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整体意见

时间:2022-09-20 11:17:44

服务业发展整体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现就2012年全市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2012年,全市服务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与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相结合,与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等重大战略相结合,与实现经济社会“提速提质提效”发展相结合,与城市化步伐相结合。坚持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开发带动、政策扶持,牢固树立“服务业兴市”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做大做强消费业,积极发展生产业,构建“大旅游、大商贸、大物流”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2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同比均有较大的增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有较大发展,全市整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二、做大做强消费业

继续深入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各类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消费业,激活新的消费热点,推动城乡消费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消费对拉动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一)旅游会展业。以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建设大产业。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突出黄金主题,加强资源融合,深入实施“金、泉、山、海”整体开发战略。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加强旅游宣传促销,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努力打造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黄金特色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12年底,全市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0亿元。

继续深入开发“金、泉、山、海”旅游资源。加快714旅游酒店项目、淘金小镇、黄金乐园、温泉国际旅游区“大唐金汤园”、生态园二期、春雨滨海度假村、旅游码头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力争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上、在休闲度假旅游上、在要素配套完善上、在丰富游客娱乐生活上、在改善旅游环境上实现新的突破,着力构建黄金、温泉、滨海和城市休闲娱乐购物四大旅游产业体系。培育发展一批能够代表金都形象和水平的名店、名品、名牌,加快推进粉丝博物馆、黄金博览苑二期、金都皮革城二期等工程建设,加大对黄金珠宝首饰城、金都皮革城、金石文化博览中心等旅游景点和购物场所的宣传推广力度,扩大我市及各景点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同时要加大对农家乐、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景点的培育建设,推出一批好项目,丰富我市旅游文化内涵和特色旅游线路。

大力培育发展专业会展业。围绕打造“中国金都”城市品牌,充分利用黄金节和“中国金都国际黄金珠宝首饰展销会”这一平台,走专业化之路,优化会展结构、丰富会展活动,高标准、高品位办好会展旅游,带动提升我市会展业的档次和水平;积极扩大与省内外、国内外合作,实现借力发展,提高我市会展活动水平,使黄金会展成为“中国金都—黄金之旅”特色旅游品牌的重要载体。创新会展和招展方式,鼓励发动各方力量,瞄准有关国际组织、国家部委和行业协会,争取更多展会在我市举办。大力引进和培育专业会展企业,带动提升我市会展业上层次、上水平。(责任单位:市旅游局,流通行业办,有关镇、街道、区)

(二)商贸流通业。以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便捷化为重点,通过重组改制与培育发展流通大企业,依托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现代商贸流通新格局。

加快RBD老城游憩商业区、开发区南区商业区等商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辐射拉动力强的城市商贸区。进一步培育核心商业区和逐步形成多业态、多形式,具有一定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特色商贸区。引导全市销售收入排位靠前的振华商厦、人民商场、万宝家电等企业快速发展,培育一批商贸骨干企业群。加快推进银座商厦、金都国际大厦等商贸流通业重点项目建设,精心打造全市标志性的商业发展区域和大型商贸设施项目,推进以金都百货、振华商厦、人民商场和金城广场等为核心的中心商圈建设,增强中心商圈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同时,加快建设和改造商业特色街区,改造提升东关商业街、河西商业街等现有街区,提高黄金珠宝首饰城、金都皮革城、金晖商业步行街等运营能力,面向埠外市场,突出“精、专、名、特”特色,精心打造具有中国金都特色的现代商业街和市场。积极开发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晚间市场和休闲经济,引导和扩大文化、旅游、健身等方面的消费。要突出抓好文化一条街、文化中心及湿地公园、温泉公园等的规划建设,打造好文化、休闲、消费平台。积极发展餐饮娱乐业。要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接待档次。重点抓好凤凰城、丽湖和滨海等三个星级宾馆建设,学习针织厂引进生态园、金晖集团引进海宁皮革城的成功经验,通过招强引大,引进域外名牌餐饮娱乐企业。

围绕促进便民利民消费,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向纵深推进。引导和鼓励金都百货、家家悦等企业推进连锁经营进入社区商业发展,提高社区商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方便群众生活。抓好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建材等产品下乡活动,增加下乡品种、扩大补贴范围,落实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年内,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增长18%以上。(责任单位:市流通行业办,供销社,粮食局,各镇、街道、区)

(三)房地产业。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开发房地产,加快建立多层次的住宅供应新体系。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精品住宅、中等家庭自有住宅、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等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住宅供应体系。抓好与之配套的物业管理、社区服务,营造现代化居住氛围,努力把房地产业培育成促进我市服务业大发展的活力点。培育引导房地产市场需求,加快住宅地产与产业地产协调发展,适时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大力发展商业、文化、旅游等高端、优质、规模地产和城市综合体。规范房地产一级市场,活跃房地产二、三级市场,鼓励二手房按揭。年内,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亿元,新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8%、33%、18%、20%、20%。(责任单位:市住房规划建设局)

三、突破发展生产业

(一)现代物流业。依托我市产业基础和物流资源,以铁路、公路延伸为重点,以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为主攻方向,立足现有物流设施和网络体系,加强物流载体建设,激活物流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突破发展“两大综合物流园区(金都物流园、滨海物流园)”和“四个专业物流中心(玲珑轮胎仓储中心、新发地城区配送服务中心、毕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张星物流配载中心)”,构建完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保障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和推进力度,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整合交通运输、货运、多式联运、仓储配送等物流资源,带动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进一步加大物流资源整合力度,搞好对零星、分散仓储和站场的资产重组、兼并联合,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尤其是支持全球跨国物流公司在我市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积极争取跨国公司在设立采购中心。规划建设“金都”和“滨海”两大物流园区,以园区为平台实现全市物流行业的整体提升。年内率先启动金都物流园等园区的规划建设,鼓励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进园区,并通过对园区物流设施资源的改造、整合,形成系列工业生产配送中心、城市商业配送中心、农副产品配送中心等,满足专业市场、工商企业、社会公众等多层次物流需求。抓好玲珑轮胎仓储中心、毕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专业物流中心的建设,在蚕庄、齐山、玲珑、金岭等镇组建中小型物流中心。年内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交通运输局,经济和信息化局,流通行业办,有关镇、街道、区)

(二)金融服务业。在优化金融环境、强化金融创新的同时,做大金融规模、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使金融业更好地发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继续创新银企会举办形式,进一步完善融资项目、拟贷款企业推介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配置上市后备资源,扩大直接融资,年内重点争取双塔粉丝等企业实现上市。探索成立创业投资公司,通过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加快富民强企的步伐。要以金融大厦建设为契机,积极出台相应扶持鼓励政策,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鼓励和吸引外资、股份制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发展。尽快促成交通银行、村镇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并要与招商银行等有入驻意愿的银行加强沟通、联系,使其尽早入驻。大力发展保险业务,特别要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使之成为我市金融保险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年内,力争存款增幅达到9%,贷款增幅达到11%。(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人民银行市支行)

科技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鼓励创办信息服务机构,加快建立综合信息交换平台,提升政府、企业和居民信息化应用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服务业外包,发挥我市与日韩近邻优势,引导更多企业与日韩服务外包市场对接,培育服务外包示范企业,积极有效地开展服务外包招商。培育和发展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商会)五大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机构,建立起体系完备、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监管合理的现代化中介服务体系。

加强科学技术研发。依托招金集团、玲珑轮胎、康泰集团、双塔粉丝等企业,加快推进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研发创新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研发部门进行剥离,成立专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企业。

整合信息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物流、商贸、旅游、金融证券、房地产智能小区等行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立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提高信息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2012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8%。(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科技局,网络信息中心,有关镇、街道、区)

四、抓好三大载体

把服务业载体建设作为服务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扩大规模、打造品牌、提升水平,着力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三大载体”,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培育重点企业,带动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以超常规、创新发展、品牌化发展为目标,积极改变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弱、散的现实,挑选各行业的骨干龙头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引导其突出主业、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做大规模、提升层次,尽快做大做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税费、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和倾斜,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围绕商贸餐饮、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重点行业,制定《市服务业行业骨干企业评选办法》,年底按照服务业重点企业年实现营业收入、税收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选。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进一步壮大我市服务业企业集群,同时,鼓励服务业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争取更多的企业被评为国家知名品牌和省级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区)

(二)推进重点项目,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和潜力。根据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我市服务业重点领域,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循环发展思路,筹划、论证、筛选和确定服务业的项目储备库,实行专项管理、全程服务。2012年全市筛选确定59个服务业项目,对金都物流园区、温泉休闲度假区、罗山黄金生态旅游区等具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影响力的重点项目,集中加快推进。项目单位要对照年度目标进度,科学排定工期,细化时间安排,责任落实到人。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按期建成,形成一批新的服务业支撑点、增长点和潜力点,从而带动全市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有关镇、街道、区)

(三)建设重点园区,促进服务业集聚膨胀发展。按照《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20)的要求,进一步规划完善好老城游憩商业区(RBD)集聚区、生产集聚区、文化旅游聚集区、物流商贸聚集区等6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有关镇、街道、区要进一步明确、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单位,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合理界定园区范围,明确发展目标,搭建服务平台,加大招商力度,落实优惠政策,科学规范管理,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区内服务业实现快速集聚、膨胀发展,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隆起带和示范区。(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区)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统计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工作机构,发挥市服务业工作领导推进委员会指导和协调作用,研究制定全市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进涉及全局的若干重点工作。充实力量,成立市物流业发展办公室,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行业合理布局,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和行业统计互补的服务业统计体系。完善部门间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服务业发展动态。(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区)

(二)抓好规划落实,优化发展布局。继续组织实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20)》。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完善服务业发展措施,不断制定促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做好任务分解工作,确保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市发改部门牵头,进一步完善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物流业发展意见和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考核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区)

(三)抓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引导和鼓励各级各部门和各类投资主体,广开融资渠道,不断丰富完善多元化的服务业投融资格局。搞好银企对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推广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发展资本市场,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资产重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服务业企业上市,争取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实现新的突破;发展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帮助服务业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激发民间和社会资金投资服务业的积极性。年内争取服务业投资增长25%以上,高于全社会投资5个百分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市支行,各镇、街道、区)

(四)抓对外开放,激发发展活力。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产权多元化,积极推进城市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体育、金融等行业和部分领域产业化发展。引导大企业、大集团按照存量结构调整、增量结构优化、扩大地方税基、壮大地方财力的思路,搞好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工作。顺应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新趋势,策划包装好一批重点项目,面向日本、韩国、东南亚及国内服务业发达地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投资,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年内,全市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25%以上。(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地税局)

(五)抓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持。加强我市职业教育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组织和人事部门要制定年度服务业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安排不同层次服务业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强化对服务业的人才智力支持,继续将服务业人才纳入年度人才引进目录,通过举办招聘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服务业人才。抓住金融危机带来高端人才加快转移的机遇,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服务业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集聚,带动我市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体育局)

(六)抓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对已出台的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要加大力度,确保落实到位。积极争取国家、省服务业专项资金,安排好我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服务业领域。研究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支持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各镇、街道、区也要结合实际,出台并落实好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各镇、街道、区)

上一篇:财贸发展工作意见 下一篇:农村水利构建安排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