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年播栏目的传播特征及社会功能

时间:2022-09-19 10:33:18

大型年播栏目的传播特征及社会功能

大型年播栏目是大型电视节目年度化、类型化、栏目化发展的结果,是有中国特色的栏目类型。肇始于1983年的央视春晚大型年播栏目,已经发展为系列栏目,成为国家话语表达、民族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典型塑造的主流平台。本文尝试从概念界定和类别划分入手,以央视系列栏目为例,对大型年播栏目独特的传播特征和社会功能进行学理探讨,进而预测其发展前景。

概念和分类

1.大型年播栏目概念界定。大型年播栏目,是年度性大型电视节目的一种特殊载体,是特定的年度性传播内容按照大型晚会节目形式串联在一起集中播出的一种电视表现形态。它既有一般电视栏目的基本属性:“有固定的栏目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时长”、“固定的栏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的体裁和形式大体相同”等;①也有其特殊属性:第一,播出时间的年度性(一年一度在特定日子播出);第二,播出形式的典礼性(要举办一个隆重的仪典,以电视晚会形式播出);第三,传播内容的年度性(传播内容是年度性典型内容)。

2.大型年播栏目分类。笔者尝试把目前存在的以央视系列栏目为代表的大型年播栏目,按内容分为两大类:

第一,娱乐类大型年播栏目:以文艺表演为主要内容,以节日晚会形式一年举办一次,又可以分为综艺型和专项型;属综艺型的主要有“春晚”等,属专项型的主要有“春节戏曲晚会”等。

第二,新闻类大型年播栏目:以某一领域年度人物评选或年度典型事件报道为主要内容,在相对固定的日子以颁奖晚会或其他晚会形式举行,又可分为人物型和事件型。属人物型的有“感动中国”等,属事件型的有“3·15晚会”等。

传播特征

为了深入探讨其独特的播出形式、传播流程、传播内容和社会功能,笔者以央视系列栏目为例制作了一个传播流程示意图。(见下图)

大型年播栏目传播流程,不是传统偏单向、少层次的大众传播流程,而是以具体大型年播栏目为基础、由若干不同层次传播系统相互依存,并进行整体运作的网络状的传播系统。它进行的是一种在新媒体环境下全新的、复杂的、聚合性的全媒体传播,具有以下几方面传播特征:

1.传播过程的仪式性。其传播过程仪式性鲜明。第一,它是一种典型的仪式传播,传播过程既包括以电视晚会形式举办的盛大年度典礼,也包括为典礼举办和播出而进行的长时间准备,整个传播过程体现了仪式作为系列安排和程序的本质特征。第二,它是一种典型的互动仪式,具备互动仪式的组成要素:共同的行动和事件、群体的聚集、排斥局外人的屏障、相互关注的焦点、短暂的情感刺激、共享的情感状态。②第三,长期准备和集中播出,让人们对最终媒介仪式及其所显示的国家符号的面貌充满了期待。

2.传播内容的典型性。传播内容都是某社会领域的典型。首先,要以年度为期对具体领域内的重要现象、事件和人物进行梳理、总结和提炼,要把握热点,回应年度主题,勾勒年度面貌;其次,要从栏目延续性角度,把握并显示节目内容的年度特性;再次,要从栏目前瞻性高度,预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栏目具有风向标意义。央视系列大型年播栏目每年都要按照年度主题,结合热点寻找典型——“春晚”找演员、找节目,“感动中国”找人物、找事迹,“3·15晚会”找企业、找事件。为了保证内容典型,栏目要做到“找遍中国”。

3.传播平台的主流性。办大型年播栏目,既要考虑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又要考虑落地范围和影响,所以非主流电视台不能办。央视是全国性大型年播节目最强大的权威平台,其传播有浓郁的主流意识形态色彩,受国家话语系统主导。目前央视形成了系列大型年播栏目,部分省市电视台也开始举办。

4.传播资源的整合性。“传播资源是传播业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的通称”,包括自然、资本、人力、信息资源;③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一种典型的仪式传播,大型年播栏目已嬗变为充分利用各种传播资源的品牌整合传播。除以上要素外,其传播资源还包括电视台生产活动以外的其他许多要素,其中除自身外的各种立体化传播渠道和多样化传播关系,显得相当重要。“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9年整合的传播资源,至少包括邮票、号外、特刊、报刊文章、网站专题、广告、院线和众多有关名人等。在整合传播资源方面,央视充分显示了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优势。

5.传播关系的复杂性。与一般电视栏目相比较,大型年播栏目的传播关系呈现复杂化、扁平化的趋势。首先,它的成功使电视台拥有了更多独特的传播资源,为与更多传媒形成复杂关系提供了更大可能。其次,电视台在大型年播栏目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其他大众传媒复杂的交叉性传播关系,后者既要利用前者的传播资源,又要成为其传播资源的一部分。第三,它在运作过程中,通过利用各种分众、个性化的传播工具,通过健全面向社会开放办栏目的传播机制,把电视媒体传统的以点对面为主、偏单向的传播,变成了新媒体环境下多维度交叉、多层次互动、网络化发展的立体式传播。

6.传播效果的象征性。成功的大型年播栏目传播效果巨大,它既传播了高质量象征性内容、吸引了广泛注意力,又树立了标志性电视品牌、塑造了不同领域的系列典型,甚至成为民族文化的某种图腾。央视许多大型年播栏目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标志性存在,“春晚”成为中国新文化现象和民俗,“感动中国”成为“一部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年度精神史诗”,④“3·15晚会”成为维权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成为大国崛起的时代标本。

社会功能

在媒介融合时代,与独特的栏目形态、传播内容、运作方式、传播效果相对应,大型年播栏目在以下几方面显示了突出的社会功能:

1.典型塑造功能。首先,以找寻和推出年度典型为己任的大型年播栏目,可以看作是一种多渠道、立体化、长时间进行的特殊典型报道。其次,它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和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其塑造的正面典型,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其塑造的反面典型,则会唤起普遍的谴责,被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被强制遵守社会规范。多年来,“春晚”塑造艺术典型,“感动中国”塑造道德典型,“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塑造经济典型,“3·15晚会”塑造商业反面典型,大型年播栏目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典型塑造的主流平台。

2.信仰共享功能。大型年播栏目是典型的仪式传播。仪式传播的最主要功能和最高境界是维系社会、共享信仰、建构和维系文化世界。⑤中国特色的大型年播栏目已成为国家和民族主流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民族共识、建构文化秩序不可或缺的独特传播系统。

3.情感宣泄功能。首先,作为一种仪式传播,它可以成为人们特定心灵状态的某种寄托。“仪式正是人们对动机、情绪、感情以及意义灌注的工具。”⑥其次,作为一种互动仪式传播,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某种特定情感状态。互动仪式“其中一个启动要素是参与者分享共同的情感状态”,参与者会在互动的过程达成“集体兴奋”,并产生“团结感”和“依恋感”。⑦第三,作为一种电视艺术,它可以表达个人和社会特定的欲望和情感。情感宣泄功能,是大型年播栏目吸引人的主因之一。置身央视系列大型年播栏目传播流程之中,人们可以恣意“狂欢”:讨论、欢笑、感动、崇拜、愤怒、谴责,等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栏目,大型年播栏目因为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具有鲜明的传播特征和特殊的社会功能,它不但已经成为国家电视台重点发展的电视栏目,而且得到了越来越多地方台的重视,伴随民族复兴和媒介融合的进程,该类型栏目必然会走上一条势力扩张和栏目创新并举的发展道路。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代媒介转型中的传播规范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YJE86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殷俊:《电视栏目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②⑦【美】兰德尔·柯林斯著,林聚任等译:《互动仪式链》,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80页、第159页

③申凡:《论传播资源》,《现代传播》,1998年第2期

④胡占凡:《给人以力量 给人以鼓舞——〈感动中国〉的10年回眸与启示》,《人民日报》,2012年2月3日

⑤周鸿雁:《隐藏的维度:詹姆斯·W·凯瑞仪式传播思想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83页

⑥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下)》,《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四次研讨会,四个加油站 下一篇:媒体:广告产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