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取向”的艺术主题活动网络设计与构建

时间:2022-09-20 02:48:52

基于“生活取向”的艺术主题活动网络设计与构建

摘 要:《生活取向的艺术主题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研究》是我园承担的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自从2008年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立足园本特色教育课程的开发,在艺术教育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本着“教育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以“艺术综合教育”为核心,积极探索艺术主题活动的设计和构建。我们着眼于幼儿的现实生活,顺应幼儿的发展需求,充分挖掘主题内容的艺术价值,并以多种方式展开主题网络。通过系统性建构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帮助幼儿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价值。本文从主题内容的确定、主题概念的梳理、艺术核心价值的挖掘以及多种方式展开主题网络等方面具体介绍了艺术主题活动网络设计与构建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成效。

关键词:生活;艺术主题活动;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2.009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2-021-04 收稿日期:2012-01-10

艺术主题活动主要是以综合性和艺术化为主要特征的主题活动,课程从艺术学科着手,着重体现艺术领域中音乐、美术、文学等门类的渗透与整合,又考虑艺术领域与健康、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的相互沟通与融合,和其他主题活动有别的是,艺术主题活动不仅关注幼儿艺术技能和审美经验的提高,更强调综合艺术教育的作用,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多种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幼儿整体的有机发展,最终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积极态度。

本着“教育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艺术主题活动的构建也必须是生活化的,“生活取向”是艺术主题活动的核心所在,为此,在主题活动网络设计与构建中,我们着眼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并顺应幼儿的发展需求,充分挖掘主题内容的艺术价值,并以多种方式展开主题网络,通过系统性建构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帮助幼儿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价值。

一、确定主题内容,彰显生活化教育新主张

生活处处皆教育,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隐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化的内容选择不仅要考虑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且要做到有意识的取舍,关注幼儿对生活内容的兴趣点、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内容中所隐含的艺术元素。

以上这些主题内容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不仅包含了大量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还渗透着情感体验、审美表达、创造想象等发展价值,进而诠释出生活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艺术中的许多要素都可以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的艺术感受和体验,提高幼儿艺术感知能力,而且能使幼儿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

二、梳理主题概念,顺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围绕主题内容,确定主题概念和相关经验是前提。主题概念网又叫“概念图”,是美国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一个方法,它的出现源于教学需要,这里的主题概念也就是通过在相关概念之间建立直观的联系来帮助幼儿掌握和巩固新知识。只有当孩子们在不同的但是相互关联的概念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之后,他们才能融会贯通,才能达到知识的迁移,才能更加有效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在建构主题活动网络时,我们重视关注幼儿对主题内容的概念认识,并从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发展需求进行梳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例图1:《秋》艺术主题活动网络

在《秋》艺术主题活动网络建构中,我们分别在小中大年龄段进行了主题概念的梳理,通过询问、谈话、观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兴趣点、通过深入的了解,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秋天的概念显然是不同的、上图中呈现的是小班幼儿的概念网,可以看出小班的孩子对秋天的认识已涉及天气、动植物,但更多的是兴趣点还集中在树叶上,大部分孩子提到了树叶的形状、颜色以及飘落的样子。由此,我们确定了小班艺术主题活动“秋之叶”、中班艺术主题活动“秋之彩”、大班艺术主题活动“秋之乐”(中大班概念网略),从3个不同的主题内容切入,以顺应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挖掘主题活动的艺术核心价值

在形成主题概念网之后,下一步就是制定主题活动目标。艺术主题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主题活动,它更注重从美学的角度去挖掘艺术美的要素,艺术主题活动的主题目标包括:主题背景、艺术价值和发展目标。艺术核心价值的确定,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内容背后的艺术教育资源,明确艺术教育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目标,从而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实施。

例:《春》主题活动的小中大各年龄段的艺术核心价值

小班:春天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季节,花儿的绚丽多彩,草儿的摇曳多姿,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色彩缤纷的世界。身临其境的观察、欣赏,能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兴趣;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方法,能为幼儿提供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机会,促进幼儿表达、表现、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中班:春天里,动植物朋友的生长变化能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兴趣,幼儿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柔美、舒展、快慢等不同音乐的性质,给予孩子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及创造表现的空间,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帮助幼儿获得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等艺术能力的提高。

大班:以春天的植物和多彩的风筝为主题活动,融入了大量艺术元素,这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感官来感知春天,萌发创造表现的激情。孩子在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中,会对春天有更立体、更丰富的感受和认识。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生活的不同经验和发展水平,小中大年龄段分别从3个切入点进入主题,小班围绕春天的色彩、中班突出春天的动植物、大班以植物和风筝为主线,在相应的内容中又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艺术能力来确定艺术核心价值,不仅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欣赏美、感受美,并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方式来表现美,创造美,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寻找美、发现美的能力。

四、以多种方式展开主题活动网络

围绕其主题概念和主题目标,主题活动网络的搭建不仅应关注不同门类的艺术活动形式,关注五大领域内容的渗透和整合,更应根据主题内容本身的特点,采取多种主题活动展开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

1.抓住艺术特性要素

例图2:小班《红黄蓝变变变》艺术主题活动网络

由图2可见:主题内容凸显的是色彩艺术,抓住“红黄蓝”色彩元素,以多种艺术活动形式展开主题活动网络,在多样化美术活动的形式下,将语言、音乐等不同艺术表现方式进行融合,从多元化的角度呈现色彩的美,在色彩感受、欣赏、表现和创作的层层递进中,帮助幼儿逐步丰富和积累对色彩美的认知经验,发展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对色彩的表现欲望和兴趣。

2.关注幼儿经验发展

例图3:大班《纸的艺术》艺术主题活动网络

由图3可见:主题内容“纸的艺术”具有极其鲜明的操作性,艺术活动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让幼儿与纸的多种操作活动,充分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性能力,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内容。在分析大班幼儿现有学习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同时,关注各个活动之间幼儿经验的发展、嫁接、迁移和创造性运用。比如,在“礼物包装师”活动中获得了各种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在“报纸小人”“小小设计师”等活动中得到更多表现的机会。艺术能力和学习经验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活动中幼儿学习经验的有效嫁接能保证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

3.学科领域有机渗透

例图4:《过新年》主题活动

中,小班《红红火火》艺术主题活动网络

如图4可见,主题内容“新年”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综合性,结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以“红色”为线索展开主题脉络,对其所包含的与五大领域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切合幼儿经验的有价值的内容,既关注多种艺术活动形式,又考虑各个学科领域的渗透,活动之间彼此关联、前后递进、有机渗透,让幼儿在寻找红色、欣赏红色、探索红色、表现红色等一系列活动中,整体性建构认知经验,体验红色带来的视觉美感以及中国红吉祥和祝福的含义。

五、主题活动建构凸显系统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关注主题活动构建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纲要》精神,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既关注主题活动中幼儿前后经验的发展性,又强调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和能力水水平,让主题活动网络凸显系统性。下图为《秋》艺术主题活动中,小中大各年龄段分别构建的艺术主题活动网络:《秋之叶》《秋之彩》和《秋之乐》。

例图5:小班《秋之叶》艺术主题活动

例图6:中班《秋之彩》艺术主题活动

例图7:大班《秋之乐》艺术主题活动

如上图5~7中,在“秋”主题背景下,小中大各年龄班分别结合幼儿对秋天的不同关注点、经验能力和发展需求,确定以“叶、彩、乐”为三条发展线索展开主题网络,小班主要围绕直观形象的树叶展开活动,在收集、观察、游戏、操作等活动中建立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中班则在小班对树叶认知的基础上进入主题,并围绕展开对秋天色彩美的感知,逐步丰富审美经验。大班更注重幼儿情感上的体验和感受,重点围绕秋天各种果实成熟丰收的景象开展活动,在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步从感官上升到情感认识,体验到秋天丰收的快乐。

系统性建构艺术主题活动,关注幼儿的年龄差异性,强调不同年龄阶段目标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在上述主题网络中可以看到,主题中的各个活动之间关联递进,紧密围绕主题内容和目标展开,小中大班三个主题活动的内容体现出层次性,教育目标的逐步加深和递进,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获得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

上一篇:刍议“农转非”人员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