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描摹,借景抒情

时间:2022-09-20 06:41:27

【导语】自然景物本身都是客观的,它不会像人类一样带有喜怒哀乐等情感,但人都是有主观感情的,当作者带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去观察描摹景物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其间,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文章探讨一下如何借眼中之景,抒心中之情。

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冯骥才

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

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冰凉的空气里,忽然,一股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 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这时,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儿兴奋?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切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故此,我喜欢在这个季节里,静下心来去期待春天与寻找春天,体验与享受春之初至那一刻特有的诱惑。这种诱惑是大自然生命的诱惑,也是一种改天换地更新的诱惑。

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借鉴指津】

1.线索明晰。全文以盼春为线索,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条理清晰,脉络分明。文章开篇以“期待着春的到来”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接下来分别描写了嗅到春天的气息、发现春天的迹象、体验春之初至的诱惑,最后以“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照应题目。

2.细致入微。文章没有像一般的写景散文那样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一个颇有创意的侧面——春天最初是闻到的,一个“闻”字,确定了描写的侧重点,即嗅觉。整篇文章主要围绕春天的气息来写,虽只着眼于一个侧面,但行文却毫不单调。“忽然,一股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切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这些细微的感受和春天的独特气息,除了敏锐的嗅觉之外,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一颗善感的心。

3.情真意切。文章虽然重在写作者对于春天到来时的独特感受,但行文中却巧妙地嵌入了第二人称,“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儿兴奋”等语句,让人读来感觉有种聊家常般的亲切。在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的巧妙穿插中,读者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春之初至的环境中,似乎与作者一起闻到了那春天到来时的清新气息。

结合上文,我们不难看出,在景物描写类的文章中,要想抒发真情实感,就应做好以下三点:

1.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写景是抒情的基础,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先要写好景物。但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景物在同一个季节因为观察切入点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特点。既然写景是为抒情而服务的,那么在确定所要写的景物时,我们就要抓住其最能突出我们内心情感的特点来写,只有特点鲜明了,才易于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

2.所写景物要与所抒情感一致。写景是为了抒情,但情与景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人内心的情感往往是极具波动性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中,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因此在写景时,要照顾到所抒发的情感,要选择与情感一致的景物来写,这样才能在写景中让感情自然流淌出来,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

3.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于写景抒情的文字来说,尤其要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要做到这一点,不妨尝试这样几种技巧:①恰当运用修辞,化抽象为具体;②巧用细节描写,以情动人;③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立体描写。

天凉好个秋

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一中 刘 鹏

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

——题记

记忆中的那一抹秋意,是那么凄楚,那么悲凉。

它,有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怀才不遇;有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的忧国忧民;有着“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相思之苦。

无数杂念、情长,都凛冽在这瑟瑟秋风里。天高云淡,信念与思念,看不到头,望不到边。只得低头叹息,春光已抚摸过,夏花已盛开过。

它,已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

它,放下了争夺、虚荣,活得悠闲自在。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示出了它的秀逸。它美得自然,没有刻意的装饰,却能在红云中闪动着金光。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秋天的树叶,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世间,对俗世的悲欢熙攘,已然无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无需参与,不必留恋。

如今,终于明白:秋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感动于秋林映日的壮美,那如醉的酡红让你不能自持。除了秋,谁又能描绘出那让人如痴如醉的艳丽之景?欣赏天宇间的那一抹闲云,那有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闲适的云,那已无动于衷的云。欣赏着秋天的风,那果断而不优柔的风,没有太多的羁绊与牵挂,更能让人产生一种崇敬。

那是一份不属于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那是一份淡泊的美。

那一夜,我站在枫树之下,感受着那冰冷却又温柔的月光,一片枫叶飘落掌心。它有着那么柔美的外表,却在柔美之下隐藏着刚强,它毫无顾忌地离开供给它营养的枝干,去面对属于它自己的,另一种人生。

【点评】“天凉好个秋”,这一富有诗意的题目已经紧紧攥住了读者的心,越往后读,越为文字和意境的优美陶醉。作为一个季节,本是抽象的,小作者以具体的意象,化抽象为形象,抒发了自己对秋天的一份独特感受。在这里,作者从古典诗词中撷取了与秋有关的众多意象,赋予了文章以独有的诗情画意。同时将内心的情感旨趣与所写意象巧妙相连,很自然地融为一体,在看似闲散的文字中,表现了秋的闲适、恬淡、明澈、洒脱,让读者的心也在这份闲适中慢慢变得澄澈透明。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上一篇:“耳朵虫”的秘密 下一篇:U.S. Debt Ceiling Worries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