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20 05:46:57

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

展特点的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

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

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

下必要的基础,已成为每位教师关注的问题。我认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

不仅应该有活跃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还要充分

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那么,如何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呢

?下面谈几点切身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

1.感官刺激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

动画等,并且内容尽量

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让学生感兴趣。

2.游戏激趣

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勇于探索,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让他们学习

一些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和重复地操作一些计算机技能,会减少他们学习的积极

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小部分时间介绍

些益智游戏,如“推箱子”“扫雷”等既要动脑筋、又要灵活运用鼠标的游戏,

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掌握电脑操作技能,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3.语言激励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

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如:你想成为魔术师吗?你能像魔术师一样在Word中随意改变文字的字体、字

号、颜色吗?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已经坐在教室里上课了,可是电脑这个大

懒虫还没起床,现在让我们来叫醒它吧!

二、以人为本,融洽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与师生情感密切相关,师生间融洽的感情对信息技

术教学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教师,自

然就喜欢这位教师的课,并努力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是

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

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

学环境。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事实证明,赞扬比批评更有

效、鼓励比指责更有效。一则情理交融、充满激励性的评语,一段肯定的言辞,

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以赏识的

眼光去看待学生、肯定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就会越来越自信,对学习

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三、分组教学,扬长避短

在课堂上,常常会听到一些窃窃私语声,经过留心观察,原来是有的学生家里有

电脑,学会了教材中一部分知识,他们在教别的同学呢!我想,何不提供给他们

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于是我把他们分在不同的组里来帮助其他同学。这样,既

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发挥了他们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

担,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更具体、更细致地辅导其他学生。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源泉

。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因材施教,转变过去“填

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把机械学习转变成意义

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

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从中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五、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

息技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

习和生活之中”。因此,信息技术课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

“学有所用”。

教师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认真考虑课堂教学环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发

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享受学

习信息技术的快乐,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它、运用它。

上一篇:小学语文第十册《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课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