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找“米”下“锅”

时间:2022-09-20 03:03:17

教学生找“米”下“锅”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是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学习目标的综合性。

由于农村教学环境差,信息资料短缺,再加上学生知识面窄,见解少,这些因素给上好一节综合性学习课带来很大的困难,许多教师就采取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中将书面的知识点一带而过,不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不能通过优秀的文化熏陶,使学生提高体会、把握语文的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有必要了。而学生就应该找“米”下“锅”了。农村学生虽然不能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但完全可以通过他们现有的资源去掌握一些信息,从而培养他们阅读、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在七至九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中,许多与农村关系密切的题材,我将它们很好地分类,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他们贴近生活的优势,为综合性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农村中的自然风光。农村大地享受着一方土地特有的宁静,有阳光透过树叶筛下的点点光斑,有清风拂过水面泛起的层层涟漪,有乡野处处传来的天籁,这一切都为教学提供了平台。在教学《寻觅春天的踪迹》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景物的变化,认真体会,并指导他们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丰富的民俗文化。农村生活是人类最原生态活动的一种体现,浓郁的节日氛围,热闹的场面,浓浓的亲情,使他们对周围的人事耳熟能详。如在讲《到民间采风去》中,我让学生去发现、归纳本地的风俗,在他们的介绍中,绚丽壮观的板龙灯,紧张激烈的赛龙舟,粗犷朴实的傩舞都显得活灵活现。而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民俗,更富有生活的气息。通过收集、整合资料,学生就掌握了大量语文与民俗文化的联系。这样一来,既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宣传和继承,又锻炼了学生收集、整合、提炼、表达及合作创新的能力。

朴实的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语言实践,它包括了生活、自然和人生经验。没有真实的生活,语言就显得苍白无力,而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对集体、亲情更有生活感悟,婚丧寿诞,乔迁贺喜,他们都耳濡目染,亲历其中。如在学到《关注我们的社区》,乡邻间和睦的关系,亲友间浓浓的亲情,更让他们很好地去做调查。这就要恰当地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把农村和谐亲和的关系加以纯真的表达,使综合性学习与学生的心灵碰撞融合在一起。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朝阳农中】

上一篇:秘境奇酒:陈塘夏巴人的鸡爪谷酒 下一篇:日记 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