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

时间:2022-09-20 09:40:45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

摘 要:秘书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决定,秘书人员要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必须在准确掌握秘书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但现阶段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并不理想,加大了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难度,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针对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以工作室为平台的“五载体”联动的文秘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实践问题展开研究,为高职秘书专业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工作室;“五载体”联动;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保证。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现实却是职业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文秘职业素质养成工作提上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议事日程。但是该项工作如何切入?如何谋划?如何实施?预期效果的设想等均需要缜密的思考与设计。结合当下就业市场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我们明确提出基于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总结,文秘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是比较明晰的,但职业素质如何界定?经过相关文献的翻阅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文秘专业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职业素养、秘书工作、商务活动、商务英语、人际沟通与社交礼仪、办公自动化等为主要结构的职业知识;以商务活动、计算机应用、速记速录、协调组织、信息收集与处理、文字处理与写作、办公室事务处理、会议组织与服务等能力为主要体现的职业能力;以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和心理素质为主要体现的职业素质养成等三方面,可见高职文秘专业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

1 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的必要性

秘书岗位主要负责接待、档案、文书拟写与处理、组织会议、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信息、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工作繁重而琐碎,这就要求秘书岗位人员必须具有内外兼具、稳重踏实、灵活变通、善解人意等性格特点和良好的观察、表达、记忆、社交和沟通、思考、综合、分析、应变、协调、计划、调度和管理能力,并在面对枯燥、挑战性的工作时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3]。但结合以往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实习单位及相关企业指导老师的反馈可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基本满足秘书岗位的需要,但职业素养状况并不理想。例如,在工作中举止不够得体、不善于为领导主动服务、秘书角色意识不够明确、承受挫折能力不够强、专业技能较低、知识迁移能力差、焦虑嫉妒等心理情绪不善排解、压力不会合理释放等。导致文秘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在文秘专业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并未针对文秘专业职业素养养成形成独立、系统的课程,更未形成符合文秘职业素质养成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技能培养相脱离,严重削弱了文秘专业职业素养养成的效果。由此可见,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开展文秘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力,提升就业率,尤其是高端就业率的提高就必须认识到提升文秘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实践措施。

2 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的路径

(一)明晰两个基本要求:专业工作室、“五载体”

1.专业工作室

学生实训难、实训基地难以建立,是文秘专业开展实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难题。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为对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更好地教学服务,积极建立文秘工作室,在文秘工作室中具有高仿真的任务训练资源和环境,并对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进行模拟,对运行过程进行仿真,使学生可以在参与工作室“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产生更加系统的认识,实现行为导向[1]。可见工作室平台是连接校园教学和企业工作的“纽带”,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工作实践。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为例,就专门建立了文化传媒工作室和佳诚秘书事务所,不仅对外承接工作业务,并且建立各项制度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各项业务,在学生实操不断的同时夯实了学生职业能力,并且实现与社会的全面接触。

2.“五载体”

何谓“五载体”,即把学生在日常行为、学习、工作室工作、专业比赛、专题讲座活动五方面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在各方面的职业素质评价,共同反应文秘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为有针对性地提升提供参考的运行机制。在“五载体”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可或缺,否则会造成培养机会和资源的浪费,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文秘专业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缺陷,主要是教师对“五载体”联动的认识不健全,师资培训环节仍存在缺陷[2]。所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在加大师资针对性培训的基础上,与学工办、教科办等联合做实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的考核,由专业主导做实工作室任务、专业比赛和专题讲座活动,这五项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中10分用于学生课业考核,实现了量化的考核夯实职业素养养成实践工作。

(二)充分利用职业素养培养的机会

以专业工作室和“五载体”联动为基础的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必须对可达到培养效果或辅助素质培养的机会进行充分的利用,笔者认为需要通过两个角度同时进行:一方面努力实现专业职业素质养成的内容向学生生活、活动、专业课程学习、实训学习、自我管理的全范围渗透,并针对学生在各环节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3]。例如在组织文秘实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学生在状态和表现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优势,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和概括,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素质对文秘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逐渐贯穿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这要求教师、后勤、教学管理人员等教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培养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创造条件并提供服务[4]。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体现职业素质在文秘工作中重要性的相关案例;后勤人员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榜样等。可见文秘专业职业素质养成并不单纯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师生的职责,也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现有资源和培养机会进行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应用。

(三)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考核养成实践

1.养成实践的内容框定

职业素养养成实践提升的效果,更关键在于基于职业能力提升来推动。因而必须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考核来推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养成目标、内容等纳入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定合理的学分,并开展系统性的培养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塑造文秘工作氛围,如将工作室内的学习、训练活动视为“工作”;明确学生在工作室中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定期针对学生在工作室“工作”的状况、日常学习和行为规范、技能比赛成绩、专题讲座参与情况等可以体现学生文秘职业素质的方面,按照正规企业文秘考核标准进行工作业绩考核等。其中,针对学生工作业绩的考核标准,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培养学生文秘专业职业素质过程中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所以明确各方面考核的重点是保证“五载体”联动实现效果的重要途径。

2.养成实践的评价标准设置

笔者认为“五载体”任务评价可设标准如下:一是日常行为规范方面,不仅要遵循高职学生共性的行为规范,而且要结合具有文秘专业学生特征的规范,如穿着、仪态、化妆、谈吐等;二是学习规范方面,针对课程书面作业设定适用的标准,使文书拟定和处理能力的提升有据可依,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礼仪训练、组织会务等方面也建立可以体现学生职业素养的衡量标准,使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实践表现,自主衡量自身在秘书职业素质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文秘职业素质的效果[6];三是工作室I绩方面,由于工作室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模拟,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下,进行文秘“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更加真实、直观地表现出其文秘职业素养,所以此项作为评价的重点。笔者认为,在评价的过程中,应主要针对文秘学生在接待、档案、文书拟写与处理、组织会议、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信息、协调等“工作”中的表现建立针对性的衡量标准,例如,针对文秘接待工作的接待准备、接待过程、接待计划与接待实施各阶段进行评价,如明确接待准备阶段的标准以接待工作环境、物质、心理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为主;并进一步细化标准,如接待工作环境准备中以清洁、明亮、温馨、整齐为标准等。四是技能比赛方面,要针对学生在比赛中参加的具体项目进行职业素养评价,如电子公文、文字速录、档案整理、书法、秘书口才等,技能比赛方面的评价可以为学生职业素养阶段性的检验和优化提供参考;五是专题讲座方面,为保证高职院校邀请的企业老板、高级秘书、行业专家等进校园做讲座,可以真正的达到言传身教,对学生专项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针对学生参与专题讲座的次数、反应以及后期整理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实把握各载体的评价标准,才能真正达到“五载体”联动的效果。将评价结果和学科的学分挂钩,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考核标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秘书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效果。综上所述,在采用工作室和“五载体”模式以专业课程的形式开展秘书职业素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开展,一种是通过启发式、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现场操作、活动组织、小组合作等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秘书实务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灵活的结合应用,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并在校内外资源联合应用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从课堂逐步引进工作室,甚至企业。另一种是将量化和质化的考核标准相结合,通过“学生自评―工作室副主任主持他评―全体专业教师审核―学院认定相应学分”的程序,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实训的过程中,认识到考核评价的重要性,进而对自身职业素养进行不断的优化,两种形式缺一不可,需要相互支持共同实现提升学生秘书职业素养的作用。

3 文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的保障条件

采用工作室和“五载体”模式以专业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主要以工作室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和对学生参与“五载体”联动过程的全面评价两种形式实现,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学工部门支持日常行为规范考核的建立和落实以及工作室的正常运行,这要求高职院校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专业工作室建设和“五载体”的工作落实给予高度关注。笔者认为:一是高职院校应通过秘书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工作室平台和“五载体”联动在秘书专业职业素养养成方面的重要性,使校内各方面工作人员有意识地为工作室平台运行和“五载体”联动实现创造条件;二是学校应明确负责工作室平台正常运营的部门以及运行情况的监督机制,以此保证在工作室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修复,发挥工作室的预期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定期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建立工作台运行规范等;三是学校应针对秘书专业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秘书职业素质养成设定统一、规范又存在差异性的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结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对秘书人才素质能力要求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养成实践的过程中,着眼点应放在文秘岗位的主要任务以及文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方面,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专业工作室和“五载体”,否则会造成教学过程形式化,同样达不到实践探索的预期目的。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践对学生就业机会,尤其是高端就业的实现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结合学生职业规划,积极应对当前文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优化,整合现有相关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这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教学水平和理念提升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彭斐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技工院校秘书实务课程中探索与思考[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9.

[2]聂昭丹.职教师资秘书学专业培养标准研究[D].云南大学,2015.

[3]丁宁.论《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秘书之友,2008,05:20-22.

[4]薛欣玲.《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14:174.

作者简介

陈青(1977-),女,浙江义乌人,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文与文秘教学研究。

上一篇:浅谈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民族特色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工程技术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