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坚守一家店Vs十年跳槽46次

时间:2022-09-19 11:41:31

日前,笔者前往上海探访旺店,巧遇两位从厨10年的80后厨师。一位叫吴化祥,10年坚守一家店,见证了上海麦盛莉从200平方米的小店发展成现在拥有9家直营店的“大连锁”,他个人也从打荷工做到了中心厨房厂长;另一位是苗圆圆,10年间跳槽46次,见识了多种菜式和管理方法,现任职上海金扬州酒店厨师长,两条不同的路子,做得都还算成功。那么80后们是该十年如一日地在一个地方等待升职呢,还是该趁年轻多出去闯荡呢?让咱们来看看这两位的成长经历。

宣言:年轻人要踏实点!

十年坚守一家店

30岁的吴化祥从厨十年了,东家却只有一个,从一个打荷工做到了连锁酒店的中心厨房厂长,一个有点陌生的职位,先看看他一天的工作内容吧。

我的一天 2011年7月1日

8:30 安排人员打包各门店所需物品,包括酱料、半成品、调料等,准备装车发货。

9:10-9:25 验收供货商送到的豆制品、各种素菜。

9:25-9:30 核对销售单上的物品与实际发货物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否一致。

9:30-14:30 安排人员熬制酱料(共有40多种,每天只需熬制剩余量较少的5-6种,按“6T”方法先进先出),制作半成品,如鱼面筋、烤肉等。

14:30-16:30 查看中心厨房第二天所需原料,填写申购单,安排人员去市场采购。

17:20-17:30 检查完中心厨房水、电、煤气和卫生后下班。

17:40-19:30 骑10分钟电动车,去离家较近的麦盛莉共江店练习炒菜。

19:50 回家吃饭、休息。

应聘服务员 误成打荷工

吴化祥出生在安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上有4个姐姐,自己和父亲就是家里的顶梁柱。2000年高中毕业后,在家里跟随父母干了一年农活,吴化祥觉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太累了,可自己又无一技之长,很是苦闷,抱着去大城市闯一闯的想法只身一人来到了上海。有一次去徐家汇,看到有个叫麦盛莉的小饭店招服务员,吴化祥想,服务员应该不需要什么技能吧,就去店里应聘,结果服务员已经招满了。吴化祥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去,店主上前叫住他:“你愿意做打荷吗?我们的打荷刚回老家了,正缺人哩,一月四百,干不干?”吴化祥马上同意了,心想:四百也比干农活强啊,还可以学门技术。就这样,吴化祥每天骑自行车30分钟,在这个200平方米的小店里做起了打荷工,并结识了做炒锅的王八零(现任麦盛莉阳曲店、共江店、耀华店行政总厨)。吴化祥负责给两个炒锅打荷,每天工作12个小时,只有过年才有几天假期,他觉得很累,可想想家里的农活,还是觉得已经轻松不少了,再加上小店生意慢慢火爆起来,工资也涨到了800元,吴化祥干得更起劲了。

为练刀工

休息时切配员工餐

2002年,由于城市改造,小店拆除了,老板决定在居民区众多的阳曲路上重新开店,这次的规模有1000多平方米,对麦盛莉有了感情的吴化祥也跟到了这里。2003年,原来的荷王辞职,吴化祥因工作认真负责被提拔成荷王,不到几个月又升为了切配。切配对刀工的要求高,吴化祥就在下午2点以后的休息时间切配员工餐练习刀工。2005年,吴化祥顺利晋升为切配主管。

不做炒锅做厂长

朋友也别想套走秘方

按照一般的路子,吴化祥应该向炒锅发展,可他觉得自己个头不高、又瘦又小,并不适合做炒锅。正当他犯难的时候,发展到3家店的麦盛莉开始筹建中心厨房。在王总厨的推荐下,他当上了中心厨房的厂长,管理11名员工,手握40个酱料配方,成为了中层管理者。有些餐饮界的朋友想从他这儿要几个秘方,吴化祥说他有两个拒绝的好办法:1、“我们都是专人专做的,这个酱料不是我熬的”,2、“我们签了保密合同了,你可不能砸了我的饭碗啊”,朋友们一看这架势,只能就此罢手了。

年过而立

梦想依然绽放

中心厨房没有普通厨房的餐口忙碌时段,工作相对轻松,身为厂长的吴化祥却不喜欢这种安逸,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还有个梦想:自己开个小店,或者包个厨房,总得先长点本事。吴化祥心里有打算,但对本职工作一点都不松懈,每次和各位厨师长、总厨们一起试验新配方,吴化祥总觉得力不从心。因为没做过炒锅,对菜品并不是很了解,没法给出具体的改良意见,这更坚定了吴化祥去做炒锅的想法。他主动要求下班后学习炒菜,既不耽误工作,又能学东西,即使回到家已经很晚,吴化祥说:“还是很开心,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嘛。”

后记: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

这是吴化祥的手机彩铃,杨培安的《我相信》,他说这是他花2块钱从手机上下载的,可以用一年,他喜欢这种自信,相信自己也能闯出一片天。

苗圆圆,生于1985年。 宣言:年轻人就该多闯荡!

从厨整十年 跳槽46次

跳槽是常事,频繁跳槽就有浮躁之嫌了,可10年跳槽46次的苗圆圆却说:“每一份工作我都认真对待,每一次跳槽都是我认真决定的,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每天工作16个小时,工资还不到600块”

2001年,苗圆圆16岁,初中肄业,抱着去大城市闯闯的心态,他与同村的一个伙伴来到广州。想像中的大城市遍地是黄金,可现实并不是如此,每天在小食品厂工作16个小时,工资还不到600块,干了8天就因为偷懒被开除了。苗圆圆做起了无业游民,晚上没有住处,就睡在凉亭里。有一次赶上夜里下大雨,苗圆圆捡来菜贩子扔的破篓子点着烤火取暖,挨过了这个雨夜。

后来,家里人从回家的同乡那里了解到苗圆圆的境况,就让他回家,并交了5000块钱送他去学厨师。学了3个月,好歹也算科班出身,有了一技之长。

“我是学厨师的,不做前厅”

在培训学校陆校长的带领下,苗圆圆和同一届的50人来到了上海的酒店应聘,他特意买了白衬衫、黑西装,还打上了领带去上海明星大酒店应聘水台。经理觉得他形象不错,想让他做前厅,没想到他果断拒绝:“我是学厨师的,不做前厅。”经理很欣赏这种倔强的性格,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好干,有前途。”但是,苗圆圆只在该店干了26天,店就被转卖了,他“被跳槽”了。

问:第一份工作就这样没了,会不会很无助,担心以后的生活吗?

答:这倒没有,年轻人有什么好怕的,我就喜欢多去新地方,多认识些人,熟人开的店我还不去咧。

见陌生人、去新地方倒不让苗圆圆怵头,性格使然吧,上海人家、海龙小菜馆、上品食家、红瑞星……提起做过的店,苗圆圆如数家珍,说起跳槽的原因,他说:“很简单啊,想学新东西呗,比如说我觉得打荷我会了,可以做切配了,留在店里只能等切配有缺位,可能得等1-2年,嘛等啊,可以去下一家应聘啊。”

“知道哪里不好,我才能改”

2005年,苗圆圆觉得切配做得不错了,就自己偷偷练习炒菜,听说上海美林阁酒店招聘炒锅,他就去试菜,做的红烧豆腐掉在了地上,清炒鱼片也老了,苗圆圆还是误打误撞地被留下了。是运气?苗圆圆说:“有点吧,我本来也只想试试自己的水平,不去试我怎么知道哪里不好,怎么改进啊?”苗圆圆并没守住这份运气,干了2个月就因为想回家过年辞职了,回来后还是继续在一家店干几个月就跳槽去另一家店,原因要么是厨师长管理不科学,要么是人际关系不好,总之觉得不符合自己的意愿了,跳到下一家即可。

“从踏进厨师这行起,我就在想5年后的事情”

从2008年开始,苗圆圆觉得自己有能力了,就想包厨房,可真正需要自己管理的时候,他发现琐事还真多:自己负责热菜部分,又得管理厨房里的方方面面,凉菜频繁出错,小工招不到,坚持了3个月就做不下去了。后来,又包了几次厨房,都坚持不了几个月就夭折了。2009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河南包厨房,有了以前的经验,他把相熟的朋友安排做凉菜主管,自己做热菜,同时管理整个厨房,过了半年因为与老板的经营思路不同辞职了,这是10年间苗圆圆干得最久的一次了。

包了几次厨房,苗圆圆又有了新打算,他说:“从一踏进厨师这行起,我想的就是5年后的事情,到时候能开家自己的店,也该成家了。”

有人会说,苗圆圆过于浮躁,很多时间和精力都“在路上”浪费了。他是不是成功的,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可以肯定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一直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跳还是不跳?

两人同为80后,都是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更好的生活,选择的路子却是截然不同的,你更欣赏谁、更支持谁?

浙江向均

两人虽都是80后,但我觉得吴师傅倒比较像70后,太过稳重了,踏实固然没错,但应该适当地换个环境,多学些新东西;苗师傅倒像90后,可能是家中独子的原因,比较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

北京刘光

两个很典型的人物,我比较欣赏第一个,年轻人需要踏实点。

上海胡金贵

我认为年轻人无论做什么职业,都需要“走出去”,多接触新鲜事物来充实自己,当然要有目的地“走出去”,不能跳槽太频繁,否则,在圈内聚不了名气,自己也攒不下实力,还会给人留下不踏实、不安稳的感觉,影响以后的发展。

北京赵鹏

我支持吴化祥,一个好的厨师最重要的是根,根就是基本功,在厨艺面前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多磨练、钻研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厨师,但也要时常“走出去”与朋友、同行交流学习,不要闭门造车。我觉得苗圆圆太情绪化了,就像现在的快餐,经过微波炉加温,热得快,冷得也快。选择一个工作后,应该努力去适应你的工作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

安徽张海亮

他们都很幸运,现在择业没有什么地域、户口的限制,选择性更大。我认为,吴师傅的成功主要是选对了一个好老板,给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然也有他自身的努力。苗师傅到处跳槽,见识更多,但我觉得学厨的前几年应该稳定点,扎实地学基本功。要是有酒店把他们两个都聘去,就能很好地互补了。

河北刘东方

我也是80后,看了两位同仁的经历,感慨万千。吴师傅十年如一日,认真勤劳工作,到现在颇有成绩,我觉得这可能跟他的性格内向有关。苗师傅更像80后和90后的结合版,充满激情和魄力,但缺乏坚持,学到的可能多是表象的东西。

黑龙江赵东升

看了这篇文章,我感触很深,我也是一名80后厨师,从98年入行到现在也13年了。吴化祥的坚持、苗圆圆的闯劲儿都是值得学习的,成功的方式不同但是为了成功所需要的坚持和信心是相同的。

秦皇岛刘伟明

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一个“守”,一个“跳”。吴化祥,守得住单调,熬得住艰辛,不仅人在守,心也在守,守出了专长,但守得未免太死,给自已的发展带来了障碍。苗圆圆跳得太频繁,会变得浮躁,两人如果折中一下,对发展会更有利。

上一篇:两种胶质一盆香 下一篇:八天的活儿一天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