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0 10:49:33

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治疗的80例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所有病患平均分成两个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在手术结束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并让各组患者对治方法进行评分,最后比较两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和活动能力等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功能康复; 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7.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23-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p re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the elder.Method: 80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After the operation,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d the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given a score of treatment.Finally,the physical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of elder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was compared.Result:Th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of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lder; Senile femoral neck fracture; Hip joint replacement;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Chongqing 404000,China

股骨颈骨折症状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也是股骨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逐渐上升,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日益升高[1]。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治疗严重髋关节创伤的高效方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患者也越来越重视全髋关节置换术病症的恢复状况。老年患者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骨折部位供血能力较差,很容易使患者在术后出现股骨颈骨不连、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不良情况,而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2]。为此,笔者所在医院选择了2013年4月-2014年4月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治疗的80例年股骨颈骨折病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60~86岁,平均(71.2±2.9)岁,住院时间15~35 d,平均(20.2±5.5)d;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87岁,平均(71.9±3.1)岁,住院时间16~35 d,平均(20.7±4.2)d。两组患者的病因均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外伤引起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较低、疾病多、易感染等因素频繁出现,在手术结束后使用足量抗生素极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到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的第2天,在手术后的3个星期内禁止患髓屈曲动作,以避免手术后的关节发生脱位。同时,置负压引流管持续24~72 h,引流量低于50 ml时即可拔除引流管。手术后1~2 d,首先,可以借助积极与消极的呼吸练习来防止心肺病的发生;其次,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开始伸缩练习。术后第2天,拔出负压引流管,并且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膝关节伸缩练习。术后第3天,在医护人员或者家属的陪伴下通过助行器下床轻快地行走。术后第4天,患者在旁者的协助下可以在床边坐起,需要注意不能让髋关节屈曲在90°以上,以便防止出现髋关节脱位的现象。术后第5天,若发现患者坐起时没有头晕等一些不良症状,则可以引导他们站立及行走,开始先借助助行器在原地练习行走,接着在病房内行走。在患者出院后要嘱咐其坚持锻炼,睡觉时保持平卧睡姿,不能跑步、剧烈跳跃、挑拿重物。同时还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加营养,以便加快康复进程,告知其在术后按期来院接受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髋关节功能的评定以评分的形式进行,评分标准为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和活动能力等四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系统康复训练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来,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临床中的占比逐渐升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康复措施,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3]。一般而言,此类病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骨梁脆弱、自我活动能力较差、动作不灵便等,大部分患者均属于生活性损伤,如摔跤、绊脚、床上或座椅上跌倒,而且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同发多类疾病,身体活动能力偏弱,四肢协调功能难以相互协调,导致对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健康的锻炼和良好的照顾,否则易出现骨质疏松加重,内固定失效的不良症状[4-6]。根据相关报道显示,高龄老年人骨折愈合率明显增高,但是仍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重视重建髋关节的功能,帮助他们恢复之前的活动能力,以便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7]。为此,笔者所在医院选择80例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给予积极引导,可以避免患者在术后由于长期卧床而产生的局部性血液不流通及静脉血栓等问题;建议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还能够预防由于关节长久制动而出现的肌肉挛缩问题,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行走能力,并且对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也具有很好的抵制作用[8]。在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评定疼痛、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疗效,分数越高则表明效果愈加显著。通过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各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术后康复锻炼是提高患者恢复速度的关键措施,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正确指导患者在术后进行有效的锻炼,不仅可以进一步改善和增进骨质的血液循环,而且对各类并发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可以使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和全身机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军,朱晓彬,韩庆斌,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2):36-38.

[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51-54.

[3]李世峰,关江,赵鹏飞,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J].河北医药,2016,38(13):2029-2031.

[4]刘国印,朱冬梅,张勇,等.围手术期康复功能锻炼预防全髋关节置换g后隐性失血的效果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4):258-263.

[5]姚允萍,耿硕.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9):112-115.

[6]刘鸿飞.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4):28-29.

[7]刘凤国.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6,37(2):77-80.

[8]王军,薛卫平.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2):1605-1607.

(收稿日期:2016-11-09)

上一篇:高职化工类毕业生就业“闪离”问题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从发展角度看聚美优品如何改造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