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时间:2022-09-20 02:11:00

浅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新一代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程之一。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爱好模仿,求知欲强,可塑性大。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早期培养他们的求异和创新。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一、营创一个有利于孩子能多说的良好气氛

创造心理学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阻碍思维创造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则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点,离开了勇敢,就没有求异思维,没有想象,没有独创。

首先,创造需要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勇敢的个性,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课堂实况来看,勇敢的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思维活跃,能充分地展现自我。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让他们说说开学前曾到哪里玩,玩了什么。自己事先作示范,然后引导学生

自己说,学生很感兴趣,纷纷举手发言。息课上,有意识地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当学生说得条理不清或出现错误,老师先别急着否定,应及时加以指导,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能说多少就多少。只要学生的口开了,就是心理素质训练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要有计划地结合语文教材,让学生多听儿歌、多背古诗、多说简短的故事和多记文章精彩片段,欣赏一些好词佳句。学生一旦具备了基本阅读能力后,在介绍课外儿童读物,开设小图书馆,吸引学生自由阅读,摄取多方面知识,为培养学生思维发散作准备。第三,在教生字理解字词意思时,要根据有的学生信息通灵,有的喜欢奇闻怪事,有的阅读面广,常爱说故事,还有的好背古诗、儿歌等特点,依照科学进程,让他们充分显示勇敢的特性。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创设一个有利于创造性学习的环境。

二、抓住每一个细微的学习之处是开发创造思维的前提

创造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首先要有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应从整体着眼、从细处入手,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培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锻炼创造意识、增长创造才干的机会。例:我在《秘密学习》这课时,为使学生加深对文中"敌人常常窜到村里来"的理解,我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说敌人"突然跑来"而用"窜"。有的学生回答,敌人和老鼠、狐狸、小偷一样,专干坏事,所以用贬义"窜"字;有的学生说敌人比老鼠更坏,还会杀人放火;还有的说敌人是日本鬼子,是侵略者。经过这样讨论,不但让学生进行了形象思维训练,还进行了抽象思维的训练。尽管有时学生的"发现"显得幼稚可笑,如学"冬瓜"一词,一个学生说:"冬瓜是夏天的蔬菜,为什么叫''冬瓜''不叫''夏瓜''呢·"另一个学生说:"夏天的瓜可多啦!有西瓜、南瓜、香瓜、菜瓜……冬瓜改名''夏瓜''的范围太大。"只要抓住学生学习的每个细微之处,点燃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就可以开拓思维,获取真知。

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求异思维训练

以往我们习惯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这样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只有注意引导求异思维,才能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得到培养和锻炼。在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多、快、好"三方面的训练要求:多,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问题,看事物;快,思考问题反应快;好,学生创见,不同一般。我注意鼓励学生对同学、老师或对教材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在教《春天来了》,文中有一句,"一只青蛙从洞里钻出来,在河边慢慢地爬着。"解释"钻"时,我说青蛙长期睡在洞里,洞口肯定积了不少泥土、树叶,现在要出来需费力气"钻"一番,……有个学生马上举手说:"老师,我看了一本科学读物,讲许多小动物冬眠时会醒几次并出来活动的内容。要是青蛙也这样,那么洞口还会有那么多泥沙·"另一个学生说:"经过一个冬天,树叶都烂掉了,还怎能封住洞口呢·"教学应鼓励争论,甚至跟老师辩驳,只要经过认真思考提出的看法,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正确,我们都应抱百分百的欢迎态度,即便意见全错了,也要肯定其积极性。对想象力贫乏,思路不畅,对语言学习文学理解缺少独立见解的个别学生,老师要点拨引路,循循善诱。在学习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这课,学生掌握了写小壁虎借尾巴过程的句子和段落,我就要求学生模仿课文,试着讲小壁虎怎样小鱼和老牛借尾巴的。一个学生说,"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它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水里游。"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泼水呢。"小壁虎告别了小鱼,又向爬去。其他学生有的说小壁虎向老伯伯借尾巴,有的学生讲向燕子阿姨或其它动物借尾巴的片段,都能独立地有创造性地编说故事。

创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学习因素,它能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人类积累的丰富的知识财富,并靠自己的努力来增添新的内容。探索这个课题,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才素质。总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老师,也必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在教学中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基于TD—LTE的机器间通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