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浙中水乡”的思路调研

时间:2022-09-20 06:15:20

打造“浙中水乡”的思路调研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是加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发挥水资源战略优势,为赶超发展提供持续生态资源保障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们亟待超前谋划、着力研究、积极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是发挥水资源战略优势的现实选择

水是金华赶超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从我市水资源现状看,雨洪资源流失、季节性区域性缺水、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单一、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比较明显,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把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亲起来,进一步拓展水资源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发挥水资源战略优势的现实选择。

源短流急,蓄水能力不足,雨洪资源流失明显。我市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就有40多条,而且春夏季节雨量十分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513mm,多年平均年入境水量94亿m3,出境水量170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1?郾73亿m3,但全市821座水库、82747座山塘,总库容只有22?郾3亿m3,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7座,小型水库792座,总库容18?郾7亿m3,正常库容14?郾3亿m3;大小山塘82747座,库容3?郾6亿m3左右;多年平均水资源利用量只有29?郾8亿m3,由于源短流急,蓄水能力不足,大量水资源入境而过,雨洪资源流失非常明显。

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以致季节性区域性缺水。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13mm,最大降水量2000多mm,最少降水量955mm。2—10月降水量较大,特别是梅汛期常常引起洪涝灾害,而秋冬季节降水量偏少,存在季节性缺水。北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350mm左右;武义、磐安人均水量比较充沛,义乌、永康、金东等地缺水比较严重,义乌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665m3,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强,区域性缺水比较明显。

水体污染,水质下降,水环境治理要求迫切。经过多年的保护和治理,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好转,但由于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水环境保护形势和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不容乐观,水源地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从2011年度本区域监测的1083?郾5km、70个控制断面、57个重点水功能区的监测结果看,符合目标水质的水功能区23个,代表河长413km,分别占总数的40?郾4%、38?郾1%;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I~Ⅲ类标准的水功能区39个,代表河长668?郾8km,分别占参评数的68?郾4%、61?郾8%。区域内各主要河流流域水质达标率在全省还处在较低水平,金华江干流水质仅为Ⅳ类,义乌、东阳境内的东阳江干流水质大部分已经低于Ⅴ类,大部分河水已不能作为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

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统筹综合利用紧迫。近年来,我市人均年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及农田亩均用水量等主要指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我市生活生产用水仍属于粗放模式,水资源浪费量较大。主要表现在水的有效利用率低:农业灌溉系数低,仅有50%;工业耗水量大,重复利用率低;群众节约用水观念比较淡薄,优水劣用、劣水弃用的情况普遍存在;水资源功能单一化,往往只考虑水的资源功能,却忽略了景观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没有统筹考虑防洪抗旱、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修复水生态、提升城市品位等功能,水资源整体科学利用、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多年平均水资源利用率只有32?郾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5%,更低于发达国家75%的利用水平。2011年,我市降雨量位列全省第三位(衢州、丽水等多山,舟山、台州等多海地区不放入比较,下同),但水资源利用率仅23%,低于全省29%水平。综合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不断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

未来用水需求,量增质高,水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未来10年、20年,水资源供需矛盾将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经专家预测和水量平衡计算,《浙中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浙中城市群许多地方的城镇生活需水、乡村生活需水、重要工业需水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优质水缺水情况将非常严重。按90%保证率计算,到2020年除东阳、浦江外,都会出现优质供水紧缺局面。我们必须把水作为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持续推进赶超发展的核心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借鉴发达地区水利建设实践经验,综合分析我市水利状况,调研认为,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已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

资源有潜力。我市地处南方丰水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13mm,列全省第4位,远高于全国628mm的平均水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1?郾73亿m3,居全省第3;人均水资源量为1955?郾57m3,居全省第2。按面积计算,我市每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4万m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1万m3和全国平均水平的30万m3,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具备良好的资源潜力。

地理有条件。我市总面积1094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83?郾3%,平原和盆地16?郾7%,以金衢(兰)盆地为主体,盆地间被丘陵低山阻隔,盆地又被中低山包围,形成东南北部高、中部低,北部低山丘陵和缓起伏,东南部中低山挺拔,中部大小盆地相间错落的地貌特征。辖区内江河密布,河道水库水域面积约600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郾5%左右。主要河流有衢江、兰江、东阳江、武义江、金华江、永康江、熟溪、梅溪、白沙溪、浦阳江、大陈江、安文溪、南江,分属钱塘江、瓯江、椒江3大水系,河流总长度10859km。三大流域内分布有丰富的区域小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有40多条,在主要河流上还有众多的梯级工程亟待开发利用。这样的地理条件,为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提供了良好条件,并将赋予“江南水乡”独特的新风貌、新功能、新内涵。

工作有基础。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千方百计加大水利投入,全面开展了启动钱塘江三四级干堤加固、城市防洪、“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千万亩十亿方节水”、“万里清水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设,每年水利建设投资规模都在20亿元左右。金东区、永康市、东阳市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数量全省第一,占全省近1/6)。武义县、磐安县等7个县(市、区)列入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婺城区列入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县,金东、永康、兰溪等列入中央财政农村河塘清淤整治项目县。义乌市通过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专家评估,永康全国率先试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兰溪、永康获得2011年度全省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优秀单位。经过两轮811环境专项行动,区域内河流水质有较大改善,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有较大的下降。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一步加大,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

文化有优势。自古以来,金华水景观较为丰富、水文化较为发达。骆宾王的《咏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绣湖白鹅嬉水图”,李清照的一曲《武陵春》使金华的“双溪”名闻天下,兰溪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是历代重要的黄金水道。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三江六岸”景观改造工程、武义“温泉养生节”等建设工程及活动载体的深入推进,我市的水环境不断优化、水景观不断改善、水文化不断丰富,为打造现代江南特色的“浙中水乡”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的基本构想

水资源是衡量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并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强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提出要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发挥浙中水资源战略竞争优势,必须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状况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从农业水利向城市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转型,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统筹、规划、管理、利用水资源,为金华赶超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进一步提高科学治水、科学用水的水平。

基本构想。以“两联两蓄三统一”为抓手,把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强化水管理、保障水安全、美化水环境、丰富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努力打造“城水相依、湖库相嵌、江河相连、山水相融、保用相促、人水和谐”的“浙中水乡”。(“两联”就是江溪河网连通、山塘水库连片,“两蓄”就是时空错位蓄水、外引水源蓄水,“三统一”就是水资源统一配置、水景观统一建设、水效益统一开发。)

基本目标。按照“稳政策、增投资、夯基础、促改革、强管理、惠民生”的要求,建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健全基础牢固、组织健全、体系通畅、制度健全和操作规范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建设水蓄起来、水连起来、水活起来、水净起来、水美起来、水亲起来的人水和谐社会,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根据上述构想和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规划,统筹兼顾。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推进规划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各方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是因水制宜,兴利除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速度、规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能力、水系实际状况相适应,不断满足防洪排涝、开发利用、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需求,努力提升水利设施灾害应对和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能力、水务部门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能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水患、水忧、水难、水盼问题。三是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按照“先点后面、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作用明显的区域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城市水库”、“新区水乡”和“清水绕城、活水入园”的建设经验,并及时总结推广,把工作亮点、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转化为政策制度和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各水域要根据自身实际和特色,科学借鉴试点经验,稳步推进“浙中水乡”建设。四是统一部署,各方联动。要按照统一谋划部署、分头组织实施、各方联动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县(市、区)要积极参与,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保障;水利、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环保、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各类建设项目开展研究认证、规划设计和组织协调;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浙中水乡”建设格局。

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的对策举措

在工作部署上,要抓紧建立机构、编制规划、开展试点,加大“浙中水乡”建设推进力度。一要建立组织机构。建立由水利、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环保、农业、科技等部门组成的市“浙中水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抓好责任落实,为“浙中水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设计、项目策划、任务分解、工作督查等的组织协调。二要编制总体规划。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组织国际招标,吸引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浙中水乡”总体规划,同步开展金义都市新区、湖海塘区块“浙中水乡”试点详细规划,争取6月底前完成。各县(市、区)也要根据总规,因地制宜编制水乡建设规划。三要抓好工作试点。积极开展金义都市新区和湖海塘区域水乡建设试点。金义都市新区可以通过对满塘水库的库周开挖、库底清淤、扩建增容等措施,增加满塘水库库容和蓄水量,同时将周边水库、水系串联成网,形成内外相连、全域贯通的活水体系,打造“清水入城、活水绕城”的滨湖、滨水城市。湖海塘区域可以以安地水库为水源,打通拓宽梅溪至湖海塘进水河道,改造湖海塘至武义江、金华江出水河道,清淤扩大湖海塘库容,打造以湖海塘为中心的城市滨水景观。

在政策配套上,要积极探索创新、细化完善、加大扶持,强化“浙中水乡”建设政策保障。一要建立健全资金筹措机制。加大政府投入,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浙中水乡”建设。整合水资源开发建设公司、水库管理处、污水处理厂、水电安装队伍等水务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组建金华市水务集团,在保持国资控股的前提下,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务投资体系,以满足水务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二要探索水资源统筹配置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水权交易机制,明确跨区域水权交易程序,规范水权交易行为,实现水资源配置最优化,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各环节水价的比价关系,逐步使水价达到包括资源成本、供水成本、环境成本(含生态补偿成本)的全成本水平,有效发挥水价对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杠杆作用。三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不断完善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制定出台政策制度,明确下游补偿上游、缺水地区补偿丰水地区的义务,按照供水地区对受水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在项目安排上,要做好重点谋划、工作衔接、项目策划,争取上级财政对“浙中水乡”建设的支持。一要谋划重点项目。围绕钱塘江流域骨干水系的梯级开发,在主要江河上谋划新建改造一批水利枢纽,拦蓄过境水资源和雨洪水。围绕清淤扩容、河网连通,在地势比较平坦的河道上谋划建设一批“城市水库”,同时,对两岸堤防进行提档加固改造,在水工程库尾建设一批原生态湿地,恢复和加强河道的自净自调能力。围绕清淤扩容、生态护岸,在分散的水库、山塘营造一批水生态环境多样性示范点。二要衔接在建项目。要充分考虑与“浙中水乡”规划建设的有机衔接,推进水利“十二五”规划项目的落地,主要做好兰溪泉满山水库、义乌双江水利枢纽、好溪水利枢纽工程、磐安市岭下水库等工程前期工作。继续抓好水库安全鉴定、技术论定和全国中小河流重点县和中小河流项目的报批。组织开展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正在实施的水库山塘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河流梯级开发等工程建设。三要策划项目包装。要积极研究中央和上级水利部门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城市供水工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水景观建设工程等方面要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项目载体作用,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要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研究市场容量、空间布局、服务模式等,突出“浙中水乡”建设招商项目的特色优势和竞争力,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和兴趣,增强包装项目在招商引资竞争中的生命力。

在管水治水上,要坚持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开源,实现“浙中水乡”建设人水和谐。一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做好全市水量调配工作;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管理,集中力量开展地下水开采专项整治,把取用地下水纳入水价改革体系,逐步提高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大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力度。切实加强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推进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二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集中整治,大力支持节水工业项目,鼓励应用工业再生水回用技术,推广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高效治理技术,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耕作方式,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农家肥,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和场所,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公益林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有效保障流域水质和河道水体功能。三要加大节水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广泛开展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和“浙中水乡”建设等方面的舆论宣传,提倡节水理念,加大节水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自觉行为。要增加对节水工作的投入,积极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努力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上一篇:杭州发展影视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浙江外贸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