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效就业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20 09:42:28

基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效就业机制研究

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人才稳定性差等就业问题的出现。本文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些实际,以市场为依据,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观,建立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机制,建立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寻找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机制研究。

关键词:市场 就业指导机制 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学生就业方式由 “政府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1]123-125, 这使高职学生就业压力较之前增大、就业难度也随之增强。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大政策就业环境等的影响,导致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人才稳定性差等就业问题的出现。本文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寻找相应的有效就业机制。

一、以市场为依据,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观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此专业的存亡问题。市场经济以来,以市场为依托,寻求旅游管理学生就业出路,成了此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市场观念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以“销”定“产”,要求企业的行为基于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就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是很明确的,简单来说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毕业时能找个好工作。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为学生提供好的就业方向,学生“畅销”,专业与发展就有出路。如果毕业生没有好的出路,不仅影响学生的报考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未来,更有甚者会影响旅游管理专业乃至学院的发展前途。

以市场为依据,需要对市场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分析研究。旅游管理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必须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因为市场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员工具有什么样的工作能力,什么样的员工能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利益和价值,用人单位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在设置旅游管理专业和进行旅游专业教学时,必须深入社会调查,对于具体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充分听取“市场”的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旅游企业人员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教学、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即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用人单位发展的课程,把企业人员请进教室,进行具体宣讲。或者把老师和学生送出去,把课堂搬到企业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前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工作环境,感受市场对就业人员需求变化,缩短就业适应期,降低转行率。

二、建立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机制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具体的就业培训指导中,有必要建立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强化就业指导机制。高职院校应该通过竞聘组,建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小组,配备专职的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教师。每位导师均应具有丰富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和经验,将就业指导工作从体系上、流程上进行逐步规范,把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工作常态化,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树立市场观念,把就业作为其未来的一个重要的观念来培养。针对入校旅游管理专业新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之前,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具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目标并树立职业目标,尽快制订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更为科学的、合理的学习计划。

再次,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目标分解入旅游管理课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机会,进行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班的学生进行就业宣传,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了解就业流程,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行业与岗位的特点,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求职技巧培训,开展社交礼仪培训,并注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疏导。

最后,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求职过程中进行督促和指导,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切实的帮助;对已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上岗后的状况和思想化,为下一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三、建立并完善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多方面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由某一位教师、某一门课程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高职院校各管理部门、各教学部门和每一个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便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三年中接受一个科学的、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培养。

除了在入学前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一二年级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到三年级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避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脱节。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能够增加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具有很重要的实际价值,其对人才的培养、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出此考虑,有能力的高职院校都筹建了具体的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既锻炼了学生,又提高了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在以往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学生要想进行实践活动,需要在毕业后去社会上寻找能提供实践机会的旅游单位。这样不仅机会难寻,同时其也无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提供实践机会,对学生进行有序地指导和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更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沈东华 . 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2]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第 11 版.2003.

[3] 凌晓萍,蒋家胜.就业指导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 人民网教育频道.http://.cn.李少华.创业就业.

作者简介:

彭惠林(1982.6.5-),汉族,湖南娄底双峰人,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上一篇:顶岗实习中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