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9-20 10:10:46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下简称《标准》)作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标准》中选择的测试内容,突出了对发展和改善学生健康有直接影响且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肺循环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柔韧,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健康的具体要求,从而满足社会对于体质健康评价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0-0163-02

《标准》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学生积极锻炼、不断纠正和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突出问题,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我县调查结果与分析

1.1身高标准体重评价

身高体重的标准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的密度。身高标准体重等级状况中体重较低和较胖学生比例偏高,这与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和卫生保健教师及心理教师对学生的健康知识辅导是密不可分的,需要我们继续加强巩固。同时也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学生饮食、睡眠、自我锻炼上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和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1.2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析

我县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优秀率仅为6.95%,不及格率则高达26.09%。原因是学生平时惰性较大,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较差,缺少有氧练习和不能坚持大运动量的锻炼;另外大部分学生使用仪器的方法不正确也造成了测试成绩偏低。体育教师应加强学生耐力方面的体育活动,教给学生一些练习的方法,如:可以让学生在盛满水的脸盆中练吹气,或一口气把气球吹大,在体育课上加强耐力方面的体育活动训练和一些具有趣味性、耐久性等游戏的练习。

1.3坐位体前屈分析

坐位体前屈反映的是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当人们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下降时,很多都是从柔韧素质的下降开始的。调查分析,学生的良好率为36.83%,及格率为48.39%,占总数的主要部分。教师上课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柔韧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成绩。

1.4立定跳远分析

立定跳远主要是测试学生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通过调查:学生在立定跳远这一项上,优秀率仅为9.65%,良好率为32.00%,及格率为48.38%,不及格率为9.97%。数据表明,学生下肢力量和爆发力较弱,不能够较好地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如:腾空不足、蹬地不充分等导致成绩不理想,另外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吃苦怕累的思想严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的练习。

1.5耐力分析

我县学生的耐力水平偏低,优秀率为11.8%,良好率为29.82%,及格率为48.13%,而不及格率则高达10.25%。女生相对男生要差得多,这与女生平时不爱运动有很大关系。通过该项指标分析得出,学生的耐力还应得到加强,尤其是长跑项目可以锻炼耐力,提高学生的有氧氧化系统。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我县初中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偏轻,尤其女生较为明显。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注重引导,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1.2由于平时缺乏耐力方面的体育锻炼,所以肺活量测试中及格比例最大。另外大部分学生使用仪器的方法不正确也造成了测试成绩偏低。

2.1.3体育教师没有足够重视男女生的生理差异,家长、学生对体育锻炼柔韧性方面的知识匮乏,学生怕痛,平时缺乏锻炼,使得在柔韧性方面的测试处于偏低状态。

2.1.4学生怕吃苦,不愿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学生跳跃的方法不正确,影响其跳远成绩。

2.1.5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较差,不能坚持大运动量的锻炼,家长溺爱、娇惯,不忍心让孩子吃苦,故完成不了艰苦的体育运动。

2.2.建议

2.2.1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注重引导。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引导,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有较高的兴趣投入体育锻炼中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2.2学校要保证学生在校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以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保证学生在校有充足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教师要严把时间关,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课上抓好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育。

2.2.3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各种体育活动,体会到锻炼身体的乐趣。在体育运动中强健体魄,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氛围。

2.2.4加强与健康相关的体质健康知识教学。知识是提供行为与智力的基础。学生只有获得足够的体育知识,才能独立进行体育锻炼。而那些健康原理很难在学生的体育运动实践中穿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讲授中缺乏系统性,取得的效果不大。因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就应该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明白体质和生命的关系。

2.2.5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和体育经费的投入。体育场地器材和经费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近几年农村中学虽然在体育器材设施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标准化学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还需加大投入,如果不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新课程、推行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体质将步履艰难。

2.2.6要使《标准》的实施工作和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学校条件和自身实际经常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比赛,这样学生的锻炼积极性高,便于班级开展。学校应有组织地安排适当的晨练,鼓励每一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开展丰富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健身活动。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丁锦辉,沈艳华,等.有效备课.体育(义务教育阶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单星元,马玉荣,等.对高中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培养的探讨[J].体育教学,2009,(3)22.

[4]周海燕.有效学业评价.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下一篇:交换玩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