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也可以是投资品

时间:2022-09-19 08:21:47

房产也可以是投资品

开课之前,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认为房子只是用来居住的?请举手。又有多少人认为房子除了居住之外,还可以用来投资?也请举手。

很显然,选择后者的人多一些。

不用往前数多久,我们只要看20年前,那时会有几个人想到房子还可以拿来炒?

但是,随着房改的推行,一部分房地产商率先富起来了。当他们腰包鼓鼓地吆五喝六时,人们在眼红之余,终于意识到了房产的投资品属性。

随后,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批投资人。他们买房子,不是自住,也不出租,而是囤积起来,等着房价走高后再卖出去,赚取差价。这就是所谓的炒房人。

在炒房人的心目中,房子总会有人要的,只要能买到房子,自然会有下家来接盘。他们认为这是很稳当的投资和投机,自己不会成为击鼓传花游戏中那个被“抓住”的人。于是,房价被越炒越高,房产也向投资品属性倾斜。

区分房产的投资品属性还是消费品属性,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国房地产出现的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比如“抢房”,比如恐慌性购买,比如囤房,比如囤地,等等,都可以从这个属性上去进行解释。

在炒房人看来,房产是投资品。中国的一些政策,也在明里暗里将房屋当做投资品对待。例如,全国人民都关注的CPI指标,就并没有将房屋的价格纳入进去,统计局给出的理由,就是房屋是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房产作为投资品,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作为投资品,房产可以获得升值的好处,可以抵御通胀。

在中国,房屋不但是消费品,而且还是必需品,同时,还是区域垄断产品。

根据经济学的规律,我们知道,必需品是缺乏弹性的,或者说弹性很小。也就是说,不管价格如何,必需品都是必须的,房子每平方米5000元的价格,人们必须买,每平方米1万元的价格也是必须买的。这就是很多人说房地产存在“刚需”的主因,也是开发商、炒房人敢于提价、“抢房”的内在逻辑之一。

如果只是必需品,那多增加供给就很好解决了。就像中国人吃饭是必须的,只需要增加大米的供应就行了。但是,房地产同时还是一个区域垄断产品。根据经济学的规律,垄断一定导致供给不足。

于是,一方面是供给不足,一方面是需求不变,甚至随着人口的增加带来需求增加,人们对房屋的稳定需求与供给缺乏的矛盾成为中国房地产的主要矛盾,市场变成卖方市场。

这也就是为什么本该是与普通商品一样属性的房产,却成了许多人奢侈的愿望。

话题沉重了么?那就不说啦。下课!

上一篇:1元涪陵榨菜走出8位千万富翁 下一篇:“地下保单”难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