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与各学科渗透点滴

时间:2022-09-20 09:40:15

论音乐教育与各学科渗透点滴

艺术教育在实施美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对人的一生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它本身就具有陶冶情感的审美功能、寓教于乐的德育功能、启迪智慧的智育功能和以美促健的(体育)健身功能。随着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音乐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当今社会,随着新的学科和课程的出现,软化学科边缘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将更加深入。音乐与文学、诗歌、美术、艺术体操等堪称“姊妹艺术”,在音乐的表现中,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帮助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能拓宽学生在其他艺术领域的视野。

一、陶冶情操――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方式,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音乐的节奏正是生命节奏的体现。如教科书中的《牧童》一课,大家准备了诗歌、故事、歌曲、舞蹈等,每个同学都利用自己的才艺,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即完成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创编的欲望,又得到身心美的陶冶。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光明事物追求的热情。德国音乐理论家奈特哈特说:“音乐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及其节奏,引起人们的各种激情。”如教材中《太阳出来喜洋洋》一课,就是根据各段歌词,用音乐表现山村少年唱着歌砍柴的乐观精神及在克服困难,用汗水

和辛勤换来美好和幸福,教育、启发孩子对美好光明的不懈追求。

二、寓教于乐――与德育相互渗透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是空淡,而音乐教育正可以依靠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不靠强制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为德育培育出好的情感基础。如,在欣赏《小白菜》时,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同情心;在欣赏《彼得与狼》时,表现出对彼得的敬佩、对小鸟的喜爱、对狼的憎恨,理解了团结的力量;一首《二小放牛郎》使学生感受到了王二小的大无畏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雷锋好榜样》使一代又一代新人在雷锋精神鼓舞下茁壮成长。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能鼓舞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能鞭策人勇敢直前,能塑造人心灵崇高的境界,为此,音乐给人的应该远远超过音乐本身启迪智慧,与智慧相辅相成。音乐教育促进智慧的发展,这一点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多重视,还逐步形成了社会的共识,增加智力投资,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已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廷为孩子购买乐器,请家教等。音乐教育充分发挥孩子的特长与天性,并能开发他的智商及丰富的想象

力,培养他的情感,陶冶他的情操,通过音乐教育的手段让学生在自觉、主动的音乐创造活动中,得到音乐素质和学习能力上的

提高。

音乐与体育相得益彰。人的形体美是与音乐分不开的,优美的舞姿是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产生的。古人说:诗、乐、舞三合一体。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与人体的运动也是分不开的。它们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自由体操、水上芭蕾、冰上舞蹈等,已完全与音乐融合;学校开展的大型团体操、韵律操等已是音体结合的作品。

其次,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字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语文教科书中的《王二小》与音乐欣赏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同样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了朗读、配乐朗诵、自编歌词、讲述对作品的感受等,以此来渲染学生在朗读中的抑扬顿挫,语言编写的流畅上口和相对完整;《春晓》这首歌更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与诗句完美贴切的结合。音乐与美术的结合更是天衣无缝,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就是一首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能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在绘画作品中的每一笔里,都能感受到旋律的流淌。学生将在音乐中获得的灵感,发挥到绘画创作中更是锦上添花。如《小鸭子》一课,音乐欣赏中学生对小鸭子一摇一摆的音乐形象记忆深刻,在美术课上学生就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将小鸭子画得活灵活现。

爱因斯坦把童年时代的音乐教育看成是他一生事业成就的基础,而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人具有全面优秀的精神品格。

人们常说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当代音乐教育的特点不在于它的高度社会化,而在于它作为现代情感教育的需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智、德等教育紧密结合的功能,而且还进一步成为一种创造教育,其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才。

(作者单位 兵团第五师83团第二中学)

上一篇:革故鼎新,让阅读教学灵动起来 下一篇:让“光盘行动”促进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