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9 08:46:14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新生儿病房收治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63例,将患儿是否采用HHFNC分为两组,30例采用HHFNC治疗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氨茶碱治疗基础上给予HHFNC,对照组33例在常规氨茶碱治疗基础上,给予头罩或氧箱间断给氧治疗,观察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缓解率、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呼吸机辅助通气率(无创、有创)、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率明显减少,4例严重呼吸暂停(13.3%),4例需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3例(10%),有创1例(3.33%);对照组患儿中有16例严重呼吸暂停(48.5%),无创12例(36.4%)7例需气管插管(21.2%),(包括无创通气失败后改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两组从呼吸暂停缓解、发生严重呼吸暂停及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鼻损伤1例(3.33%),对照组发生鼻损伤7例(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呼吸暂停;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其发生率与胎龄有关,胎龄愈小,发生率愈高,且常于生后第一天出现。出生后建立规律的呼吸节律是许多早产儿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内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最常见的方法是氨茶碱及经鼻气道正压给氧(NCPAP),治疗失败后改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但NCPAP存在鼻中隔损伤及护理困难,患儿依从性差等缺点,有创辅助通气常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损伤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风险,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是近年逐渐发展并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氧疗方法,国外近些年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探讨了应用 HHFNC 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取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出生并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入选标准:胎龄≤34w,体重< 2000 g,生后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排除生后重度窒息史、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3~4度颅内出血。呼吸暂停诊断标准为[1]:呼吸暂停超过20s,或呼吸暂停伴有心率减慢 < 100 次/min,青紫、血氧饱和度降低和肌张力减低。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研究,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呼吸暂停24h内发生次数,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及上机率。

1.2.2治疗方法 观察组及对照组早产儿常规给予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鼻饲喂养、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均采用床边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同时给予静脉氨茶碱治疗(首剂4~6 mg/kg,12h后改为2 mg/kg,12h 1次)。HHFNC组在常规使用氨茶碱基础上使用Fisher&Paykel公司的RT329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装置由空氧混合仪、MR850湿化器配合及专用呼吸管路组成,流量4~6 L/min;对照组在采用常规使用氨茶碱基础上给予头罩或氧箱间断给氧治疗;均根据患儿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浓度,以维持PaO2在50~70 mmHg、TcSO2在90%~95%。治疗过程中出现机械通气指征,即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机械通气指征:参照中华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2004年制定的标准[2],符合以下其中一条即可:①吸入氧浓度(Fi02)为0.6时,PaO2

1.2.3临床评价标准 ①呼吸暂停缓解: 使用HHFNC后未再次出现呼吸暂停, 或6h内出现呼吸暂停6 L/min,氧浓度>0.6,治疗后仍有严重呼吸暂停,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④BPD:指任何氧依赖(>21%)超过28天的新生儿。⑤颅内出血:头颅CT影像学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Paple分度法。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一般情况 研究期间共收治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101例,排除生后重度窒息史、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3~4度颅内出血,且入院时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共选入63例,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3例。各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缓解率、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NCPAP辅助通气率、气管插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BPD、院内感染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常见疾病,其发生率与胎龄和出生体重成反比[4]。胎龄34 ~35 w的新生儿仅 7% 发病,而胎龄 26~28 w的新生儿呼吸暂停发病率达 78%,超低出生体重儿( 2L/min即可产生一定的呼气末正压,并适用于呼吸窘迫、毛细支气管炎、早产儿呼吸暂停、慢性肺疾病、需维持鼻腔湿度以及撤离有创通气或CPAP等情况[10]。我科使用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损伤小,使用安全,其效果优于常规使用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但HHFNC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CDP不稳定,故设定流量时应结合患儿体质量,选择合适的不完全封闭的鼻导管,对HHFNC的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 还需积累更多样本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得出更可靠的结论 。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45-247.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J].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56-357.

[3] SUPPORT Study Group of the Eunice Kennedy Shriver NICHD Neonatal Research Network,Finer NN,Carlo WA,Finer NN,Carlo WA,et al. Early CPAP versus surfacetant in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J].N Engl J Med,2010,362: 1970-1979.

[4] Henderson-Smart DJ. The effect of gestational age on the incidence and duration of recurrent apnea in newborn babies[J].Aust paed-iatr,1981,17( 4) : 273 - 276.

[5] Moriette G,Lescure S,EI Ayoubi M,et al. Apnea of Prematurity:what's new[J].Arch Pediatr,2010,17( 2) : 186 - 190.

[6]赵婧. 早产儿呼吸暂停诊治进展[J]. 临床儿科杂志,2013,30( 3) : 291 -293.

[7]冯琪.新生儿危重病诊治中的热点问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5732-5734.

[8]凌厉,包志丹. 经鼻双相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5):820-821.

[9]杨祖铭,王三南,杨晓路, 等.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153-1155.

[10] Sweet DG, Carnielli V, Greisen G,et al. European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term infants-013 update[J]. Neonatology, 2013,103:353-368.

上一篇:探讨“鸟巢”护理与水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 下一篇: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