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债务视角的我国财政透明度研究

时间:2022-09-19 09:36:52

基于地方债务视角的我国财政透明度研究

【摘 要】自2010年“两会”以来,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成为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财政透明度与地方债务二者存在什么联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财政透明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防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财政透明度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预算;透明度;地方债务

没有预算的政府是“看不见的政府”,“看不见的政府”必然会是不负责任的政府,一个不负责任的政府便无法获得人民大众的认可与拥护;同时,自入市以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增强,2010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随着我国对国际政治、经济等影响的加强,国际社会对我国财政透明度的关注度也在提高。面对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财政预算公开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议题。而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地方债务问题也对财政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财政透明度的概念界定和透明度评估结果

IMF在《财政透明度手册》中关于财政透明度的解释是:“向公众最大限度地公开关于政府的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的意向,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是可靠的、详细的、及时的、容易理解并且可以进行比较的,便于选民和金融市场准确地估计政府的财政地位和政府活动的真实成本和收益。”按照这种解释,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几乎涉及政府职能到财政体制、从收入到支出的所有方面。世界银行治理问题专家丹尼尔·考夫曼认为透明度实际上包含可获取性(包括及时性和无歧视性)、综合性(确保包含关键项目)、相关性(避免信息过剩和超载)、质量与可靠性(有助于政策制定,并为投资者提供市场信心)的特征。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各地方政府多少都逃不了背负“隐型”债务。尤其是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刺激规划的出台,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的出资。为解决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中央政府多次强调要加快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以解决当前困难。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依托投平台,大量负债。有关调研结果显示,2009年末地方政府负债已上升至5.26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约相当于GDP的16.5%、中央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则认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为8万亿。花旗的经济学家则认为,2011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已达到12 万亿元。

三、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联性分析

为了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与财政透明度的关系,我们引用以下经济学模型。在下面的模型中,C表示政府债务资金使用单位,R表示债务资金的提供者,二者是一种双头垄断的关系。Q表示公共产品的产量。

债务资金使用部门C将生产出的公共品卖给债务资金的提供者R,并经过他们最后卖给公共品的消费者。为了分析简化起见,我们先假定债务资金的使用单位C中的决策是由其主要行政领导决定的,他对债务资金的使用代表了本单位的利益,因此,在地方债务资金使用的问题上,政府某单位C的效用最大化也就代表了其行政长官的效用最大化。当地方政府某一预算单位C需要使用一笔债务预算来生产公共品时,他需要向债务资金的提供者R发出请求,这时候R将根据C所提供的公共品的数量来批准审核其融资规模,即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预算额。R批准给C的债务预算额是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产量(Q)的函数。

TR=aq-bq2,其中0≤q≤a/2b。a,b为参数,a>0,b>0.

TR是公共产品购买者(债务项目的审批者)的效用函数,(该函数是开口向下,经过(0,0)和(a/b,0),并以q=a/2b对称的抛物线,它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地方债务预算的“边际价值”,即增加一单位的公共产出所增加的债务预算称作债务预算的审批者R对公共产出价值的“边际价值”(MV),它也是预期公共产出数量q的函数:

mv=dTR/dq=a-2bq

地方政府债务的边际价值与产出成反比,即产出愈低,R的边际评价越高; 产出越高,R的边际评价愈低。再假设债务资金使用单位面临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为:p=a-bq (1)p′=c+dq (2)c,d为参数,c>0,d>0,TC=cq+dq2,mc=c+2dq项目审批的资金总额构成该乡镇的总收入,即TR=aq-bq2边际收益mv=a-2bq

在此条件下,我们有:(1)在地方财政几乎不透明时。该地方债务预算最大化的一阶导条件,不考虑约束条件时,有q=q/2b,在考虑约束条件时,TR=TC,则aq-bq2=cq+dq2,q0=(a-c)/(b+d)(2)在地方财政完全透明时。那么此时应有,d(TR-TC)/dq=0, 即mv=mc,那么有,a-2bq=c+2dq,则 q1= 0.5(a-c)/(b+d)=1/2q0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财政完全透明情况下的地方政府产量是财政几乎不透明情况下产量的一半。

四、提高财政透明度、减轻政府债务危机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财政预算透明度的相关条款,为财政预算的公开性提供立法保障。

面对立法上的不足,应该在《预算法》中补充有关财政信息公开透明的条款,特别应注意在《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增加有关预算信息提供和披露的具体规定,包括完善预算报告的内容,扩大预算信息的公开范围, 规范预算信息公开的程序和方式等。同时修改《保密法》相关条例等。

(二)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财政信息公开的渠道主要有: (1)出版物。比如通过政府或财政统计年鉴定期公布财政预决算报告、财政数据等信息。(2)新闻媒介。这是最为快捷和及时的公布渠道。最典型的是在每年立法机构审议政府预算报告期间,通过新闻稿、记者招待会、新闻专稿、系列报导和记者专访的形式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便于社会公众迅捷获得有关财政年度预算执行数据和下一年度预算数据信息。(3)政府网络。如通过财政部门的网站和国家统计机构网络,查询有关财政法规制度和财政数据信息。

(三)加强建设地方债务的信息披露及预警机制。

首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信息披露。信息的透明是监管及避免风险的前提,必须将地方隐性债务显性化,这就需要地方政府能有完善的会计制度和预算制度,才能将地方的各项经济活动及资产负债情况如实地反应出来。第二、要控制地方债务的规模。,根据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偿债能力制定具体的标准,对于一些已经负债严重的地区,应该限制其增发新债。

【参考文献】

[1]黄伯勇.乡镇财政透明度对乡镇债务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8,(10).

[2]邓淑莲,杨丹芳,曾军平.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4).

[3]李燕.财政信息公开透明是预算监督管理的基础[J].财政研究,2010,(6).

[4]窦宝国.基于“平民视角”的财政预算透明度研究[J].经济研究,2010,(5).

上一篇:商家促销的博弈论分析及其建议 下一篇:以上海外滩滨水区为例对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