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0 11:29:26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术联合孕三烯酮,对照组仅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2.5%,对照组为62.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孕三烯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 sis,EMT)是一种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表现为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引起的疾患,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在10%~15%之间,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本病虽是良性病变,但也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其治疗原则是消除减灭病灶、减少复发。手术治疗虽能清除病灶,但不能减少复发的风险。笔者对确诊的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加用药物治疗,并与单纯手术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2.54±5.63)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3.04±2.33)年;合并不孕19例。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进行分期[2],其中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13例,Ⅳ期9例。对照组年龄27~42岁,平均年龄(34.12±4.54)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病程(3.41±2.48)年;合并不孕21例。(r-AFS)分期Ⅰ期8例,Ⅱ期11例,Ⅲ期14例,Ⅳ期7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均进行B超检查,常规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血清CA125等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存在,所有患者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非经期入院,合并不孕者于月经干净3d入院,术前行阴道及肠道准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气腹成功后,置入腹腔镜检查盆腔情况,再根据情况选择相应手术。行盆腔内异位病灶去除或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不孕症患者术中同时行双侧输卵管美兰通液术。对于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孕三烯酮口服,每周5mg,分2次服用,持续3~6个月(每月定期复查肝功能1次)。

1.3疗效判断

参考相关文献制定[3]。有效:无症状及体征;基本有效:仍有原症状但程度减轻,无阳性体征或体征较治疗前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复发:治疗前症状及体征再次出现或加重,或术后B超检查发现新的内异病灶。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P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有效 基本

有效 无效 复发 总有

效率

观察组 40 12(30) 21(52.5) 5(12.5) 2(5) 82.5*

对照组 40 9(22.5) 16(40) 6(15) 9(22.5) 62.5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程多较长往往很长,且由于巧克力囊肿壁厚,导致病变组织张力较大,囊肿易破裂,会引起腹腔内播散。通过采用腹腔镜手术,能在镜下剥离过程中,以抽吸、冲洗囊壁,更改为水平位,防止囊内液体流入腹腔,等囊内液冲洗干净后进行囊壁剥除,能防止术后病变复发或扩散。此外,卵巢楔形切除手术采用Z形缝合或荷包缝合,卵巢表面仅露一个很小的线头在外,可明显减少粘连发生。内膜异位病灶则采用电凝或电灼破坏局部病灶。但是手术能否彻底清除病变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是否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术中要对所有肉眼可见及不可见的病变切除。多发病灶尽可能切除大的病灶。此外,腹腔镜手术能松解输卵管卵巢周围组织的粘连,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有利于术后的怀孕[4]。Jacobson等[5]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研究发现,手术治疗只能去除肉眼能辨认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术后如配合采用药物治疗,可使肉眼看不到的病灶或深部无法切除的病灶得以萎缩退化,从而预防或延缓本病的复发[6]。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主要为睾酮类衍生物或高效孕激素类药物,其中睾酮类衍生物存在雄激素效应,临床已减少使用。孕三烯酮具有激素和抗激素的特性,能抑制垂体FSH和LH的分泌,与孕激素受体有强的结合能力,使子宫内膜萎缩、减少雌孕激素受体浓度,降低血中雌激素水平,并与异位灶的孕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垂体FSH和LH的分泌,使手术后残存的内膜异位病灶萎缩、消失[7]。且术后加用孕三烯酮6个月治疗能使隐蔽灶及深部病灶得以减灭或消除,改善盆腔内环境,且停药后能促进卵巢恢复排卵功能,有利于术后症状的控制,提高妊娠率[8]。它也存在不良反应,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痤疮、体质量增加、转氨酶升高等,但均较轻[9]。

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手术联合孕三烯酮,其有效率达82.5%,优于对照组62.5%(P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和设想[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478-480.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9.

[3]杨倩,吴婷婷,李敏.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5):338-339.

[4]郭丽伟,张清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8):1100-1101.

[5]Jacobsono T,B arlow DH,Kon in ckx PR,et al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sub 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endom etriosis [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2,17(2):1398.

[6]张永风,杨雪娇,杨美如,等.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7,15(10):1712-1713.

[7]张梅理,苏志英.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手术和药物综合治疗100例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6):500-502.

[8]张玲,瞿向东,金芙蓉,等.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J].

[9]申清香,何凤英,魏付桥.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2):127-12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不同术式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下一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析及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