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有效方法

时间:2022-09-20 03:31:41

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有效方法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到的用语,反思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应采用哪些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呢?结合化学教学,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出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民主;平等;融洽;好奇心;合作与竞争;作业分层设计;成就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识具有组织作用。课堂教学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训练机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触、合作交流的友好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再创造”的重要

方面。

一、营造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

1.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由于遗传因素及后天条件的不同,学生所表现的素质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应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在课堂上,教师永远是强势的主体。如果教师喜“优”厌“差”,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受到冷遇,他们会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从厌恶教师进而发展到厌恶教师所教的学科;反之,如果教师能厚爱他们,课堂中为他们设立“一席之地”,在他们心目中建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他们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就能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语言、表情的积极作用

加里宁说:“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上能捕捉一切细致的事情。”孩子对教师的语言、举止的观察,有其独特的敏感性。为此,教师一走进教室就面带微笑,精神饱满,语言和蔼,动作神态逼真传神。如:“咱们班同学谁反应稍快一些最爱动脑筋。”“咱们班同学谁语言表达能力最强。”“相信你们这节课一定会学得更好。”“谁能给我讲一下这个问题”等等,教师一番充满激情的话语,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的形态、动作和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当学生圆满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用诚恳的语言伴之以赞许的目光注视:“讲得很

好。”“你真聪明。”“说得很精彩”等口头表扬;当学生对问题紧锁眉、困惑不解时,或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用“别急,慢慢想。”“不用紧张。”“谁来帮帮他。”“明白了么”等温柔体贴的语言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表情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勇于探索的强烈愿望,为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优化课堂导入,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中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常常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而产生好奇心理,我们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新课的导入有意识的个创设问题的情境。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如果设计和安排具有艺术性,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如:我们在上《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课时,预先设计了几个趣味小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小猫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学习的心情极为迫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实践证明: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特别是对新课的导入中就能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唤起学生的探求心理。

三、放手让学生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只有亲自尝一尝。”新课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机会,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发挥作用。如,“基本实验操作学”中,尽管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学生表述不够准确,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表扬,再针对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去错误,自己获取了知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劲儿,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又如,粗盐提纯实验,教师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过滤操作,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总结、归纳,最后提炼整理出过滤操作中的“三靠二低一贴”操作要领,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归纳的新知的思路,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四、作业分层设计,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由于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比如,智力因素,学习基础等等,客观上会形成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成绩也不可能一样的局面。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我一般是综合学生的智力、个性、学习成绩等因素,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实现分层教学。例如,布置溶解度曲线的作业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A、B、C”三个等级的练习。C级是必须掌握级别,难度最低,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B级是稍有难度,略加思考可以完成,一半同学可以完成;A级难度最高,有些是竞赛题目,大约五分之一同学经过思考可以答上来。通过实验我发现同学都很高兴,选A的同学很自信,挑战难度最大的;选B的同学也不甘落后,很快完成;选C的同学完成了教学任务,应该掌握的全部都会了。通过这样的布置,我体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层面上进行学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再产生自卑,换之而来的是成

就感。

也许,化学与心理健康的整合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作为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方法;其次,一定要真正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真实体会;最后,要真正发挥课堂上教学资源在学生心中的激励、促进作用。只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才能收获更多的喜悦!

参考文献:

阎立软.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

上一篇:作文依赖于思想素质的提高 下一篇:《海沧实验中学班级生态环境研究》课题结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