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9-20 06:31:18

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摘要]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的渗入正悄然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个人主义的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减弱、功利主义化、学习肤浅化、生活世俗化、心理耐挫性减弱等。为消除这些消极影响,有必要进行深化教育改革与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宏观教育与微观引导、培养坚定意志以升华理想信念。

[关键词]个人主义 大学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18-02

中西方关于个人主义的推崇褒贬不一,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而我国却与此相反。个人主义存在积极与消极的兼容,强调个人本位、个人功利、个性自由、个人价值等。不同语境下的个人主义在我国存在不同的生命力。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提到,个人主义造成党内享乐主义、小团体主义、雇佣思想等的滋生,必须从思想上纠正个人主义。[1]邓小平也说过:“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2]”邓小平还说过:“形式主义、的出现,从主观上找原因,无非是‘最卑鄙的个人主义’。[3]”可见,个人主义存在很大的危害性,那么,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能被小觑。

一、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当前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在积极影响上,个人主义使大学生在个性方面,比如主体性、创造性、独立性等显著增强。但是,其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更应被关注,具体表现在:

(一)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减弱

个人主义思潮的传播致使原本一元的集体主义文化受到冲击。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其个性独立得到了空前释放,而由此却忽略了集体意识,导致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分散性。部分大学生强调自我意识、自我利益,甚至将个人利益看得重于集体利益,以致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集体利益。

(二)大学生功利主义化

因为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功利主义,特别是物质利益最大化的争夺及其对权利观念的注重与义务观念的淡薄。由此,大学生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享受、索取,逐渐以自己功利最大化来取代传统上的集体利益至上的观念。

(三)大学生学习肤浅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原本是骄傲自豪的,但是因为个人主义思潮的侵蚀,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论”。比如在学习上,部分大学生认为人的生命短暂,能逃避的就不面对,能应付的就不努力,抱着考试“六十分万岁”的态度学习。

(四)大学生生活世俗化

市场经济的自由化使我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各种娱乐场所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个人主义导致部分大学生认为生命的存在就是享受,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成了大学生个性生活享受的温床,部分大学生无暇顾及学习,娱乐的吸引力不断膨胀,各类请客聚餐、名牌效应、攀比心理等比比皆是。

(五)大学生心理耐挫性减弱

在主观意识与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个别大学生认为生命纯属个人,他人无权干涉,致使他们趋乐避苦越发显露,一旦碰到困难事情就有意避开,导致其内心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减弱,甚至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

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断加大,而西方私有价值观的入侵、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多元价值观及大学生自身因素成为其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

(一)西方私有制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传播源

计划经济使国民思想集体主义一元化,而市场经济使各国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至此,个人主义趁机而入,以致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私有制是其主体所有制形式,私有制社会同时也是个人主义的起源社会,“经济社会”是它的高度概括,整个社会体现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西方私有制也就自然成了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传播源。

但是,并不是说因为这些文化的传入有些给我们带来消极影响我们就杜绝一切外来文化的传入,正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所说:“改革开放政策是成功的,但是在发展中也带来一些消极因素。[2]”因此,我们要肯定改革开放政策,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也唯有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才能解决此发展中的问题。

(二)多元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传播载体

计划经济时期,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浓厚,思想观念受外界干扰较少,因而相对稳定。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垮大学生原本已建立起来相对稳定的集体主义一元思想。按照人的生理特点与心理装载量:人思考某事物的问题量越少及对单方面的观察时间越长就越能融入内心形成稳固心理与认知,而一旦接触的事物变得繁琐、杂乱及观察时间变短,就会减弱对事物的稳固记忆与认知。基于此,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就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大学生的心理接受面,使原本纵向的认知方式被繁杂的多元文化横切,致使大学生的认知程度变成横向铺开的形式,因而为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提供了途径。但是个人主义是西方私有制的主流文化,本身就与我国的集体主义存在不相融的一面,加上个人主义承载于多元价值观中,特别是与多元价值观中的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及享乐主义等相伴而生,并对大学生产生一系列影响。因此,多元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传播载体。

(三)自身因素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主体原因

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环境与享受条件。同时,新媒体效应下,各色信息的冗繁与海量使世界变得越发清晰,各种信息背后所显现出来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弥漫于各个角落,特别是虚拟世界中的各种诱惑信息,使部分大学生难以自控,常常表现于我行我素,对自身意志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加上大学生思想活跃,思想相对比较不成熟和不稳定,内心常常表现为自负、任性、要强、好动、好表现等,其对外界信息的观察常常缺乏慎重考虑与甄别,以致个人主义思想渗入其中,甚至造成享乐、功利、拜金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而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之大令人堪忧。

三、克服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同志在“十”上的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4]因此,在教育上,一方面要深化教育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比如改变过去对个人主义思想的误读,重新审视个人主义的内涵,正视其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正确引导大学生分辨个人主义行为。同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集体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引导,扭转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的自私行为。其次,是课程设置的改革。比如在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上,改革过去只讲“好”“美”“善”的一面,增设“坏”“丑”“恶”的一面。将个人主义进行有效澄清与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做出有益选择。最后,是实践体验的改革。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理论还原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扩大教育开放。当前教育开放程度与学校知名度呈正比。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视野相对受限,其个人主义思想的运用也相对狭窄。因此,高校应通过扩大教育开放的形式增强大学生个人主义认知度,使其视野开阔、个体自信。首先,是扩大校区对外开放。比如高校可在晨练时间对外开放,让大学生感受学校与社区的融合与亲近,发挥大学生的个人主义积极影响增强自身健康重视程度。其次,是增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专业化创新型人才,引导大学生个人主义的积极影响,将个人主义的自主性发挥在对职业的创新意识上,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最后,是扩大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海内外学校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其相互吸收与借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个性与独立。

(二)加强宏观教育、微观引导

宏观教育、微观引导是指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们坚定社会主义方向、集体主义信念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对多元价值观特别是个人主义进行澄清利弊,引导人们朝积极方向发展的方式。当前,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必须对大学生加强宏观教育与微观引导。

首先,是家庭的宏观教育与微观引导。一方面是实行家庭父母教育。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子女的教育,教育子女首先要对父母进行教育。通过开家长会、成人教育、老年协会等办法将父母组织起来统一学习与教育。另一方面是实行家庭子女教育。通过子女对父母的依赖与信认,由父母对自己子女进行家庭式教育。而不管是对父母教育还是子女教育,把握社会主义方向教育是其宏观维度,贯穿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是进行个人微观引导的前提。其次,是学校的宏观教育与微观引导。“教育的功用就是激发个体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人人都能培养锻炼发展自己的天赋是教育的最终目的。[5]”学校是大学生获得系统学习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熟,学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稳固心理,而学校的宏观教育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与基础,其微观引导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对宏观社会主义方向的把握。一方面,通过第一课堂的正面教育与引导,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到各个专业、学科;另一方面,通过第二课堂的侧面引导与渗透,使学生在隐性当中受教育。最后,是社会的宏观教育与微观引导。社会是大学生实际锻造的大本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最终需靠社会来检验。因此,社会对大学生的宏观教育与微观引导是关键。一方面,要规范公共场所秩序,打击不良的社会行为;另一方面,要规范网络信息环境,杜绝不良信息的传入。

(三)培养坚定意志,升华理想信念

大学生正值心理活动的易变期与稳定期的临界点,以致个人主义的传播易使大学生产生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与行为。因此,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的坚定意志,升华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意志不坚定容易左右思想,甚至误入歧途。坚定的意志首先需要强健体魄以增强精力集中,可通过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膳食、注意饮食卫生、制定规律作息时间、遵循劳逸结合等。其次,是要培养耐力。耐力的培养是坚定意志的关键。可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比如通过规律性并持之以恒的长跑、游泳等训练。最后,是要净化环境。大学生所处环境是个综合性问题,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合力推进才能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重视课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贯彻,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其以实现“中国梦”的理想境界为“个人梦”的实现升华自己的理想信念。其次,是重视校园文化渗透。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着育人、凝聚、导向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比如通过校园宣传平面、校园文艺活动、校园布局场景等将“中国梦”主题文化融入其中,以无形中激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最后,是重视实践体验引导。理论的教导终究需要实践来检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得到锻造。高校可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红色革命遗址了解红色年代的伟大精神,组织大学生参观卫星发射基地了解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与敬业精神,组织大学生到偏远地区了解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朴素,以及鼓励大学生当一名青年志愿者,感受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与自豪等。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第2版)[M].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自黄护民.形式为何成“主义”[N].报,2013-

8-14.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

OL].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china/rdzt/gangyao2010/.

[5]李志强,刘丽珊.塑造积极的自我——再谈杜威的“新个人主义”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12(7):44-47.

上一篇:团体心理辅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大学生视觉素养的缺失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