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的优化模型综述

时间:2022-09-20 01:39:07

农机的优化模型综述

把农机配套技术得到的配套产品作为农机配套服务的主要载体,农机作业服务是研究农机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与农机的配套优化服务;农机配套经营服务是为满足农机作业配套服务需求提供的服务,包括农机的销售、维修、租赁服务等,其他农机配套服务包括地方农机管理部门等对配套需求提供的服务.研究范畴主要是黑龙江管局(农场)、生产队的大规模农机作业配套服务,包括农业生产周期中(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从事的各种农机配套服务,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前提下,散户(散机户、机手、技术人员、普通农民及其他人员)自发形成的农机机务队,在公平、自愿的前提下农机配套服务的协调机制优化等问题.分析原则首先,依据农机配套服务概念的界定,服务对象具有参与成员多和内容复杂等特点,因此要优化服务必须要全面与综合地了解农机配套服务的对象,明晰各成员间主客体的关系.其次,考虑到农机配套技术既包括动力机械配套,还有农产品生产过程的作业配套等[l],其中还要考虑动力与作业机械之间、工序之间、机种之间配套,还有考虑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等问题,因此要采取系统性与科学性、客观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选取配套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最后,考虑到农机配套服务既要考虑到区域农机装备的现状,还要考虑到要适应先进农艺技术发展,采取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方法以创新发展现有农机配套技术为方向[z].农机配套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l)社会环境:农机配套服务要充分考虑服务黑龙江农垦地区的服务对象承包土地的规模在200多亩左右,农垦地区农户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大部分农户有不同种类的农机,现有服务方式主要是一定程度的统一管理和完成委托作业.政府加快农机更新补贴力度,实行贷款税收优惠政策.配套服务主要考虑农机使用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合理性.2)作物耕作栽培方式:农机配套服务要考虑现有服务形式及使用先进农艺农机配套向复合式联合作业发展,根据作物的作业工艺确定各阶段农机配套服务产品的内容.3)配备、维修、更新农机数量:服务区域的规模确定配备农机的数量,准备必要的农机配件服务农机定期维修,根据农机使用寿命算法测算农机最佳更新年份,提高农机使用效率.4)配套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农机配套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减少成本.农机配套服务的集成方法在三级农机供应链(农机生产、销售、使用)上综合考虑集成农机配套服务,以机器系统绩效最优为目标,选取与农机系统使用绩效相关的指标,如机器成本、利润、使用和维护费、油耗、补贴、人工费、适时损失等为变量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农机配套服务各变量取值范围.进一步分析对现有的农机配套服务提出建议,指出可持续发展方向.

农机配套的现状分析考虑先从整体部分管局范围在横向和纵向上研究农机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现状,再从具体农场点为例上研究农机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现状.基于前面分析原则和影响因素,选取12个有关农机、动力和粮产的指标为变量:大中型拖拉机(台)数为xl,小型拖拉机(台)数为xZ,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台)数为x3,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台)数为x4,播种机(台)数为xs,联合收割机(台)数为x6,汽车合计(台)为x7,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为xs,总播种面积(公顷)为xg,粮食单产(公斤/公顷)为xlo,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比为夕1,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与小型拖拉机配套比为夕2.研究农机与粮食生产、不同类型农机间等的关系,配套比,1、岁:与粮食单产变量xl。的关系.2.1.1黑龙江农垦地区农机和粮产等变量的相关分析以黑龙江农垦地区2009年51个农场10个有关农机、动力和粮产的变量为例Iz0],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分析,运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以2009年黑龙江省51个农场数据为例研究选取的10个有关农机配备与粮产的指标相关性90%都显著,其结果与符合实际.但是也直观看出粮食单产变量xl。

与只与播种机(台)xs和联合收割机(台)x6相关性显著,而其他的都不显著,其结果与实际有偏差,于是,需要进一步分析粮食单产与农机配备内在的关系.再选取上面黑龙江省51个农场2000一2009年相应的数据,计算配套比,:、,:与粮食单产变量xl。相关系数,作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作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趋势图,见图1由图1可知:在近10年里,黑龙江省51个农场配套比夸1、yZ与粮食单产x1。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存在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说明农场目前的农机配套机制管理在对粮产影响上,不如前几年的促进效率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2.1.2黑龙江农垦地区七星农场农机和粮产等指标的相关分析和最优模型建立选取以上51个农场中的粮食单产较高和农机服务较完善的七星农场为例,研究它的粮食单产与农机配套比的相关性,利用从2000一2009年近10年的数据计算相关系数,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七星农场在近10年小型农机具配套比与粮食产量相关性最密切,极显著.而大中型农机具配套比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次之.说明目前要提高粮食单产主要受小型农机具配套比的影响,而黑龙江农垦地区土地资源丰富,非常适于大型农机具配套使用,相关研究表明大型农机具配套没有体现出对粮食产量的显著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大型农机具配套服务对粮产的影响.黑龙江垦区七星农场为例,选取近10年的粮食单产(公斤/公顷)x1。,大中型拖拉机(台)xl,小型拖拉机(台)xZ,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台)x3,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台)x4,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xs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的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最优回归模型为xlo=5174.384+3.775xi一0.617x3该模型经回归系数检验和模型检验都显著,表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同时也体现在七星农场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对粮食产量起到显著作用.说明要想提高农机对粮产的贡献率,要重视大中型农机配套和促进农机配套服务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农机配套服务的系统模型建立依据农机配套服务的集成方法,在三级农机供应链(农机生产、销售、使用)上综合考虑集成农机配套服务,以机器系统绩效最优为目标,选取与农机系统使用绩效相关的指标建立系统模型.假设:首先利用现有的农机具,通过专利技术科学合理地配套出配套产品,极大地提高机组效率,减少适时性损失.其次利用专利技术配套的产品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3结论与建议l)农机配套服务的系统分析奠定集成服务的基础.依据农机配套服务的界定知,把农机配套作业服务及相关的农机配套经营服务等为研究内容,将由配套技术得到的配套产品作为农机配套服务的主要载体.按照全面性、系统性和动静态相结合的原则,考虑社会环境,栽培方式,配备、维修、更新农机数量和配套方法的影响因素.确定在三级农机供应链上利用机器系统绩效最优为目标综合考虑集成农机配套服务.2)发挥农机配套对粮食生产的积极作用.根据前面分析知,黑龙江51个农场整体横向研究农机、动力和粮产变量间相关性90%都显著,纵向10年研究黑龙江省农场农机配套比与粮食单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存在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说明农场目前的农机配套机制管理存在一定的提高空间.七星农场个体纵向10年研究表明小型农机具配套比与粮食产量相关性最密切,利用建立最优回归模型体现在七星农场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对粮食产量起到显著作用.说明重视大中型农机配套和促进农机配套服务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晓秋 冷志杰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上一篇:粮食生产中的物流运转模型探索 下一篇: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建立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