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时间:2022-09-20 05:42:18

慕课时代,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摘 要:中国的慕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加速教育强国的进程。慕课的产生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针对慕课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充分理解和自身参与到慕课的学习情境中,为今后慕课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慕课;特征;影响;挑战

慕课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誉之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高等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提到加强建设、推广使用中国大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幕课的建设正在成为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

一、慕课的主要特征

1.网络课程与现实课混合

没有了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

2.大规模的学习者

慕课对学习者的人数没有限制,参与学习的人数越多,越能加强学习的互动讨论。

3.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慕课的课程十分丰富,且授课的教师都是名校名师,相对代表了学科的前沿和权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交流而获得知识,开拓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慕课教学设计中的提问、互动环节确保了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更有深度地学习,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加有效。

4.为学习者提供了优质、公平的教育

教学质量、教学资源的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慕课教学的教师代表着本学科的较高水平,课程的设计和相应的资源都是与时俱进的。慕课教学降低了优质教育的门槛,提升了教育质量,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慕课带来的不仅是优质教学资源的分享,同时也是教育资源的分化和优化。

5.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和方法

慕课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参与教学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教授说:“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强势文化冲击面前,中国大学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就有沦为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的风险。”

慕课的魅力就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高水平的课程,让学习者能够选择最适合、最感兴趣的学习科目,充分体现了学习的民主化,提升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慕课在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慕课面临的挑战

1.诚信问题

MOOC的商业化模式就是将证书作为盈利的手段。在没有面对面教学、监督的学习模式中,杜绝“替学”和“作弊”现象,保证证书的含金量和可信度,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技术和手段。MOOC中的诚信问题还需较长的时间、完善的技术为之服务。

2.创新性问题

知识的创新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有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是随着幕课的到来,慕课的特征决定了每一位学习者所学到的都是这门代表较高水平的教师所传授的观点。虽然这种观点较大程度上代表了先进和科学,但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具有更多的创新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并且利用幕课互动讨论的特征与其他学生交换经验,共同学习。

3.学习气氛问题

虽然慕课的互动讨论特征可以加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但是在学习中,最可贵的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建立的友谊。不难想象,在大学期间,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和大学老师、同学一起的生活。这样就组成了完整的大学生活,真实的校园氛围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在MOOC交流的同时,人们还是要重视面对面的交流。

4.学科设置问题

网络在线的学习条件虽然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但对于实践较强的农艺理工类学科的教学帮助收效甚微。不难发现,在现有的几大幕课网站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难以以慕课的形式呈现。

5.学习成果认证问题

慕课学习成果的认证是指为学习者颁发,但是至今这些学习成果还没有得到权威机构和社会的认可。学分的授予仍面临着较大困难。归根结底,学习成果的认证难度是对于在线学习质量的考虑以及对于传统学位授予的冲击。

6.慕课会是又一个泡沫吗

众所周知,像函授、网校等多年前昙花一现的新兴教学方式一度受到教学者、学习者的热捧,但是最终无一例外的没能成为主流。函授教学的质量远低于承诺的水平,在线教育只剩为数不多的网校,应用范围及其有限。慕课会成为下一个函授或网校吗?

慕课诸多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使得慕课的发展尚待时日,新的理念和技术的引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慕课教学的影响力。慕课是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现有的慕课自身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既有明显优势,也有严重不足。

参考文献:

[1]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3(11).

[2]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

[3]马书杰.“慕课”的发展与挑战[J].电子世界,2014(08).

[4]顾骏.“慕课”虽好,难解国内教育难题[N].东方早报, 2013-7-19.

[5]梁萍,何云峰.MOOC的教学资源优势及对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借鉴[J].中国农业教育,2014(01).

作者简介:王子乔,男,吉林省延吉市人,出生于1990年5月,教育学原理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

上一篇:典型词句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抓住重点,精讲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