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 鼓励 赏识

时间:2022-09-19 08:00:24

信任 鼓励 赏识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作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对“后进生” 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该如何做呢?

一、相信后进生,从“心”开始

信任学生,就是相信学生,对学生满怀期待。少年儿童一般都具有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他们把自己看作是“小大人”,大人做的事情自己都想做,都能做,独立性、自主性逐步在加强。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内心更敏感、脆弱,更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相信学生,内心对他们寄予良好的期待,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正面鼓励,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中也能感受到信任与期待,从而增强自信心与上进心,无形中在师生之间加起了一座相互信任、相互融通的桥梁,对教师的“教”与“学”起到一种催化作用。

二、鼓励后进生,由“爱”而生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私利而源于人类教育本性的崇高性、永恒的教育情感。对于学生,我们更多地去是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肯定他们平常学习生活中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教师的肯定是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例如,在一次的语文课堂中,我发现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勇敢地举起了手,并在大家的鼓励下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我当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课后,我又单独以“进步奖”奖励了他。从此,他上课的积极性高涨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作为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把“目中有分”变成“目中有人”,把“以分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把挑剔的目光变为欣赏的目光,把讽刺否定的语言变为赞扬的语言,爱的鼓励就出现了。

三、赏识后进生,细致入“微”

赏识后进生,就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多尊重后进生,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试着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后进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赏识后进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随时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这一标准评判学生,最终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很乐意接受你的欣赏。老师只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不吝惜地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真诚地表示祝贺:“你的回答是最棒的!”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融入后进生,与“班”同行

让后进生融入集体,借助集体的力量感染后进生 , 同龄人之间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大部分的孩子效仿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这种榜样的力量有时甚至比说教、打骂更有功效。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操作起来也是有很多困难的。首先要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小组,要以好带差,让学生养成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让好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内涵,自然他们就愿意教了;在课堂上有意将好差生搭配起来,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难互帮,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交流,让其在和谐轻松气氛中学习。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大家庭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越来越高涨,后进生也能得到充分的帮助。

记得台湾著名佛家星云大师说过《五个手指的故事》,每个手指都有自己的作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今天的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就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经典著作《什么是教育》中曾写道:“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学生重要精神关怀者的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去浇灌祖国的每一个花朵。静静等待,你会聆听到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江苏】

上一篇:体验生活 回归生活 联系生活 下一篇:如何设计数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