你投的企业十年之后怎么样。”

NEA、蓝驰创投、凯鹏华盈,以及已经参股创业板的深圳创投和英特尔投资等多家创投机构都给出同一个答案:没有多大影响,不会因此做出大调整。

广义IT热度不减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创业板首先在美国诞生以来,全球范围内前后共出现了75个创业板或类似市场。目前,只有美国纳斯达克、英国AIM以及韩国科斯达克等创业板市场发展情况不错,有28个甚至已经被关闭或转换,其中就包括曾经是欧洲最大创业板之一的德国“新市场”。幸存下来的创业板日子也并不好过,像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创业板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就全球各地创业板曾经争相粉墨登场的热闹场面,业内人士对《IT时代周刊》分析,这无非是各大市场板块分流上市企业罢了。很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行业巨头完全可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国内创业板的拟上市企业相当一部分都可以上中小企业板甚至主板,但这不足以吸引投资者,于是选择风险系数更大的创业板。因此,上市创业板并不能成为创投机构对资本注入的判断依据。

一位知名外资创投高管曾向本刊记者表示,“国际上的成熟经验证明,真正能办好创业板的国家几乎没有,即使最为成功的纳斯达克也已经开始转型。”

创业板不被看好,带有强烈行政主导色彩的中国特色创业板尤其不被看好。有观点认为,对忠于市场需求,自由度高的风险投资来说,创业板并不是它们最好的选择。但这依旧阻挡不了国内市场投资指数的不断上扬。

相关数据显示,10月,中国VC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12起,主要集中在广义IT和传统行业,其中广义IT行业投资最为活跃,披露案例6起,投资金额1611万美元。传统行业披露案例4起,总金额达到2200万美元。另外,投资的扩张期案例有10起,初创期案例仅2起,且均属广义IT行业。

分析人士认为,创投依然热衷于已得到市场肯定,开始盈利,并且投资风险比较平稳的企业,而广义IT行业虽然风险较高,却是初创企业中最令投资人充满信心的。

那么,创投的投资偏好和对行业的选择依据是什么?这从今年10月一场“VC――经济复苏带来的新机会”的专场讨论中可见端倪。

凯鹏华盈执行合伙人汝林琪在讨论中表示,凯鹏华盈在国内专注于TMT、绿色科技、生命科技和传统高速增长企业,包括传统的消费品。而金融危机让她更加坚定了这四大领域,但对制造行业的投资会更加谨慎,因为这个产业短期内也许会迅速地创造财务效应,但很可能在二三年以后产能过剩。

联想投资基金也以投资TMT行业为主,其董事总经理陈浩认为,投资要关注产业的波动、价值背离和创新的问题,即使是传统领域也要把握创新的主题。

尽管多家创投机构肯定了创业板的重大意义,但对创业板的发展,他们均持谨慎观望,有所保留的态度,普遍期望值不高。他们认为,未来只有行业里面真正出类拔萃和强大的企业能够上市,其他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他们对此给出的建议是,对投资对象的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结合对这个产业的了解,做一个长期判断,该产业是不是朝阳产业,未来十年可不可能有一个增长;二是要找到这个产业的领头羊。因此,创投机构还是会继续寻找相对稳定的行业内比较强的企业。

上一篇:博客已成明日黄花丁磊力推藏玄机 下一篇:卓越亚马逊:想说弃你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