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反思与教改实践

时间:2022-09-20 09:06:58

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反思与教改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语文教师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密切相关。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已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相当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许多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错误地认为,只要课本知识掌握好了,考试就“万无一失”,而往往忽视了课外阅读。这种类型的学生在考试中通常不能获得高分,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更是很难得到理想的成绩。我们读一读,比一比高考满分作文,不能不承认,广东中学生的满分作文的“思维品性”“语文素养”“文化底蕴”与外面的世界差距很大。这真是一个让语文教师烦恼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与我们的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有很大关系,学生长期把自己封闭在“教科书”这个狭小的天地里,以致目光短浅,语言苍白。广东高考语文阅卷组总负责人柯汉琳教授感叹说:“要挑出一篇拿得出手的满分作文真的有些难啊!”

其实,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塑造品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和品位,这关系着学生长远的发展与终身的发展,也牵扯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素质。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不读书,我们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很难真正地“牛”起来。但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却不尽如人意。

下面就这种情况作具体分析,并提出几条相应的对策。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认为“找不到合适的课外书”

笔者在所教班级学生中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对于“不看课外读物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回答,只有18%的学生认为是“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读书”,大多数学生将原因归结为“家长认为影响学习,不许看”。而有59%的学生认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重要理由是“找不到合适的书”。这项调查还包括“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等问题,有48%的学生感到自己的课外阅读受同学影响最大,其次是新闻宣传和家长的影响。学生真的是找不到合适的课外书吗?当然不是。一方面是他们懒得去找,觉得看课外书还不如去看电视、上网;另一方面是,在书的海洋里,他们不懂得找什么书,迷茫了。因此,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指导他们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2.阅读内容的盲目性

调查发现:不少中学生虽喜欢看课外书,但在内容选择上缺乏科学性,在形形的书中,他们不懂得选择,错误地认为凡是“开卷”就是“有益”,他们看的课外书一般是自己喜欢的、有趣味的甚至是低级趣味的课外书,这样就容易被一些不健康的书籍迷惑甚至毒害,而对那些能从中获得知识思想和审美的书籍一点都不喜欢,毫无目的地随便翻翻甚至连看都不看。可以说,很多中学生看书的目的是为了消遣,为了追求刺激。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特别喜欢看“鬼书”“恐怖的科幻书”“网络小说”等,觉得这类书刺激、迷人;其次是看情书,这在女同学中最突出,她们喜欢书中缠绵的情话,或者扑朔迷离的杀人情节。而至于阅读的内容、目的、意义等等就一无所知了。可见,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

3.课外阅读量少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6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但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远远不够,如今中学生只知安妮宝贝,而对于“名著”“名家”却是一问三不知。此种情况,一方面是学生懒得读;另一方面是家长的干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把课内的知识读好,考个好成绩就可以了,读课外书会影响考试成绩。

4.课外阅读不得法

有一些中学生,他们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很想去读好课外书,但往往不知道该如何阅读,反正拿起书就读。他们总觉得书是读得很认真,时间也花了不少,但就是收获甚微。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弄不明白。

其实,读法不对头,对不同的书籍均衡“用力”,不但费神而且费时,是很难达到阅读目的的。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已势在必行。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1.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推荐课外读物是课外阅读指导中非常重要、极为严肃的一步,比如读什么,怎样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完成哪些基本阅读,根据教材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拓展阅读等等,才能保证课外阅读内容的质量,使学生的阅读有良好的效果,避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无目的、无计划,“乱读书”“不会读书”。推荐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推荐文质兼美的读物

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推荐给他们的读物应是思想教育意义强、内容比较精、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应该让他们通过课外阅读,从正面受到教育启发,获得有用的科学知识,直接借鉴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技巧。因为一本好的读物,会影响一个人很长时期,甚至整个人生。如可以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繁星・春水》,笛福《鲁宾孙漂流记》、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外的名人传,现代作家铁凝、毕淑敏、张洁、王安忆等作品及短小精悍的《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非常有益的课外读物。

(2)推荐读物深浅要适度,范围要宽

推荐读物要适合学生的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和思想水平。这好比牛肉、羊肉、海鲜营养好,这些东西对人体成长有益,迟早都会吃的,但什么时候吃什么,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要。向学生推荐读物的范围可宽一些: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文学名著等等都要兼顾。推荐读物既要尽量照顾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又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阅读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比如有的学生特别喜欢看小说,那不妨建议他们读一读罗贯中有“三绝”之称的《三国演义》,去感受小说塑造的具有个性,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

(3)推荐读物要和课内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互相配合

紧密配合课内的讲读和作文推荐有关的读物,是语文教师多年的共同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课内所获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具体的运用,起到课内教学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可以使课内、课外阅读、写作指导统一起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课内教《药》可让学生课外读《呐喊》《彷徨》;课内教《热爱生命》,课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内教《荷塘月色》,课外读《朱自清散文全集》;课内教《我一无所求》,课外读《飞鸟集》《园丁集》等。

配合作文教学推荐课外读物,可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读写训练要求,根据教材的单元要求,从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角度向学生推荐一些可供品味和效仿的文章,既可以是名人名篇,也可以是时文佳作,还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习作。

2.制订可操作的课外阅读计划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虽然明确,但实际做起来,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紧张等原因,课外阅读往往被挤占,但不管怎样,一定要读书,这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能以课业负担重为理由而不读书。中学生一定要抓紧时间,挤时间读书,多读几本好书。要想让课外阅读在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真正纳入阅读教学的轨道,就要在学期或学年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具体的计划,是大不一样的。应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计划的作用。

要订好指导计划,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开展“一周读一本书”(或杂志,班上可来个图书漂流活动,交换阅读,每人拿一本,全班就六十本,这个办法很好)。比如,近几年来,我以学月计算,每学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三至四本,并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三至四篇,即把读书的心得体会写下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体会深刻的向学生宣读并张贴在学习栏,让学生体验点滴成就感。

3.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往往存在“不得法”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有一段话说得很透彻:“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短篇小说,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意思是,从根本上说,讲读课上教给的种种方法,正是为了应用于课外阅读。如果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对有些重要的课外读物,他们自己也能像课堂上那样弄清时代背景,弄懂词语含义,分析段落结构,理解思想意义和写作方法,写出心得体会,那就达到了课外阅读的最高要求,最理想的境界。因此,教师可指导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具体方法:

(1)合理选择精读与略读

读法随文体而变化,是阅读技能成熟的标志。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是为了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2)把握阅读角度

要让学生明白:不同文体的作品有不同的阅读角度,如读报刊旨在获取国内外最新信息或学术动态,读史传旨在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读应用文旨在解决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文学阅读以“悟意审美”为目标,读诗歌在于品味精粹韵语的深层意蕴,读小说在于感悟人物形象的审美内涵,读剧本在于探求角色对话和性格冲突,激起情思的共鸣,使精神得以愉悦,人格得以升华。成功的阅读不仅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而且它们装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纯净的感情会随着语言文字流到学生的心中,哺育着学生健康成长。

(3)注重读写结合

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带写。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又如,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事迹,并用一定的文字整理成文章。像这样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阅读,不但能积累很多写作素材,而且能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

鲁迅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强调了阅读要和实践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开展主题班会,介绍优秀读物

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各自的阅读兴趣和爱好不同,读物来源不同,读物设计的范围和方面也不同,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认为有阅读价值的优秀读物介绍给身边的同学,以激发更多同学的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让他的学生喜欢读书,即使什么也没有做,他就成功了一半。能指导学生读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可以断言,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学生都培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读书人,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遥远目标了。

(2)配合读书活动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每年十月份是我校的读书活动月,教师可借此指导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比如交流读书的方法,使一些新的好的读书方法得以推广;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可以读书小组为单位,每组推出一名代表,就本组阅读、讨论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在班上发言,使没有读过或没有深入读过的同学也受到启发教育。读书笔记以展览的形式交流,教师可选出一些较好的读书笔记,使大家得到借鉴,从而从中受到启发。

(3)社会调查汇报会或办小报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而社会调查汇报会、办小报刊是实践这种要求的最好两种方式,其特点综合性较强,涉及到了课外阅读的方方面面,比如,版面的设计,内容的筛选、图片的拍摄、解说词、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等都可得到一次较为全面的能力锻炼。

总之,课外阅读既可以巩固学生课内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又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就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当然,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依赖教师的培养。

近几年来,实践证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经过半年至一年的课外阅读训练,逐步养成自觉阅读习惯。他们阅读速度大大加快,阅读量大大增加,并能从各种读物中吸取到需要的信息和精神养料,语文素养也得到很大提高,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李震.《全国青年教师中学语文论集》[C].语文出版社,1998年

3.《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S].2001年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高级中学

上一篇:自从有了多媒体,中职的学生想学习了 下一篇:净化体育课堂 让体育回归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