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低辐射剂量在肺动脉栓塞CT造影(CTA)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1 06:22:18

64排低辐射剂量在肺动脉栓塞CT造影(CTA)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索64排(64lightspeed)螺旋CT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结合不同噪声指数在肺动脉栓塞造影CT扫描辐射剂量的对比。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择疑似肺动脉栓塞病例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100mA-400mA),预设噪声指数(NI),NI=8;B组使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预设NI=14。分别记录两组CTDIvol与DLP并进行比较,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A组:CTDIvol均值为15.4mGy;DLP均值为523.4mGy.cm,B组:CTDIvol均值为9.9mGy;DLP均值为343.2mGy.cm。三位资深的影像医生对于两组图像的主观评价无统计学意义。(t=2.5、P>0.05)。结论 ATCM应用于64排CT肺动脉造影中,在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前提下,NI为14的辐射剂量相对于NI为8的辐射剂量小。

关键词:smart技术;自动管电流技术;肺栓塞;CTCTDL DLP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活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随着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的缩短、新技术的应用和优化注射参数,肺动脉CTA常规对比剂量有可能进一步降低[1]。基于患者体型的自动管电流调级技术(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逐渐成为减低剂量的临床应用主流,ATCM的局限性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噪声指数,因为噪声指数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成像部位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摸索[2]。本研究通过自动mAs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观察不同噪声指数下剂量的对比,旨在以较低的剂量获取足够的临床诊断信息,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临床疑似PE行肺动脉CT造影并确诊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25~78.平均年龄48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男30例、女20例,B组50例,男32例、女18例。

1.2设备及检查方法 采用GE64 Lightspeed VCT(美国GE公司),嘱患者去除胸部金属异物后仰卧于扫描床上,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顶水平,要求患者吸气后屏气,连续容积扫描。A组扫描参数:120Kv、300mA,层厚5mm,间隔5mm,螺距0.984:1,球管转速1.0s/rot;B组扫描参数:噪声指数(NI)BMI≥25kg/m2,NI=8,120kV,100mA~200mA,层厚5mm,间隔5mm,螺距0.984:1,球管转速1.0s/rot;噪声指数(NI)BMI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I13.0统计学软件进行资料录入、整理及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B两组3个不同层面的SD值、CT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mGy)]、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mGy.cm)]及医师质量评分。P

2结果

2.1任意选择三个层面进行SD比较 A、B两组在选择的三个层面的肺动脉的SD值比较,(P>0.05),而邻近组织胸大肌、肝右叶、腰大肌的SD值比较,(P

2.2质量评分 3名医师对A组及B组受检者在各NI值扫描时图像诊断接受率和主观噪声评分结果,见表2。

3讨论

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为发病率高,因此及时、准确诊断至关重要[4]。但由于肺栓塞扫描层厚薄,毫安高等原因造成患者在接受一次检查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合理地解决图像质量与患者辐射剂量之间的矛盾[5]。

参考文献:

[1]Ramadan S,Kosar P,Sonmez I,et al.Optimisation of con-trast medium volume and injection-related factors in CT pulmonary:64-slice CT study[J].Eur Radiol,2010,20(9):2100-2107.

[2]刘景鑫,杨海山.螺旋CT图像噪声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9-12.

[3]党军,肖虎,木合拜提・买合苏提,等.对比剂跟踪不同感兴趣在肺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3):35.

[4]Sakuma M,Nakamura M,Nakanishi N,et a1.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J].Intern Med,2006,45:749-58.

[5]孙继全,罗先富,孙俊,等.自动管电流调级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术后的评价及其辐射剂量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3).

上一篇:清营解毒汤治疗猩红热80例临床研究 下一篇:探讨“鸟巢”护理与水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