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9-20 09:27:49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研究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壁垒 我国农产品出口 影响 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1、绿色壁垒的内容

绿色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通常亦称“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指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是世界各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生产方法、加工过程的限制措施。现在已有不少国家意识到,仅靠对产品本身污染的“末端”控制已不适应需要,于是纷纷制定了有关产品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必须符合特定环境要求的PPM标准。

(2)有关包装贮运的环境限制措施。这是指对包装物的成分、可再装性、环境标志图案以及运输中有关危险品不得靠岸甚至不得运输等方面的规定。如德国于1992年公布《德国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日本于1991年、1992年并强制推行《回收条例》、《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这些“绿色包装”法规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同时大大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也为这些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借口。

(3)有关产品组分、性能及使用的限制措施。这方面的限制性措施涉及面较广,而且经常变化,往往难以适应。例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要求进口花生中黄曲霉素的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法国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日本对进口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规定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点五等等。

2、绿色壁垒的提出背景及原因分析

(1)绿色贸易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与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进口禁令等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壁垒能较好地回避分配不合理和种种歧视性问题,即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2)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扩大。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3)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WTO规则体系的漏洞。这是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受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压力增加、优势产业空心化等影响,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一方面,发达国家大力倡导自由贸易理论,在WTO框架内,打开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市场,为其具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和知识经济提供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不具优势的领域,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设置不能达到的标准。

二、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

1、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数据分析

我国加入WTO这些年来,在国家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指导下,农产品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2007年的报告统计,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上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随着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土地、水资源等限制,大豆、棉花、食用油仍将大量进口,中国农产品大进大出的格局更加显著。尽管在新的一年,国际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技术壁垒等贸易限制等不利因素或不确定因素,但是我们认为,在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富有成效的情况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完全有可能实现基本平衡,具体数据见表1。

2、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尚处在初级阶段,精加工产品少,尽管这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变化,农产品加工出口逐年增加,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加工品工艺粗糙,摆脱不了手工作坊式的简单生产模式,形成不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我国柑桔的鲜食与加工量的比例为955,而世界柑桔鲜食与加工量的比例为65∶35,美国和巴西的加工比例高达80%。消费者需要高档、优质、方便的食品,而我输出的是“大路货”,这必然导致我国农产品加工品在国际市场上得不到应有的份额。

(2)农产品出口安全保护和支持不够,农产品安全方面存在问题。近年来各国普遍把提高进口农产品安全标准作为限制农产品进口、保护本国农业的重要措施,频繁修订并不断提高安全等级标准。而激素和农药超量问题在我国农产品中一直没有彻底解决,一些国家设置“绿色”壁垒,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内生产者和出口商不能及时了解进口国对农产品等级的具体规定,就不可能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并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3)法规体系不够完善,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构建了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但遗憾的是,现行经济发展政策、会计法规尚未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范围。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和部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保护环境与恶化环境的现象并存,假冒伪劣禁而不绝。

(4)农产品生产分散,难以实施统一的标准。如在全国1600万亩茶园中,有70%是分散农户经营的,难以实施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水产养殖生产过于分散,使得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难以落实。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1)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每年增加5%左右,但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畜产业、水产业、果业、蔬菜业等。如2006年2月份,瑞士等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对河北肃宁县皮毛动物养殖和加工业进行报道,其中,轻视毛皮动物养殖和活剥动物皮毛的报道被国外多家媒体转载,国外动物保护组织呼吁欧盟立法禁止我国毛皮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我国目前毛皮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迅速大幅下降。

(2)致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上升。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出口农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测、测试、评估所需要的设备费用,还要支付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从而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进而丧失价格竞争优势。

(3)导致我国部分农民收入下降。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打击了我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已趋于饱和,发展外向农业,让农产品走出国门,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而外国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基本不受阻碍。例如,欧盟有关国家曾以我国海水受到污染为由,使我国出口海水产品跌幅达50%;冻鸡、冻肉等农产品均由于绿色壁垒导致价格下跌7%-30%不等。这些,都直接导致我国部分农民收入下降。

2、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以外部力量的形式,强制性的促使我国广大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保证农产品不受污染,从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形成一个“在生产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生产”的良性循环。

(2)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可以促使我国农产品尽快适应绿色贸易标准,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资源,重点发展有利于环保的农产品生产;可以促使政策和资金上向有利于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环保型农产品产业倾斜;可以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控制对化肥、农药、兽药的使用,大力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绿色农业,维护农业生产环境的生态平衡。

(3)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绿色贸易壁垒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标准,通常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我国农产品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发达国家的各种检测项目,只有靠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长远来看,我国农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四、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状况的对策

1、树立环保意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把绿色贸易壁垒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变成全社会的动力,建立绿色消费观,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施农产品绿色出口战略。要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调整和升级,鼓励技术创新,发展农村专业组织,大力发展高效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由低值量大向高质量和高附加值发展。同时根据市场的要求,确保食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受人为和环境的污染,对农产品进行全程监控。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标准化,以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立法空间。一是积极参与WTO立法。二是利用国内立法自我保护。正当的绿色壁垒受WTO规则的保护,我们也应尽快着手构筑自己的绿色壁垒,即制定保护本国外贸法规体系,以限制和禁止国外某些产业和产品的进口形式,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3、建立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志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制度。我国的农产品要想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就要通过各种国际认证,例如ISO14000等,主动接轨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质量卫生标准,尽快完善和实施“绿色标志”工作,以提高我国绿色农产品的覆盖面和知名度。

4、构筑我国自己的农产品绿色保障系统

应组建专门的食品和动物健康保护机构;积极推选农业标准化工作,完善我国农产品选题标准体系。这是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加快农产品检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按照国际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另需完善农业服务体系,通过该体系为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提供原动力,是绿箱支出的重要构成。

上一篇: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国饲料企业竞争状况分析 下一篇:试析上海酒店业务外包的现状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