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教育:内涵、现状及其路径分析

时间:2022-09-20 08:24:44

大学生挫折教育:内涵、现状及其路径分析

摘要:大学生面对着经济、情感、人际交往、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遭遇挫折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必然。近些年来多发的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极端事件,无一不让我们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挫折承受能力感到担忧。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耐挫力

挫折是任何人一生都无法避免的问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业、能力、个人情感、理想等都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竞争压力,挫折已经成为生活的必然[1]。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然而,近些年大学生因承受不了挫折而导致的自杀、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等事件的频繁发生,无疑在警告着我们,大学生挫折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挫折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挫折教育的概念现在教育界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有一些学者比较注重实际的挫折磨炼,他们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教育者有意识的把受教育者置于比较困难艰苦的条件中,让受教育者在这种困境中接受一定的磨炼,从而增强受教育者的挫折承受能力。还有一些学者的观点与上述观点略有差别,此类学者比较注重对受教育者的理论引导。他们认为挫折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为指导,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适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正视挫折,辩证的看待挫折,学会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关于挫折教育的涵义,各学者都有着自己的论述和看法。总的说来,我们可以对挫折教育做出这样的论述:挫折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有意识的采用挫折情境、理论指导等方法和手段,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挫折,增强受教育者对挫折的承受与应变能力。

挫折教育有着自身的特征:

首先,挫折教育具有长期性。挫折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下,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无法预料的阻碍。每当这种自我实现和需要无法被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挫折感。所以挫折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加无法一蹴而就。

其次,挫折教育具有实践性。简单的理论性挫折教育虽然能够让受教育者对挫折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常常无法给予受教育者真切的挫折感。若想让受教育者在遇到挫折时真正的做到坦然、乐观积极,有效的挫折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它需要教育者在进行挫折教育时,有意识的设置挫折情境,让受教育者亲身体验挫折,增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即耐挫力。

再次,挫折教育具有渗透。在我们为自我实现而奋斗不息时,挫折就会不定期的出现,而且它的种类还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挫折这一多样化的特点,挫折教育也不可能仅仅通过某一种形式在某一个领域由某一些固定的人员采用某一特定的方法就能奏效,它应该渗透在受教育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2]。

最后,挫折教育具有引导性。

挫折教育是在教育者引导下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所设置的挫折情境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教育过程中施教者要着重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的认识挫折,辩证的看待挫折,注重受教育者耐挫能力的培养同时做到因材施教,而不能没有计划盲目的进行教育。

(三)大学生挫折教育现状

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之间共有281名大学生自杀。2002年有27起,19人死亡;2004年68起,48人死亡;2005年116起,2006年增加到130多起,被称为自杀“高发年”[3]。我们一直喊着进行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口号,但是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讽刺性的指出我们的挫折教育体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我国目前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视度仍然不够。大学里虽然有不少课程都涉及到了挫折教育,但是挫折教育在大学生和一部分老师眼中还仍然只是其他教育内容中的一个小小的附加内容。

第二,学校里的挫折教育缺少实践性,主体性弱。目前我国很多挫折教育都比较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很少给学生真正的挫折情境体验,教育内容空洞,教育方法单一,所谓的挫折教育只是纸上谈兵,忽略了挫折教育的实践性。

第三,我国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没有家庭挫折教育作基础。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思想在无形中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挫折教育意识,所以常常无法对孩子实施合理有效的挫折教育。

第四,大学生挫折心理类型较多。学习挫折,由于学习上的失败或自认为失败而给个体造成的心理障碍就是学习挫折[4]。人际交往挫折,情感挫折,就业挫折,这些问题的背后带来的是大学生挫折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挫折教育实施对策

挫折是人生难以避免的,挫折教育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上面的问题中,我们讨论了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目前我国大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我国的大学生挫折教育情况,我对大学生挫折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高校大学生挫折教育机制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

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对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往往有着导向和调节的作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让人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理性的思考。这种理性不但能帮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能帮助他们更加迅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拥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在看待问题时是客观现实的,他们自己的看法和实际情况之间不会有太大的落差,而且在产生心理落差的时,他们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于人生价值观扭曲的人也是比较强大的。所以,在思想政治课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至关重要。

其次,提高思想政治老师的抗挫教育意识和能力。挫折教育是思想政治课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它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常常被很多教育者所忽视。目前我国很多思想政治课的任职老师挫折教育意识淡薄,挫折教育相关知识不足和自身抗挫能力都有待提高。抗挫教育意识较强的老师能够把握住课程中的挫折教育机会,即使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又能一身作则,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再次,帮助学生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人们在做某事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的期待[8]。一般而言,较高的抱负水平能够让人更加奋进,拥有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而较低的抱负水平容易让人懈怠,做事不积极,工作学习效率也低。实际上,抱负水平的合理定制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能力大小而定的。过高的抱负水平会让学生因达不到而受挫,过低的抱负水平又可能因为太过容易而让学生失去上进心和兴趣。合适的抱负则能在避免学生遭受过多挫折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兴趣和奋进心。

2.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利用集体力量,加强师生沟通。现在的高校管理体制中,往往是一个辅导员管理多个班级,这些大量的工作往往让辅导员应接不暇。鉴于辅导员的工作量比较大,首先,辅导员可以让班里的班干部留心观察班内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工作。而辅导员也可以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发放给班委,让班委在班级内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二,是要发挥各科任课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尤其是心理咨询老师,在课堂和课间都要与学生积极的进行交流,挖掘学生的内心想法和真实状态,对学生遇到的困惑和挫折给予正确的分析和引导。而作为辅导员应该利用便利的网络交流工具,保持与学生的直接联系,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

第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着重放在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上,结合学生的人格完善程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9]。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或者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通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微博,这些都是很好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挫折教育的平台。

3.结合校园文化,拓展挫折教育空间

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通过上文提到的开专题讲座、选修课、创设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进行挫折教育。还可以组织开展与挫折教育有关的社团活动,或者在学生经常出现的地方设置挫折教育专栏,如,在餐厅门口、宿舍楼前、水房旁边等设置专栏,以类似于海报的形式把挫折及挫折心理的知识直接的展示给学生。另外,学校可以要求宿舍内定期开展交流会,并把交流所得的知识和经验总结起来传在学校的专门微博上。同时,和谐的社会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宿舍是大学生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与舍友的相处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人际交往问题。寝室生活常会出现各种各类的矛盾与不和谐因素,与舍友之间的磨合,舍友间矛盾的化解都会让大学生学会更多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重视家庭和社会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家庭挫折教育的基础作用。

首先,家长应当提高的自身素质。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思想、做事态度和风格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也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为人父母,为了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不懈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掌握孩子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掌握孩子在学校里的最新动态,以便在家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其次,合理爱孩子。现在的孩子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度溺爱骄纵下,他们不但自理能力差,还养成了自我的个性,一旦走进陌生的环境便会觉得盲目无助。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11]。

2.发动社会援助体系。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需要的是智慧与能力并存的人才。大学生的素质关系着我国的未来发展,如何把他们塑造成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和百折不饶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不只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社会的任务。我们应该通过制定法律文件和教育方针等来使大学生挫折教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大学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无论是家庭、学校或是社会,都应当为他们的身心健康负责。尽可能在他们遇挫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在感受到来自社会关爱和理解的同时,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参考文献

[1]王志敏.超越挫折心理学[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2]李彦争.新时期大学生挫折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李艳兰.从大学生自杀看挫折教育的缺失[N].科技咨询导报,2007-9-2(04).

[4]王丽.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养成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

[5]王元勇.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0.

[6]张雪琴.大学生心理发展与调适[M].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11.

[7]马绪文.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论析[D].湘潭大学,2011.

[8]李永梅.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09.

[9]刘戌.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

[10]朱伟光.关注大学生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4-14(005).

[11]程杨.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12]张满堂,褚远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13]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大学通识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下一篇:运城学院篮球竞赛的现状分析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