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法”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一)

时间:2022-09-20 10:41:25

“分数加减法”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一)

现行的几套小学数学教材把“分数的加减法”分成两段来教学。如现行人教版、苏教版教材都在三年级上册第一次教学“分数加减法”(下文简称“分数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在五年级下册第二次教学“分数加减法”(下文简称“分数加减法的再认识”)。现行的浙教版教材把“分数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的再认识”安排在五年级下册。本活动方案将针对“分数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与“分数加减法的再认识”展开研究。

一、 活动目标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相关资料与问题。

2.能够进一步明确分数加法的定义,分数加法定义的合理性。

3.能够经历分数加法交换律的证明过程,体会数学推理的严密性。

4.能够进一步明确分数加法定义与减法定义的不同。明确分数减法定义的优点。

二、活动时间

教研组教师先不集中,每人自己安排时间阅读并独立解决本方案中的问题,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再阅读本方案中的参考答案。时间约3小时。再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集中交流问题的答案,时间约1.5小时。

三、活动前准备

数学组的每一个教师解答下面的问题,并准备在年级组或全数学组交流。(注:本活动方案主要涉及分数加减法的算术理论,试图让教师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解答,回忆与增加数学的本体性知识。)

1.想一想,写一写,什么叫分数的加法?阅读下文关于分数加法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定义:有两个分数,分别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母乘另一个分数的分子,把所得的两个积的和作为分子,把两个分数分母的积作为分母,所得的分数叫做这两个分数的和。求两个分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分数的加法。

如果两个分数分别为 和 (b、d均不为零),

那么 +=,

其中 与都是加数,是它们的和。

问题:

(1)想一想,这样定义的分数加法,是不是任意两个分数就一定可以求出它们的和?也就是两个分数的和是否一定存在?两个分数的和是否唯一?为什么?

(2)在上面这个分数加法定义中,是否已经包含了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如果已经包含了,那么根据定义得到的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是怎样的?请你写一写。

(3)根据分数加法的定义,计算 + ; + 。

(4)平时教师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计算方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按照分数加法的定义得到的计算结果相等吗?为什么会相等?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

(5)平时教师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是互质数,通常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进行通分,然后用这个公分母做和的分母,用通分后两个分子的和做和的分子。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用分数加法的定义计算得到的结果相等吗?为什么会相等?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

(6)上面的分数加法定义中并没有区分同分母分数加法与异分母分数加法,为什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要分成同分母分数加法与异分母分数加法两块内容来教学?

(7)先阅读下面的文字,再以+ 为例,说明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是相同的。

如果两个分数是和,b、d的最小公倍数是n ,即[b,d ]=n。

根据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假设n=bq1,n=dq2

(q1 ,q2是自然数),

那么+=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 (根据假设)

= (分数加法定义)

=(整数乘法分配律)

= (分数的基本性质)

由上面的过程可知 和相加,通分后是把aq1个与cq2个合并在一起,所以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例如,2+5,就是从2开始,接连数5个1,结果是7。分数是同分母的情况下,可以类似地进行。分数 +就是8等分后,以为分数单位,从开始接着数5个就得到,即+ =。从数轴上看,两个分数相加,就是相应的两条线段叠加后线段的长度。这和整数加法也是一样的。

这种分数加法的实质是“数量相加”(也可以称为分数的数量加法),也就是在计数单位统一的前提下,加法就是对计数单位的累计。本质上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来计算出结果。

2.在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先创设了一个三口之家吃饼的情境,然后列出分数加法的算式:+,接着运用图示与对话来说明计算的过程。最后出示了一个问题:想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

你估计,学生可能会怎样表达分数加法的含义?你觉得,分数加法的含义怎样表达,比较适合于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学习?

3.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分数加法前,如果让学生独立去计算+ ,你估计会有学生运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的计算方法得到计算结果是 吗?如果有这样的学生,产生这样的计算方法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结果时,你如何反馈评价与引导?

4.下面有三个问题以及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你觉得这样的解题过程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问题1:三(1)班共有50人,其中男生25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答:把三(1)班的全班人数看成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50份,男生是25份,所以男生占全班人数是,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可得:=,因此,也可以说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问题2:三(2)班的总人数也是50人,其中男生也是25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答:解决过程类似于上面的问题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也可以说是。

问题3:如果把上面问题1与问题2中的三(1)班与三(2)班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班,那么,在这个大班中男生占全体人数的几分之几?

答:因为三(1)与三(2)班的总人数都是50人,所以合并以后大班的总人数是100人。又由于两个班的男生人数分别都是25人,因此,合并以后大班的男生总人数是50人。把合并后的大班总人数看成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男生是50份,所以男生占总人数是,也就是。算式是:

+ ===

5.从上面的问题3中我们可以看到,分数加法如果定义为“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即+= ”的话,在有些情况下,也有其合理性。这种“分子、分母分别相加”的方法,有人称它为分数的“比例加法”。请你再举一个例子,说明这种分数的“比例加法”有其合理性。

6.从上文分数加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分数相加的和还是一个分数,但这个作为计算结果的分数的分母不是原来两个分数分母的和,分子也不是原来两个分数分子的和。也就是分数加法的定义不是规定为:

而是规定为:

从外形上看,①式“很对称”“很漂亮”,②式就不如①式“好看”。从计算繁简程度看,用①式的方法计算“很方便”“很简单”,用②式的方法计算就比①式来得“麻烦”。

(1)想一想,为什么分数加法不用①式来定义,也就是“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来定义?如果用①式来定义分数的加法,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并归纳这种分数的“比例加法”的“缺点”。

大家知道,自然数可以看成特殊的分数,即把任意一个自然数都可以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如自然数2,可以看成 。自然数3可以看成,于是可得:2+3=+,如果按照“比例加法”,即按照“分子、分母分别相加”的方法计算可得:2+3=+ = = 。

这样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自然数加法2+3 =5相矛盾。

如果+== 成立,那么,等式的两边同时乘12,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得:(+)×12= ×12

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得: ×12+×12= ×12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得:6+9=8,不成立!

(2)想一想,用②式定义分数的加法有什么合理性?

7.人们对于一种运算的研究,常常是先研究这种运算的定义,再研究这种运算的性质或规律。现行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中写着:“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1)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

(2)请你证明分数加法交换律(要求写出已知、求证、证明的过程以及每一步推理的根据)并体会数学推理的严密性。

8.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定义分数加法时,先定义了什么叫两个分数的和,然后再定义什么叫分数加法。想一想,写一写,什么叫分数减法?

阅读下面的分数减法定义,并回答问题。

定义:已知两个分数分别为和(b、d均不为零),求一个分数,使得与的和等于,这种运算叫做分数的减法。

记作: - =。

是被减数, 是减数, 是与的差。

问题:

(1)比较分数加、减法的定义,它们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2)如果也要像分数加法那样先定义两个分数的差,然后再定义分数减法,那么,分数减法的定义应该怎么表达,请你写一写。

(3)上文中的分数减法定义有什么优点?

(4)根据上面分数减法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分数,它们的差是否一定存在?如果差存在,是否一定唯一?

附:部分问题的参考答案

1.(1)答:由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两个分数的和,其分母是确定的不为零的整数的积,分子是两个确定的整数的积的和。根据整数加法和乘法的定义,这样的分母和分子总是存在且唯一的,所以这样定义两个分数的和总是存在且唯一的,也就是说,分数集合对于加法运算是封闭的。

1.(2)答:分数加法的定义已经包含了运算法则:用两个分数的分母的积做公分母,进行通分,然后用这个公分母做和的分母,用通分后两个分子的和做和的分子。

1.(3)(4)(5)略。

1.(6)答:主要是考虑到计算的方便。特别是在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中,没有必要根据定义给出的方法去求出两个分数的和。按照“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的方法计算更为简单。

1.(7)略。

2.略。

3. 答:会有部分学生这样计算。产生这样的算法的主要原因是受整数加法计算方法的负迁移。可以创设情境,结合图示与分数的意义来解释。如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先把1份涂上红色,问红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再把2份涂上绿色,问绿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红色与绿色合起来称为涂色部分,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4. 问题1与问题2的解决都是正确的。问题3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列出的算式是错误的。因为,在分数加法的定义中已经规定了:

+===1

因此,在解决问题3时,合并的含义与原来的“+”号已经不是同一种含义了。也就是不能列出 +这样的算式,一旦列出这样的算式就要根据定义来加。事实上,这里有了另一种加的含义。可以列出一个新的表达式+,这样的加法也可以有新的计算方法,即 +=。

5.下面的两个例子都是可以说明合理性的。

例1:甲容器中装有糖水200克,含糖20克;乙容器中装有糖水300克,含糖30克。那么将甲、乙两个容器中的糖水混合在一起,混合后的糖水的浓度是多少?混合后糖水的浓度不是 +=而是 +=== 。

例2:某人投篮,第一次投了2个球,进了1个,这一次投篮的命中率是,第二次投了3个球,也只进了1个,第二次投篮的命中率是 。这个人两次投篮共投了5个球,共进了2个,因此,两次投篮的命中率是 ,即 +=。

6.(1)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分数的“比例加法”,它不能和自然数的加法相容。从中发现,这种分数的“比例加法”,不能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整数的运算定律或分数乘法的意义相容。

6.(2)答:合理性可以通过以下的过程来说明。

如果两个分数分别为和 ,(b、d均不为零),

设x=,y=。如果整数的运算规律(包括定律、性质等)适合于分数,那么,由x=,y=,可得bx=a,dy=c。

则有bdx=ad, bdy=bc。

两式相加可得:bdx+bdy=ad+bc

得 bd(x+y)=ad+bc

x+y =

可见把 +定义为和是 ,具有合理性,这样的分数加法能够与自然数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律相容。

7.(1)略。

7.(2)已知两个分数分别为 和 (b、d均不为零)。

求证:+= + 。

证明: += (根据分数加法的定义)

+= (根据分数加法的定义)

又 ad+cb=cb+ad (根据整数加法的交换律)

bd=db (根据整数乘法的交换律)

= (根据两个分数相等的定义)

+=+(根据等量代换)

8.(1)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①分数加法的定义是先定义两个分数的和,再给出加法的定义。分数减法的定义不是先定义两个分数的差,再给出减法的定义。②分数加法的定义中已经包含了加法的运算法则,也就是两个分数的和是怎么求的,在加法的定义中已经有了说明。分数减法的定义中没有明确包含运算法则。

8.(2)答:定义:有两个分数,分别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母乘另一个分数的分子,把所得的两个积的差作为分子,把两个分数的分母的积作为分母,所得的分数叫做这两个分数的差。求两个分数的差的运算叫做分数的减法。

如果两个分数分别为 和 ,(b、d均不为零)。

那么 -=,

其中 叫做被减数,叫做减数, 是它们的差。

8.(3)答:这样给出的分数减法定义主要有以下优点:①充分利用分数加法的知识,把减法转化为“求一个加数”的运算;②明确分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即分数减法是分数加法的逆运算;③统一了分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意义,也就是这样定义的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完全相同;④文字表达简洁。如果分数减法也类似于像分数加法那样定义,那么,就要先定义两个分数的差,再定义分数减法运算,文字表达就比较长,不如现在这样的定义简洁。

8.(4)略。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310006)

上一篇: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下一篇:数学猜想:基于数学事实的合情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