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灌注桩工程的施工方法

时间:2022-09-20 02:08:55

浅谈灌注桩工程的施工方法

摘要:灌注桩是当前地基处理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工程的主要方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甚至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效益和社会的良好有效发展。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合理的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管理与控制,保证施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灌注桩 施工方法 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在施工中其施工工艺日益完善,它在施工中是通过钻探成孔以及注浆成桩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主要的施工工艺有:放线定位;护筒埋设;设备安装及泥浆系统;成孔清孔;钢筋制作、人孔定位;砼材料、制作;水下混凝土灌注、成桩。本文就针对这些施工环节综合分析,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的提高。

1 施工准备

①筑平台:用装载机或其它机械在拟开钻位置构筑成平台,用压路机碾压成型。成形后的平台顶面应高出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1.5-2.0m.②测量放线:平台构筑完成后进行桩位放线,桩位放好后,要采取护桩保护措施,护桩用Φ12的螺纹钢,外包C20砼。③埋设护筒,护筒加工:护筒采用4mm的厚钢板制成,高度2.00m,护筒整体坚硬不漏水,护筒内径比桩径大20cm,护筒接头处内部无突出物,耐拉、压、不漏水。护筒埋设:护筒埋设时护筒顶应高出平台地面0.3m-0.5m,护筒底端埋置深度不小于1.5m,并将护筒周围1.0m范围内的土挖除,换填粘性土并分层夯实至平台顶。护筒中心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为5c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

2 钻孔

①钻机就位、对中整平,就位前将钻机底部基础再次进行夯实处理,再铺设枕木,防止基础下沉、钻机倾斜。就位时在护筒上拉出十字丝,用锤球对中,钻孔中心与设计桩基中心偏差小于10mm,钻机底盘用水平尺调平,以保证竖直度。②泥浆沉淀池应设在距钻孔附近合适处。③钻孔:根据参考文件所给地质情况及设计要求,选用配套钻机。钻孔过程中对钻孔孔位、竖直倾斜度等及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钻机位置,保证成孔的孔位正确。在钻进过程中对钻孔过程要详细记录,在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要做好记录,交班时填写好钻孔记录表。④孔径检查与清孔: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使用测绳测量孔深,并使用钢尺校核。测量要多次测量取最小值。钻孔完成使用自制检孔器进行检查,成孔孔径不小于设计孔径。满足要求后进行清孔,从钻孔开始至灌注完成,孔内水位都应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以上1.5-2.0m,以防止孔壁坍塌。清孔后检测泥浆性能指标,指标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清孔后的泥浆指标必须从顶、中、底部分别取样检验并取平均值。完成后填写《钻孔桩终孔后灌注混凝土前检查记录》,写明护筒标高、孔深、孔径、孔位偏差、孔底标高、灌注前孔底标高、钻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钢筋笼的尺寸等等。⑤钻孔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案,钻孔过程中如出现塌空现象,经查明塌方量在1-2m3以下时,加大泥浆护壁。如果塌方量较大情况下应提出钻头,将钻孔填埋密实,重新进行钻孔。

3 钢筋笼的制作

桩基钢筋应在钢筋加工厂进行加工,最好在钻孔现场的平台上进行钢筋笼的绑扎,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对超出规范要求的及时调整,定位钢筋及加强箍筋每两米设一组,以保证钢筋笼在孔内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笼加工焊接应注意以下要点:①钢筋焊接采用搭接电弧焊,要求采用双面电弧焊,其焊接长度要满足规范要求。②检测管的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均布于钢筋笼的内部,检测管两端使用3mm钢板焊接进行密封,钢管接头先使用对焊,然后使用套管将焊接位置套好,再焊接封死。并经过气压检测,满足工作要求。③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计接头。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必须少于50%。在钢筋笼下部分螺旋筋间距为15cm的区段要求点焊固定。在上部螺旋筋间距为10cm的区段内采用梅花交叉法绑扎。

4 钢筋笼的运输及吊装

不在钻孔现场绑扎的钢筋笼应采用装载机或其它合适机械吊至平板车上,由平板车运输至钻孔现场,起吊时采用木棒将起吊位置固定好,并在钢筋笼内侧绑入圆木以增加其刚度,方可起吊。防止在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变形。钢筋笼用吊车起吊时,为保证骨架不变形,应运用两点吊,主勾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上部,副钩第二吊点应设在骨架的二分之一处。起吊时,先起吊第一吊点,使骨架离开地面后,再起吊第二吊点,使钢筋骨架顺直后,两吊点同时起吊直至钢筋笼垂直,取二吊点入孔由一吊点独立完成。对于较长的钢筋笼应分段绑扎吊装,等第一段钢筋笼入孔固定后,起吊第二段钢筋笼,将两段焊接好后放入孔内,依次类推将钢筋笼全部调入桩孔后,根据计算护筒与钢筋笼的相对距离,进行钢筋笼的定位。焊上定位筋将其固定在孔口。焊接要扎实固定要牢靠,防止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下降。

5 混凝土拌合

混凝土按工程需要的数量拌合,混凝土拌合站设备自动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以及进料和出料,自动控制混合料的拌合时间,在水泥和石料进缸前,应先加一部分拌合料,应在混凝土拌合站设置专职试验员与质检员经常进行粗、细骨料级配检查分析,对骨料进行含水量的分析并相应地修正配合比。成品混凝土应进行坍落度检测,不满足要求的倒掉处理,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在拌合过程中随时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抽检,不合格的倒掉处理。

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灌注现场,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车的平稳运行,避免振动产生的离析。可使用吊车配合进行桩基的灌注。在桩基灌注现场,灌注前也要对坍落度进行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

6 下导管灌注水下砼

导管应坚固、内壁光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各节管径大小一致,偏差不大于±2mm。管节组合后做好气压检测试验。气压检测试验采用空压机来完成,要求压力满足10Mpa,如不满足,必须对不合格的段落进行更换以满足密封性能的要求。

导管的吊装:导管采用吊车分节拼装吊入。导管底端距孔底以25~40cm为宜。导管长度充分考虑孔深进行拼装。导管的吊装要考虑到对钢筋笼及检测管的损伤,应竖直、缓慢吊入,尽可能避免与检测管或钢筋笼的碰撞,如发生较大碰撞必须将钢筋笼提出校正或予以更换。

灌注水下砼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钻孔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灌注工作。灌注前,对孔底沉淀层厚度进行再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应再一次进行清孔,清孔到位后,再次检测泥浆的技术指标。满足后立即灌注水下砼。

导管吊装到位后,在导管顶部安放漏斗,漏斗内设10×10cm篦子,防止较大骨料堵塞导管。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埋置深度,导管埋置深度满足规范要求。灌注过程必须紧凑、连续作业,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证导管底部埋入混凝土下2-6m,同时防止砼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致使测深不准确。灌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管内砼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砼面高度,正确计算导管的提升、拆除。孔深测量采用测绳测量,并使用钢尺校核。测量应对称多次检测,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要点有其具象性,针对其地质条件的不同,其施工要点也应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多总结经验,有意识的储备有针对性、科学、实用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 翟咏梅,樊宗容. 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措施[J]. 工程科技, 2006,(01) .

[2] 刘明国.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J]. 河北交通科技, 2006,(02) .

[3] 韩崇高.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析[J]. 价值工程, 2011,(17) .

[4] 苟永斌.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J]. 科技风, 2011,(01) .

[5] 王华礼. 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其处理[J]. 科技风, 2011,(09) .

[6] 朵林,王成良. 浅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缺陷及其治理措施[J]. 科技信息, 2010,(29) .

[7] 李秀峰. 浅析路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8) .

上一篇:微机继电保护的优点及抗干扰措施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设计之给水系统设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