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9-20 02:57:56

浅析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针对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这个问题,《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也明确提出: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做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习惯;培养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否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引起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已成为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反而忽略了学生自身所固有的锻炼兴趣、习惯和态度。端正的锻炼态度、强烈的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才是小学生充分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良好的体育习惯的养成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是最基本的运动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耐力,但是现在喜欢跑步的学生少之又少,如何使学生爱上跑步则成了体育教师最大的难题。但我们通过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踢足球在学生之间越来越受欢迎,他们在踢足球时总是精神充沛。于是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组织足球比赛,为了赢得比赛,学生会产生增强体力、速度和耐力的想法,并了解到唯有提升本身各方面的素养,才能提高踢足球的能力。这样,教师就能够有目的地开展跑步运动,学生的体力、忍耐度等素养也在无形之中得到大大的提升。学生于是会自发地进行自我提升训练,教学效率也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变革自身的想法,在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自身的自我认识能力。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生能力的养成具有两种含义:其一,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其二,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本能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并进行自我升华。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正确地锻炼自我,并将其变为提升自我的本能,才能算是达到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1.引导学生把握合理的自我锻炼的方法。并非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是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素养的,不明就里地训练不但不利于达到预期成果,而且会使学生自身健康受到损害。学生只有明白和懂得锻炼的基本原理和合理锻炼的办法,才能获得意料之中的结果。仍然以踢足球为例,倘若教师纯粹让学生自由发挥,则会让伤害事件频频发生,如小学生因踢球而损伤手脚等。所以,教师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合理的训练方式办法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并懂得如何使自身生理心理达到最佳状态,并懂得体育运动之前的预备活动和之后的善后活动等常识。另外,体育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岁数差距等,采用不一样的手法,领导学生合理地锻炼自己。

2.强化学生养成好的行为方式。好的行为方式的养成,是志向和努力的集合,体育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教者与学者之间的联系等为基础,量身打造一个缜密的、合理的计划来训练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且要按部就班地一一进行。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监督和查看学生行为方式的养成状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和自发地形成这种锻炼模式。

3.必须使学生将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和行为模式的养成相契合。学生只有热爱这一项活动,才能专注于这一项活动,而后喜欢这一活动,并凸显出对这项活动的向往,然后通过这个活动突破自己。反之,非但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动力,为教学带来极大困难。

三、把握小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两个因素

1.体育教师应起到领导带头作用。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体育教师的做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行为,小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绝大部分取决于教师。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认真指导小学生,起到规范、纠正小学生行为的作用。教师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教导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并采取手把手教学,确保每一名小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受到应有的教育,能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小学生自律性的养成。小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种由内向外的过程,小学生是运动的主体,只有小学生自己产生锻炼的想法,良好的锻炼习惯才能养成。小学生只有主动参与锻炼活动并全身心地投入到锻炼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才能达成。这就要求小学生要有极强的自制力和自觉性,也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入手,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小学生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自觉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锻炼,形成由监督强制到自觉主动的变化,帮助小学生逐步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不断进行自我改正、自我完善。

四、结语

习惯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外在的压迫或强烈意志的驱使的行为方式,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般情况下,喜欢动是人的本性,尤其是小学生更喜欢玩,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玩的习惯就变得尤为重要,正确的“玩”的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体育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韩英灵.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初探[J].体育教学,2004(3).

3.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姚蕾杨,铁黎.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试论怎样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