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20 05:34:17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简称金融硕士MF)发展迅速,但金融硕士(MF)教育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脱节、实践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问题。如何才能根据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上述发展的不足本文根据金融硕士(MF)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问题,提出将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运用在金融硕士(MF)的课程教学中,试图通过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来推进金融硕士的教学改革,以达到全面提升金融硕士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培养;作用

金融专业学位是我国目前39种专业学位中的一种,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育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1]。自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简称金融硕士MF)以来,全国目前已有85所高校获得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首次正式招生。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明显区别于金融专业学术型硕士[2]。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良好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的精神和进取的品格,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3]。随着各培养单位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如何培养培养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各办学单位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金融硕士(MF)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问题,提出将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运用在金融硕士(MF)的课程教学中,试图通过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来推进金融硕士的教学改革,将原来案例教学法的两个维度拓展为多个维度,将静态单向讲解转变为动态互动教学,让任课教师、事业导师、学生、业界人士共同参与案例教学,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一、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金融实践的转变和人才市场的超额需求推动以实践为导向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发生变化[4].金融硕士课程设置和教学要充分反映金融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景实践能力三个方面。一般实践能力包含了身体能力、智力能力和心理能力,主要是个人的一些基本能力,专业硕士需要具有从事职业工作的正常的身体、智力和心理。专项实践能力是指个人在解决专项问题时需要的专门实践能力。专业硕士的此类能力是专业知识所带来的实践能力,它包括了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情境实践能力是指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者根据现实情境的相互关系,有效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恰当地决定行动路线并指导实践行为的能力。情境实践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情境实践能力可根据问题解决的流程分为识别能力、分析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总结能力等综合能力。一般实践能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是另外两项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和前提。专项实践能力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专门能力,情境实践能力则是一种综合能力[5]。

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对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及角色定位

所谓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案例为基础,从任课教师、学生、事业导师和专业业界人士等维度,进行案例编写、案例教学、案例培训交流、案例共享、案例评价等方面的建设和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对任课教师、学生、事业导师和业界人士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定位。

1.任课教师角色定位。任课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课程总设计师和导演。任课教师课前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案例设计、案例讨论流程、案例讨论评分细则等内容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进行周密的设计。课中要有序地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解决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对于案例讨论的内容要提升更高一个层面和深度,让学生通过案例讨论真正有所收获。

2.学生角色定位。学生的角色应该是演员。课下要认真练习基本功,扎实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把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把握与相关的学科前沿犹。学生之间还要进行认真讨论、交流和归纳总结。课堂上进行表演时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表达应变能力。课后学生通过编写案例和完成学习心得体会来检查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效果。

3.事业导师角色定位。事业导师的角色应该是协助员。事业导师是学校为学生聘请的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实践部门的老师。由于他们不可能全程参与教学活动,需要的时候可以协助搞专题讲座和学术沙龙等活动,也可以接受学生的问询和实地调查,帮助学生完成相关案例资料的收集和编写。

4.业界人士角色定位。业界人士的角色应该是急救员,当任课教师和事业导师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现时,可以临时聘请专业人士来帮助解决。

(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对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积极思考;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很快的对接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情景实践能力的提高,应用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实践

(一)《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的性质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是金融硕士(MF)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着重培养学生金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金融市场分析能力、金融服务能力和通晓国际金融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具有充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后,对金融机构具体的经营管理进行学习,强调学以致用,更加强调金融专业硕士教学要求的实践、创新、实用能力的培养。虽然许多学校的老师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教学中也运用了案例教学,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诸多因素,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传统案例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多数是例证型的事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大部分金融学教师没有实际从业经验,也不太熟悉案例教学方法,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实质并不是十分清楚,甚至将课堂教学中的举例教育与案例教学混淆,不能很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学校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在促进案例教学方面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措施,致使很多教师在主观上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动力不足,更不可能到金融部门去收集和编写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大多数是通过网络、报纸收集的第二手资料来源进行的例证型教学,导致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2.学生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课堂参与度不高。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同于MBA的学员,他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方式使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对案例的内容仍然感觉抽象难懂,课前准备讨论不够充分,课堂中无法很好地参与讨论,经常出现案例讨论不激烈甚至冷场的局面。

3.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培养目标存在差异。目前金融方面案例比较少,有些老师使用的案例多来数自于二手资料,没有经过实地调研和认真编写,还有一些案例是针对MBA学生编写的,比较复杂,单个案例的教学时间很长,不适合几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硕士使用。

4.反映当地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的本土化案例缺乏。由于和本地的实际经济、金融部门联系接触比较少,所采集的反映当地经济金融发展变化的案例资料不足,缺乏能够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案例,不太接地气,感觉距离学生太远。

5.案例教学使用的具体教学方式单一。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应该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而目前我们的案例教学基本停留于分析这个方式上,而其他的方式采用的很少,这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

(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1.任课教师总体设计和引导。任课教师根据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提供案例,课前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准备,课堂上创设案例情景,将案例资料按照“案情―设问―讨论”的形式穿插于课堂讲授内容中,引导学生的感知和观察。教师在课堂案例讨论前,可对课程理论知识内容进行适度讲解和提示,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具体运用。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点评分析并讲授其中蕴含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学生讨论和展示。学生在接受教师提供的案例资料后,学生个人或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完成案例的阅读与学习,并做好针对相应选择的设问的PPT课件,课堂进行展示和讲解,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由学生代表进行讲解,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写案例,通过案例的收集整理达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事业导师指导和协助。事业导师可以参与到自己所带学生小组去参与案例讨论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参与到任课教师组织的课堂案例讨论中。帮助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案例的收集和编写,进行案例的评价和改进。

4.业界人士解决更专业问题。如果遇到任课教师和事业导师都不能解决的专业问题时,可以临时聘请专业人士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以他们实践部门的运作和经验来分析判断案例的内容和价值。同时可以依靠行业人士收集现实的案例资料,使案例更具有新颖性和可靠性。

四、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成效及建议

(一)成效

1.促进了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不断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努力进行思考、探索和创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克服怯场、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敢于向老师和同学发表自己独立见解,也敢于与他人进行争辩,寻求真理,促进了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

2.促进了学生专项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很大提高。首先,学生自己知道怎么去查阅、归纳、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多种路径去获取知识,一改以往只通过课堂老师讲授和教材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其次,多维互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的实践能力,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和适应社会能力。

3.促进了学生情景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Π咐中的问题进行识别,然后查阅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组织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与老师沟通,形成意见和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景实践能力。

(二)建议

由于使用时间比较短,存在着诸如案例本身还不够成熟、学生还不太适应、聘请事业导师和业界人士的不易等问题,以后还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1.加紧进行案例库的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收集、调研和编写,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和时间安排。与实际单位的同志联合进行案例开发、案例跟踪、案例编写等工作,尽快建立适合于金融专硕教育的案例库。

2.鼓励学生主动配合参与。学生要尽快改变本科阶段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要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中来。

3.聘请一批事业导师。尽快聘请一批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事业导师,给予他们一定的经费支持,明确他们应该履行的职责和相应的教学任务,促进他们配合和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活动,真正帮助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晓求.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

[2]封思贤,范存斌.肖泽磊.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比较及优化[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12 (11):51-53.

[3]李心丹主编.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第3页.

[4]罗春婵.“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转变探析[J].金融管理研究,2015 (1).

[5]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教育研究[J],2014(11).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以金融硕士(MF)《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jg20163036)。

上一篇:项目路演在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中的问题研究与实... 下一篇:关于中学化学史教学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