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会计语言的语法特征

时间:2022-09-20 02:02:54

浅析我国会计语言的语法特征

兰州大学爱因斯坦说:“科学必须创造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概念,供它自己使用。科学的语言和概念最初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普通语言和概念,但它经过发展就完全不同。他们已经变换过了,失去了普通语言带有的含糊性质,从而获得了严格的定义,这样他们就能适用于科学的思维。”

会计(根据对象的不同,会计可以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本文专指财务会计)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一样,一方面,会计语言的形成离不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等。会计语言的形成和使用还要以有关的理论为框架,会计语言不能孤立存在,而只能置于一定的理论体系才能形成。会计语言一旦形成,就不会终止它的变化和发展,因为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反映这个过程的语言也会随之变化,不会停滞在一个水平上。另一方面,会计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凡是语言,就要遵循一定的语法,会计语言也不例外。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语法就是一种词的构成与变化的规则及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语法包括词法与句法两部分。词法是指词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形式、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以及词的运用特点。而当较低一级的语法单位组成较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时,即当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词和短语组成单句、单句和单句组合成复句时,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句法,句法还包括句子的类型。受不同研究对象以及相应产生的不同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不同学科创造概念时运用的词汇及词汇的变化,表达理论时的方式、手段、语气、句型、修辞以及语句结构等必然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语法特征。我国会计语言有其特殊的语法特征。

一、会计语法的基本特征

语法最基本的特征是抽象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根据唯物辩证主义的共性个性统一理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也体现着共性。我国会计语言的语法(以下简称会计语法)也必然具有语法的基本特征,但会深深地打上会计专业的烙印。

(一)抽象性 抽象性是指语法的规律是从大量的语法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因而它适用于同一类别的任何语言单位。如现代汉语中指人的名词一般都可以用后面加词尾“们”的方法表示多数。

会计是一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语言,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体、纷繁复杂的企业交易和事项以及不断变化着的信息需求,在对此进行分类、概括和总结时,必须高度浓缩地抽象成各种会计语言。如,会计将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抽象地称为“资产”,并且将这种资源进行分类,形成了一个资产系列,包括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在此基础上,将这种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并在语言表述上仍然使用“资产”这种抽象的命名。比如,根据这种资源的流动性,将其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根据是否属于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将其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据此,可以推断,在会计上,根据企业这种资源的特点,取几个字,如固定资产的“固定”,加上“资产”二字,一般就可以指代某种资源。

会计语法的抽象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似乎是个门槛,因为比较难懂。但由于它是对现实的有效抽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带来了方便,甚至能带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受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语言的语法有自己的特点。我国会计语法的民族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我国会计中的用字非常单一。例如,“折旧”和“贴现率”,在英语中分别用“discount”和“discount rate”来表示,后者用了相同的单词,而前者的五个汉字完全没有重复。再例如,英语中的折旧和摊销都可以用“depreciation”来表示,而我国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减损这一性质相似的事项用不同的术语表示。我国会计的用词,从字面上看,具有明显的对义性,如“资产”、“负债”本身就能给人一种相反的体会。

我国会计语法的民族性,适应了国人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方便了我国会计人员的理解和交流以及会计信息的传递;但这也会导致形成中国特色的会计方言,在会计国际化的今天,可能造成我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交流的障碍,也不利于我国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会计思想和先进会计理论方法。

(三)时代性 会计语法虽然在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仍然在缓慢的变化。随着新组织、新交易、新事项的不断涌现,会计词汇里会出现一些新的面孔,如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后,“公允价值”便成为我国会计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在人类所创造的产品不断丰富、交易方式不断创新、会计事项不断增多的今天,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当然,与此相随的,是另一些会计词汇的消亡。

二、会计词法的特征

我国会计语言的用词(以下简称会计词法)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点。会计用词并不能游离于汉语语法之外,同时,由于企业财务报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会计用词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

(一)客观性 会计所反映和传递的有关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信息是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决策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会计语言的书写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方法概括,再用准确的文字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坚决避免弄虚作假和夸大其词。其要求是符合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其方式是如实反映,其标准是可以验证。客观性并不排斥会计信息的有限模糊性,但要求尽可能减少对会计用词和表达的主观偏好。

(二)确切性确切就是准确和恰当。会计所使用的术语概念清晰,忌含混其词;所使用词语、句子和篇章的结构严密,尽可能地减少了存在歧义或者会引发误会的场合;在所表达的内容上客观可靠。

(三)模糊性 模糊性和客观性、确切性并不矛盾。人类的语言基本上可以分为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会计广泛地运用了“很大、极小、多数、半数以上、很可能”等词,这些词的语义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可以称为“会计模糊语言”。会计是反映企业的交易和事项的语言,而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往往很复杂,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往往很难精确界定;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会计并不需要把这种数量关系限定在一个数字上,这种情况下,使用模糊语言反而能达到相对精确和整体准确的效果。

(四)单一性 单一性是指一个会计术语只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而同样的意思只能用一个术语来表达,最典型的例子是会计的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以负债为例,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五)对义性 对义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会计术语所表述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一种矛盾或关联。交易和事项的普遍联系或对立,以及对交易和事项的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两分法,导致了会计术语的对义性。如资产和负债、自制和外购等。

三、会计句法的特征

我国会计语言对语句的运用(以下简称会计句法)也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点。现代汉语在句法上最基本的特点是: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一点,在我国会计语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充分运用语序的变化表述会计对象 以“存放同业”和“同业存放”为例来说明我国会计语言如何利用语序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存放同业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之一;同业存放是指金融机构在银行开立同业存放账户,银行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存取款业务,同时满足客户与本银行之间各类业务往来的资金清算需求,这是银行同业业务中的一种。前者是银行实施的一种行为,而后者则是银行提供的业务。从语法上看,“存放同业”是“我”存放在同业银行(那里的货币资产)”,“我”是所有者,“同业”是保管者,对于“我”来说,这是资产。“同业存放”是同业机构存放(在“我”这里的货币资产),“同业”是所有者,“我”是保管者,对于“我”来说,这是负债。同样的四个字,只是顺序不同,便导致了会计要素分类的不同。

对于句子语序的变化引起强调重心的变化,会计上是更多地利用了这一点来表达一个概念或定义。会计对“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首先明确收入是如何产生的,接着明确其经济结果,再区别与其他经济利益流入的不同,最后说明其性质。从语法上看,各个分句呈递进关系、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表达滑润。如果把收入定义成“收入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这种流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虽然也能勉强表达原来的意思,但是语感粗糙,表达曲折,造成学习者思维紊乱,难以接受。

(二)有效地选择使用虚词 在汉语语法中,将意义比较实在的词,称为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次、量词、代词和副词;而将意义比较空灵的称为虚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1)会计中大量地使用了连词。这种使用,不但使会计在语法上层次清晰、逻辑清楚、过渡自然、表达完整;而且使会计更加客观、完整、严谨地反映了企业的交易和事项。

以201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会计》教材中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述为例: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在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当注意把握其特征。

(1)该金融资产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是指相关合同明确了投资者在确定的期间内获得或应收取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

(2)企业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否则将持有至到期。如果企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明确;出于市场条件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3)企业有能力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如果企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投资持有至到期。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的为该金融资产提供支持,以使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企业将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但下列情况除外: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可赎回日较近,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这部分概述中,大量地使用了“或”、“且”、“和”、“但”、“也”、“除非”、“否则”、“如果”、“但是”、“并”、“则”、“及”等连词。读完这部分概述,能充分体会到其具有严谨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正是这些连词的运用,为实务中由于金融资产本身及持有企业的各种因素而导致的纷繁复杂的债券类投资能否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提供了可靠而完整的依据。“且”、“和”、“并”、“及”表示了金融资产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和企业必须同时进行的处理;“或”将两种同性质的情况并列起来,以供判断时选择;“但”、“但是”、“如果”、“除非”、“否则”,将复杂的交易和事项予以分类和分离,提供了“不能”的依据。

(2)会计中普遍性地使用了结构助词。尤其是大量地使用了“的”字句,将“的”字附着于词或短语之后形成名词性短语,充当修饰成分,通过从时空、逻辑、属性等方面限定一定交易和事项及其它会计范畴,界定一个概念或者描述一种事实。如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三个“的”的运用,限定了资产的概念内涵,为实务中的判断提供了标准。

(3)会计中几乎不用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如“啊”、“吗”、“吧”和叹词如“唉”、“哦”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感彩。会计作为人类的商业性基础语言,与人类自然语言中表达感情的语言有实质的区别,不宜使用描绘性的文学笔调,追求的是准确性、严肃性,为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相关性,尽量杜绝个人的主观偏好。

(三)以复句和句群为主,极少使用单句 这是由于会计经常需要表述复杂的交易和事项所决定的。单句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表达的意思单一;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其意义容量比一般单句大,适于表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交易的关系,其丰富的如并列、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语义关系,能够适应表述复杂的交易和事项的需要。比复句更有效的是句群,很多情况下一个句群就形成一个段落。

(四)使用非常单一的句子类型和修辞手法 会计一般只使用陈述句,基本不使用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会计语法中,修辞手法的使用非常单调,一般不使用文学上常用的比喻、拟人等。这两方面的原因与前面所说的几乎不使用语气助词和叹词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会计中经常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前面所说的资产的定义中的三个“的”字句,与其他语言不同的是,这种使用不是为了达到文学上的气势,而是为了完整地描述会计交易或事项和定义一个概念。

[本文系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LZU

JBWZY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仁仪:《会计模糊语言的特点及有用性》,《事业财会》2006年第3期。

[2]牛媛:《略论会计的文字语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唐星龄:《财务会计语言观――语言学视角的启示》,厦门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上一篇:《医院会计制度》中“待冲基金”科目浅析 下一篇:论中西文化发展对会计学科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