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案设计

时间:2022-09-20 12:37:43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90-01

教案背景:正比例与反比例都是特殊的函数关系,函数思想是指导本单元学习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用这种思想方法研究问题,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研究数学问题的自觉性,明确研究的方向。

教材简析:

这节课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对数据进行观察,初步认识到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即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再通过引导学生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使学生进一步发现这两种量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在此基础上,教材对正比例的意义进行了抽象,即用字母公式表示为YX=k(一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

1.1按问题列出数量关系式。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1.2列式计算

(1)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240千米,问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明用15元钱买了5支同样的钢笔,问这种钢笔的单价是多少元?

(3)甲乙俩人一起做同一种零件,甲4小时做了28个零件,乙7小时做了49个零件,问:甲乙谁做的快一些,为什么?

1.3教师:小结学生练习情况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探讨研究

2.1教学例1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2教学"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2.3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和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

3.应用实践

3.1练习

3.1.1完成第63页的"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3.1.2判断。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3.1.3做练习十三第1~3题。

4.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5.拓展开放

教学反思:

(1)运用对比,强化重点知识,拓宽知识面。在这一课中,设计了一些列的相关联的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在上述的几种关系中,有和、差、比值不变,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抓住概念中最本质的东西,使正比例关系中的比值一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像,同时又了解了其他的关系,拓宽了知识面。

(2)在合作交流中感悟。在本课的设计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让学生采取讨论小组互相说说的方式自学"试一试",在小组里进行合作讨论,遵循: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多少倍。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是一定的"。尽管学生观察、归纳的程度不一,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串,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本节课的所有例子中的两种量都是变化的,这是显现的,而这些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可以自主探寻规律。但规律在哪里?如何表述?那就是要找到题中不变的因素。这却是内隐。不同的题型中不变的因素不同。这个不变的因素,恰恰就是两种量关系的本质特点所在。抓住这个本质特点,是掌握正比例关系的关键。因此本节课,时时处处不放"变与不变"这个重要线索,并沿着这一线索提出:"有哪两种量?"、"怎样变?"、"有什么规律?"、"什么没有变?"、"举例说明"、"字母公式怎样表示?"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相扣,顺利的引导学生掌握正比例意义。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下一篇:浅谈音乐教学的多样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