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天要一万

时间:2022-05-15 01:06:06

在职提升需要引入享受学习、享受提升的理念,把苦学变成享受,把提升变成达致人生圆满丰盈的必经之路。

供职于新闻单位,干的是编采工作,在职提升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问题。

新闻人都明白提升的重要,但是,快节奏的工作,高强度的采写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好不容易偷得浮生半日闲,又恨不得用它来补个痛快觉。提升之事就这么一日空过一日,最后连提的勇气都没有了。我认为,在职提升最大的敌人是时间:单位舍不得拿大块的时间来提升员工,员工也挤不出时间来提升自己。

如何是好?

抓住三余时间:成为杂家

在职提升对应的官方话语体系是继续教育,放到民间语境中常表述为终生学习,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个人想学而单位没有提供条件,是权利受损;个人应该学习而没有付诸行动,是未履行义务。因此,于公于私,于理于法,在职提升都值得重视。

有个人生三段论:上学、工作和退休,一线串珠的是学习。追溯到原点,人之初如江河源,亦如种子落泥,其禀赋和环境大抵相似。为何起跑之后,有的发育成万里长江,有的则成季节性河流?有的崛起为栋梁之材,有的只做了匍匐地面的灌木丛?无它,差距的逐渐显现,格局的迥然不同,全在于后天的努力,也就是自我提升。放到职业的层面来说,就是在职提升。

提升的唯一途径是学习。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向现实学习和向他人学习,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个人”是也。“行万里路见万个人”是新闻人的本职工作,只要有颗向学的心,一定从这无字的天书中受益无穷。“读万卷书”则真的难倒了大部分新闻人。

其实,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学习,古人早就给我们指了明路。三国时的董遇酷爱读书,善于利用“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学习,终成大儒。当然,董遇的“三余”是农业社会的时间观念,在“读秒”的现代人看来简直就是奢侈。但是,当官的人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忙。宋代的欧阳修终日政务缠身,他学习的秘诀是利用“三上”的零星时间,即“马上、枕上、厕上”,经年累月,终成为名家。记者忙得也和当官的差不多,如果能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我们的知识结构就会丰富完备起来。我一直认为:有用的话就那么几句,管用的道理就那么几条。我们犯的错误大都是常识性错误。只要抓住零碎的时间完善系统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常识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合格的杂家。

做足一万小时:成为专家

做杂家是新闻人的本分,做专家是新闻人的梦想。要在一个行业里有所建树,小聪明没用,需要的是大智慧,靠的就是不断提升。

一项研究显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练习1万个小时。如果说10年内,每天利用3小时反复钻研学习,你就能有所建树,这和“十年磨一剑”的道理异曲同工。

坐十年冷板凳,不是常人可以干得了的。人的本性都是贪生怕死、好逸恶劳。所以,司马迁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新闻人要加强对时间的管理,成为管理时间的强人,如果你能将铁棒磨成绣花针,一定倜傥非常不是一般人。

换个视角来看时间也有启迪。我们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不多一分不少一秒。爱因斯坦将它分成三个8小时,第一个8小时用来吃饭睡觉,第二个8小时用来上班上学,第三个8小时自己掌握。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在于第三个8小时你做了什么,如果你用来读书,你将学问渊博;如果你用来歇着,你将增加体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给这第三个8小时装填了什么,你就得到什么。我们每天只要从这8个小时内要来3个小时做一件事,日积月累,假以十年,就能积累到一万个小时。有了这一万个小时,在做事上你就能高高山顶立,在做人上你就能深深海底行。

享受学习提升:成为大家

在职提升的本质是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自己的目标设定。学习提升是件艰苦卓绝的事,“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说的是学习的不易,学习的重要。如果没有提升的动力,就不会去找提升的窍门。如果没有享受到提升的,在职提升就是苦海无边,绝大多数人还是回头了事。

因此,“在职提升”需要引入享受学习、享受提升的理念,把苦学变成享受,把提升变成达致人生圆满丰盈的必经之路。只有把提升当成享受,才能乐此不疲,才能真正通过学习成为大家和大师。

深圳晚报的在职提升主要是通过兴趣相投的群体聚合学习达到的。我们在集团层面购买学习课程。有人在外面听到了一场高质量的课程,回来之后向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推荐,感觉真的有料,集团就购买下来,让大家自由参加。集团还通过深圳市记协,组织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脱产培训。深圳晚报自己有“青年记者沙龙”,有好标题、好稿件、好版面等方方面面的竞赛。编委会的基本思路是:在职提升一定要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员工是我们提升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坚决摒弃一切花架子和所有虚头八脑的表面功夫。

在职提升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其精要点是行动。就我个人来说,时常有种恐惧和不安,总觉得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新知在诞生,很多的智慧都将错过。所以,在提升自己时,我形成了一个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翻阅行业杂志知晓业务边界,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增加厚度,通过看网看稿了解活动的世界,通过每天比较同城的报纸杂志明白自己的得失。

我个人认为,在职提升靠号召没用,靠制度也很难。提升靠学习,学习是非常个体的行为,学习之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无法向人说清楚,关键还是靠自己。

本刊点评

“成家”靠自己

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升,是自我提升的主要途径。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切身地践行之,则需要毅力和耐力。

从理论上说,从事记者编辑这一职业的人,本身就应该是杂家,因为他要对社会上各行各业发生的事情和问题进行报道,自己要知道其中的原委,否则,以其昏昏,难使人昭昭。遗憾的是,今天的新闻人中,堪称杂家的并不多。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个人没能抓住工作中和工作外的点滴时间进行积累,犹如黑瞎子掰棒子,走过路过,大多错过。

新闻人做足一万个小时的学习积累,不是什么难事,为何却难成专家?多半是新闻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任务式的工作思维,交了差就完事大吉,吃不了日积月累钻研学习的苦,终致新闻人中专家少见。

至于享受学习、享受提升,达至大家境界的新闻人,更是少见。

丁时照先生睿智的文字背后,讲的就是看似寻常却真管用的道理。说一千道一万,自己不做主,一切都白搭。

上一篇:我们能打破帕金森定律吗 下一篇:构建晋升体系,激发采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