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兴趣

时间:2022-09-20 04:43:24

浅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兴趣

激发和维持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一直是体育教育理论和体育教学实践探讨的核心问题,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把激发和维持体育兴趣进一步深化,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课程把激发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是因为只有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这种“兴趣-爱好-习惯-发展”的递进关系最后达到结果。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我们从对运动兴趣的内含.激发.培养几方面进行阐述。

1.运动兴趣的理性认识

1.1 运动兴趣的含义。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兴趣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项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一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而运动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体育运动及爱好体育运动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们认识体育运动需要的情绪反应,反映了人对体育运动的选择性态度。

1.2 运动兴趣的种类。

根据运动兴趣的目的不同可将运动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有意义运动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例如,学生对一堂生动课,一个好玩的游戏,一个新奇的动作练习等的兴趣就是直接运动兴趣,直接运动兴趣具有暂时性的特点。间接运动兴趣是指对体育活动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具有较稳定的特点。

1.3 运动兴趣的特性。运动兴趣的广泛性。运动兴趣的广泛性是指一个人运动兴趣范围的大小或丰富性的程度,也可称运动兴趣的广度,运动兴趣的广度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运动兴趣的倾向性。运动兴趣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兴趣所指向的是什么运动项目。

1.4 运动兴趣的功效性。运动兴趣的动效性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产生的作用的大小,有的人对运动只停留在生活状态中,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则能推动一个人去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产生明显效果。

2.运动兴趣的激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试析。

2.1 从如何教到如何学。

以往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比较注重技术教学教的设计,对“如何教”考虑得比较多,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和技术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学与练的兴趣,对如何让学生乐学,爱练考虑得较少。导致学生始终是被动参与者,使学生感觉不到运动的乐趣。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强调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活动,应该是在对“学生该怎么学,能怎么学,会怎么学,最好怎么学”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样就给学生创新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体育课不能没有技术练习,但技术练习只是一种载体。要通过学习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因而,一切应该从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学”为“教”的出发点,而最佳的切入口就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从“失败”到“成功”,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新颖、难度和深度安排的适当(一般指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最近发展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新颖性,难度适中并和已有的运动经验联系的知识,技能最感兴趣,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似曾相识又陌生。需要经过主观努力、反复练习、不断积累。才能通过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成功的、同伴的合作、意志的磨练等),这种体验才会带来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更多关注、投入与参与。通过“尝试学习——学习——提高”不同层次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掌握知识,技术所产生的进一步学练的兴趣,以及在学练过程中产生的成功感对他的影响可能更深远。因而,教学内容安排的适宜是培养体育学习运动兴趣的重要方面。

2.3 从“学会”到“会学”——教学方法是运动兴趣的切入点。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我们教师。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造成的,我们很多教师是为教而教,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没有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而教学方法的改进应该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为出发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人人爱上体育课。

2.3.1 创设教学情境。

这是一种寓教材内容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境之中,通过创设具体而生动的场境激起学生深厚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如:某老师在上几种不同跳跃方法时就创设了“欢乐的小青蛙”在稻田地上活泼跳跃的情景。所以欢乐的音乐,戴上漂亮的头饰,“害虫”在地里跳,小青蛙追赶“害虫”,巧妙地将“跳跃”融入到“玩——练——比——评”中,当学生产生向往成功的情感体验时,兴奋喜悦的情绪就会充满全部身心,成功后就会产生一种内心的满足感。学生就会不断地练习。达到数学目标。

2.3.2 引入游戏和比赛法。

教学中,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的游戏和比赛方法来促进和完成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创、造欲及学习兴趣,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在比较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中,可以使学生重变厌学为乐学。如发展学生柔韧专质的练多非常的枯燥,无味,对部分学生也很痛苦。因而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方法、不同时间、不同内容进行练习,应用游戏和比赛法将会有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下一篇: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