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9-19 10:22:49

浅谈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建筑事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部分单项技术已经愈加成熟。为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桩基础新施工技术类型、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关键字】建筑工程;新技术;桩基;测量

一、建筑工程桩基础新技术

1、刚性桩、柔性桩复合桩基技术

这是一种用刚性桩(如素砼桩)、柔性桩(如搅拌桩)与桩间同承担基础荷载的复合桩基技术。如果施工中选用刚性桩,则其自身具有较高强度及桩身较长,向深层进行上部结构荷载的传递,同时对范围较深土层的承载力进行调动。选用柔性桩可以将土层较浅部位的承载力进行有效提高,而且这种桩体拥有较短的桩长,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还可以形成刚性桩柔性桩与同作用的复合桩基。

2、钻孔压浆桩技术

钻孔压浆桩在钻孔施工中选用的机械为长臂螺旋钻机,当钻孔到一定深度后,将水泥浆通过高压喷注的方式向孔内进行灌注,并不断向上将钻头进行提升,直到浆液不存在塌孔问题时,要停止施工作业。将钢筋笼在起钻后放置在孔内,并在孔口进行粒料的投放,随后通过补浆管向孔内进行二次补浆作业,直到浆液达到孔口停止补浆作业。这种施工技术具有无噪音及震动的优点,高压注浆技术的桩体具有较好的密实度,这种技术对附近土体渗透加固作用较为显著。

3、预制小方桩复合桩基技术

小方桩复合桩基技术是由小方桩与承台下的地基同承担外荷载的桩基技术。通常情况下,小方桩桩身截面边长都会在250毫米以下。桩间距与桩截面边长相比要多出5到6倍,这样可以对桩侧面的摩擦阻力进行充分发挥。这种主要技术应用于多层建筑及小高层建筑当中,预制小方桩复合桩基技术的沉桩方式目前主要用到的有两种:静压法和锤击法,这种施工设备在施工应用中较为灵活,在应用中不能选用重锤作为锤击方式。目前这种桩基施工技术在中小城市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要求

1、开孔

一次性完成桩基放样后,应充分结合桩基情况进行开孔施工,开孔是指将第一节孔圈护壁修筑到现场地面。按照测量放线结果,将桩基中心点找出,并通过木桩进行中心确定,随后进行半径画圆,以此对桩孔挖土范围进行确定。开孔前,必须由桩中心位置向桩孔外侧进行4个桩中轴线控制点的引出,选用木桩标定,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可在桩孔挖土范围内进行施工,如护壁钢筋绑扎及护壁模板安装等,在护壁模板直径、中心点位置复核后,即可进行护壁混凝土浇筑施工。第一节孔圈护壁中心点应重合桩位中心点,确保其误差在20毫米以下,二正交直径差异则控制在50毫米以下。相比上护壁厚度,下护壁厚度应少些,浇筑施工中,为避免地面水向桩孔流入,可浇筑高出地面200毫米,以此对孔壁下沉抵抗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完成第一节护壁浇筑施工后,可向护壁引入桩孔中轴线控制点,为地下各节护壁中心测量基准点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与此同时,选用水准仪在第一节孔圈护壁上标定水准标高,为桩孔深度、桩顶标高的确定提供便利。因施工现场具有较高地下水位,可遵循建设单位的勘察资料,进行降水井的确定。选用镐挖土方式进行挖孔作业,通过铲向胶桶内装土施工。

2、护筒埋设

在加工厂进行钢护筒制作,选用钢板(4到7毫米)进行护筒制作,为防止变形提升材料刚度,可将加劲肋加焊到护筒上、下端口及中部外侧。相比桩直径,护筒内径必须多出20到40厘米,可在2到4米之间控制护筒长度,通过运输车辆向钻孔现场进行安装埋设。高程可利用水准仪引向护筒,并进行准备标记,一般选用的材料为红漆。在地下水位及河床1.5米下埋设护筒,相比地面,护筒顶部应多出50厘米,通常比施工水位高出1.5米到2米的长度。可选用粘土夯填护筒附近,避免漏水等情况的出现。护筒平面位置误差可控制在5厘米以下。

3、钻进成孔

钻机开钻前,必须对各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运作状态。并将泥浆泵启动,其空转相应时间后,确保泥浆向孔口输入一定量后,即可进行钻进施工。钻进施工过程中,应对进尺速度、钻压进行有效控制,选用“低压慢进”的方式,确保向护筒下1米位置钻进。连续进行钻孔作业,如必须停止,应对孔口进行加盖措施,并将孔道内的钻头提出,避免钻头埋设进去。钻孔施工中,应进行孔位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并将其在钻台上进行挂设,为施工设备选用等提供必要参数依据。为避免塌孔、缩孔等情况的出现,可在钻孔施工中对损耗、漏失的泥浆进行随时补充,并确保钻孔内泥浆浓度符合施工要求,与地下水位相比,应多出1米以上。如钻孔与设计标高相距1米左右时,应对钻进速度及深度进行有效控制,避免超钻等情况的出现,并对地质资料进行准确核实。如钻孔深度与设计规定相符,可详细检查孔深、孔径及孔形等,确保其符合施工规定后,进行清孔作业及混凝土灌注。

4、清孔

清孔施工应与施工规定相符,如满足泥浆指标及沉渣厚度与施工规定相符等。一般高层建筑桩基施工需进行2次清孔作业。

第一次清孔:钻孔与设计高程相符,选用检孔器对孔径、孔深等进行检测,确保其钻孔质量与施工规定相符。

第二次清孔:钢筋笼与导管设置完成后,应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该施工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极易有新渣出现在孔底,为此,可选用换浆法进行施工,以此实现沉渣置换的作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导管的不断摇动,对导管位于孔底的位置进行改变,确保置换沉渣的有效性。当孔底泥浆各项指标与施工规定相符后,及时对孔底沉渣厚度进行复测,完成清孔作业,随后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

5、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在钻孔作业面作为进行钢筋笼加工作业,一般分2段施工,9米为每段的长度,通过钻机将其向孔内进行吊放,选用电焊机对钢筋笼进行现场焊接接长。选用四点平吊法对单节钢筋笼进行起吊,起吊前孔径可利用测孔器进行探测。严格遵循设计规定,钢筋笼选用加强箍(2米)加强,避免变形情况出现在吊装施工中。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前,可将混凝土保护层设置在骨架外侧每2米位置,10厘米为混凝土保护层之间,并在主筋上进行焊接,每个位置利用4块,2米为相邻两个之间的距离,以此确保主筋保护层厚度符合施工规定。

6、混凝土灌注

先进行导管安装,在将其向孔内放置,确保导管下口与孔底距离为25到40厘米之间,上口连接储料斗,根据首次埋管深度(1米以上)进行储料斗容积的计算。随后对孔底沉渣厚度进行检测。选用仪器检测混凝土面标高并对埋管深度进行及时调整,通常情况下在2到4米之间控制埋管深度。混凝土灌注施工应具有连续性,并降低导管拆除的间隔时间。完成混凝土灌注施工后,应确保混凝土强度在2.5mp左右,才能将护筒拆除。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桩基础施工中大量选用新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施工的安全性与提升工程整体质量,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投入,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佳峰;费祝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4期

[2]范俊奇;辛凯;;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技术及其应用综述[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朱士灿;谢阿明;任春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4]周秋玲;张红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上一篇: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研究 下一篇:园林施工过程中大树移植成活技术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