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高考文科综合心理干预方法 及策略研究》结题成果

时间:2022-09-20 02:46:10

《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高考文科综合心理干预方法 及策略研究》结题成果

本课题重在研究高考文科综合心理干预的方法、策略,本课题的研究从源头找出影响高考文科综合科目成绩的因素,即从高中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开始,有步骤、有组织、定期的、系统地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干预,潜移默化、细水长流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解决诸多心理问题,探索出提高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通过家访、调查,寻找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文科成绩的非智力因素

根据多年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观察发现,影响高三文科学生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紧张,焦虑,害怕。这些因素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与孩子的生存环境、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通过家访、调查才能了解其具体原因。

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不愿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学习方面的情况。多数家长要求高,自己压力也大,有时把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每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普遍表现出对孩子的失望与责难之情。家长与子女关系不和、意见不同、兴趣点各异的问题比较普遍,导致高三学生往往很难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家的温情。

诱发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目标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和幸福,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应经常利用杰出人物尤其是身边的人成材的事例激励学生,要多描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未来的美好情景,引发学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指导学生在每一阶段定出具体目标,然后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这样,学生胸怀大理想,努力达到小目标,内心便产生了巨大动力,学习效果自然提高。

调控目标期望,拉动学生的学习

目标的设置应明确具体,清楚地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何时做”等关键要求。研究发现,学习积极性高的人如果学习目标规定得不明确具体,学习成绩往往还赶不上学习积极性稍差但学习目标明确又具体的人。

教师设置了学习目标之后,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需要相联系,让学生把学习的目标当成自己的需要,了解其价值和完成的可能性,对学习的目标产生期望。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目标期望,让学习目标拉动学生的学习。

训练成就动机,引导合理归因

1.训练成就动机。美国、加拿大对中小学生的成就动机训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意识化: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让学生更加注意和了解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

②体验化:让学生进行游戏或其它活动,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感受,体会选择目标与成败的关系,体认行为策略对成功的重要性。

③概念化: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成功”“失败”“目标”以及“成就动机”等有关的概念。

④练习:不断地重复体验化和概念化两个阶段,不断地加深理解和体验。

⑤迁移:让学生把学到的行为策略应用到学习场合,学会自选目标、自己评价,并独自体验成败。

⑥内化:把取得成就的要求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并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行为策略。经过训练的学生,他们对取得成就更为关心,更会根据自己的实情选择所追求的目标,学习成绩更好。训练成就动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有效。

2.引导合理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改变不良的归因,学会合理归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判断其归因是否合理;接着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从中体验成败;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在归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当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强化;若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工作难度,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时,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归因指导是帮助学生学会有积极意义的归因,提高其士气,而不一定是找成败的真正原因。即使学生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脑子笨,也不能作此归因,否则归因有害而无益。当一个学生已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仍然失败时,教师不能仅仅指出其努力不够,还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分析。引导合理归因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反复进行,直至学生形成稳定而理想的归因倾向为止。

消除无力感和增强效能感

1.消除学生的无力感。对那些经历学习上多次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无力感的学生,应该采取措施去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无力感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知识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关注知识的获取,淡化考试成绩,减轻失败压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视其为吃一堑长一智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此外,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注重改变消极归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对减轻或消除无力感也是很必要的。

2.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教师要向学生提供难易适中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通过获得多次成功的体验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让他们观察那些学习能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成功的事迹,通过获得替代性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指导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取效能信息;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待学生的学习有所改善就给予适当奖励,让学生及时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此时再引导学生作积极的归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上一篇:小学品德课堂“对话式”教学策略实践探索 下一篇:关于“上品教化”渗透学校德育的思考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