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

时间:2022-09-20 07:54:33

浅谈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国家越来越加大对“豆腐渣”工程的严厉打击。本文首先通过介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再分析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通过本文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问题研究讨论,对以后人们进一步了解混凝土裂缝的基本问题以及给有关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对策;指导

引言

随着我国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杜绝所谓的“豆腐渣”工程,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浇筑混凝土体积也越来越大,以及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新施工方法及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传统施工工艺中的不足也应随之改进。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除材料、施工工艺、养护等因素外,还应控制各施工步骤之间的龄期差。总而言之,混凝十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性,但如果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控制好工程各种环节,使工程质量不断提升。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

混凝土的施工裂缝是整个建筑中出现施工裂缝的最重要环节,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现阶段施工工艺尚未完全成熟,加上一些人为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混凝土容易发生形态各异的裂缝,不仅严重影响到建筑墙体的整体美观,也会造成建筑物渗水、漏水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承载力和负荷性能,使得建筑物的刚度逐渐下降,稳定性和耐久性能迅速下滑,进而容易诱发墙体坍塌,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既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又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裂缝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筑的设施的影响

裂缝会使混凝上中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成为可能。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导致水泥水化物中游离的氢氧化钙【Ca(OH)2】吸收软土中的水和土孔隙中的二氧化碳,相互作用形成碳酸钙,这就是常说的混凝土碳化。而混凝土碳化,又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足见其危害之大。混凝土这个基础一旦从内部开始崩坏,整个工程的设施就会面临破坏。

2、建筑物整体的影响

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破坏整体水利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由于受力的庞大,很容易逐渐扩展变大,加重对建筑整体的损害。而在水利设施中,其危险之所以更高,是因为裂缝会导致水的渗入,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作为混凝土支架的钢筋,其纯化膜就会遭受破坏。当水和空气同时期渗入,钢筋就会被锈蚀,整体混凝土的框架就会从内部开始衰弱,变成外强中干的建筑。钢筋这“骨头”一旦疏松,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就必然大大减少。

二、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探究

导致建筑物结构混泥土开裂的问题有很多,涉及建设材料、施工工艺、养护条件、气候环境等多个方面,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影响。

1、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各类收缩所引起的裂缝经常见到。越来越多的采用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显著提高但是抗拉强度提高往往滞后于抗压强度,且早期收缩较大,变形效应容易引起裂缝。水泥等胶凝材料用量增多,体积稳定性也进一步下降,温度收缩变形显著增加。

2、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

泵送混凝土施工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时,水泥用量加大、用水量也增加、活性增加、水灰比增大、比表面积增加、砂率提高、骨料粒径减小、塌落度增加,导致水化热及收缩变形显著增加,体积稳定降低,使混凝土面出现不规则裂缝。施工质量控制不合格,也易导致混凝土开裂。振捣不足或过振的造成由表及里的蜂

窝麻面和塑性裂缝、于缩裂缝。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时间长,使水分蒸发过多,造成混凝土的塌落度过低,也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缝原因。对于大跨径桥梁,施工中一次浇筑成型,而未进行按计划的分块、分层浇筑,则袭缝产生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3、混凝土外加剂引起的裂缝

外加剂的使用也是预防混凝上裂缝的有效措施。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在混凝土中合理的掺加定量的外加剂,对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问,对预防裂缝的产一牛有积极的作用,反之亦然。

4、支架模板变形引起的裂缝

作为建筑施工中的主要施工受力构件,支架、模板、挂篮等都必须作好固定和定位工作,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支架、挂篮发牛不均匀沉降及发生水平位移,以及模板支撑不牢固、对拉镙丝、模板本身强度不够,也会导致桥梁结构混凝土出现裂缝。

5、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会使混凝上结构内部温度升高,在20h左右内,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能达到50-80℃,结构内部与外表面温差过大,形成温差裂缝。尤其是大跨径桥梁,其水化热过大、温度过高、温度的变化,由此引起的应力过大并最终造成裂缝和变形问题尤为突出。混凝土早期水化热导致的温度应力是造成非结构受力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混凝土的干缩、温度收缩等引起的应力叠加使得开裂程度进一步加剧。对于建筑混凝土施工,防止混凝上水化热过大引起结构裂缝是裂缝控制的重要内容。大跨径桥梁中大体积混凝士施工,例如承台和零号块施工过程巾应有专项施工温度控制措施,内部设置冷却降温水管和通风设施,保证其内部最高温度和温差。

三、建筑施工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1、加强施工监测力度

在混凝土浇筑后,施工人员应该加强监测力度,掌握混凝土收缩变形程度以及温度等实时有效的数据,根据数据采取不同的施工活动。施工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安排混凝土性能改善的工作,合理养护增强抗裂能力。在建筑施工中,良好的混凝土质量能有效地预防裂缝产生,特别是贯穿裂缝。若建筑发现贯穿裂缝后想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极为不易的,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要加强监测力度,防患于未然。

2、增强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施工控制

由于混凝土自身有一定的泌水性,使得混凝土在骨料下沉的时候容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所以要在初凝后到终凝之前的这段时间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2次压光抹实处理。而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24h内,施工工作只能限于一些简单的前期准备工作:定位、测量、弹线等,禁止其余的大宗材料的吊卸等操作,以降低对未终凝的混凝士造成的自冲击振动。在浇筑完成24-48h,就可以吊运部分少量的小型材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分批次、分散就位置以轻卸轻放。而到了浇筑完成后的第3天,楼面模板以及楼层墙扳的正常支模施工工作就可以开始进行。最后为了减少混凝士的弹性形变,增强混凝土的刚度,加强抗冲击振动能力和适当地扩散应力,要铺设一层旧的脚手板或者水模板在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最终减少裂缝的产生。

3.、改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为了减少由于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混凝土裂缝现象,需要采用永久式伸缩的设计和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同时通过设计一些合理的钢筋分布来增加承台表面的强度。上面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防止混凝上裂缝的产生,因为结构裂缝产生的复杂原因是复杂的。

3.4合理配置混凝土原材料

在混凝上配制时使用的骨料若吸收率及其所包含的泥量、干缩均较大时,混凝土的干缩性也会加强。此时可通过加入粉煤类或高效减水剂来加强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易性等能力,同时能够降低渗水和裂缝产生的几率。在混凝土配制之前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综合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比例,有利'于开展养护工作。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国家越来越加大对“豆腐渣”工程的严厉打击。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越来越高。建筑出现的裂缝,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影响安全使用,甚至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由于对建筑的结构情况不甚了解,建筑一旦出规裂缝,使人们产生不安全感或恐慌,有的裂缝会造成屋面、墙面、地面渗漏,门窗变形、外墙抹面脱落等现象,给用户带来许多烦恼,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使裂缝隐患尽可能消除。

参考文献:

[1]仲维奇.浅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2]郭从超,赵秋思.混凝土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0,(14)

上一篇:锦屏一级水电站前期工程人工骨料加工系统扩容... 下一篇:浅析供配电网接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