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引导,培养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精神

时间:2022-02-26 03:37:59

激趣、引导,培养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精神

3~6岁的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但爱问“为什么”,更想知道“这是怎么样的”“这是怎么来的”“这是怎么做的”,特别是小班的孩子,由于他们年龄更小,所以他们的世界是充满游戏和梦想的,他们更渴望去探究和发现世界的新奇,这就决定了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在小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有必要在科学教育中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利用充足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科学的兴趣,通过引导观察和实践让幼儿获得一些科学知识,为发展其科学探究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探究氛围,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孩子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注意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组织小班科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变个小魔术、做个小实验、讲个小故事、猜个小谜语等等,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

例:在小班科学活动《我喜欢的水果》中,教师以“神秘的礼物”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让幼儿来“猜一猜、摸一摸”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

幼儿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正规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随机生成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然的探究氛围,我们可以创设和利用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环境进行教育,如设立自然角、饲养角、种植地等,还可让孩子融入大自然,带领孩子散步、郊游、参观、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而且更能诱发孩子更多探究的兴趣。

二、提供丰富、足够、生活化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热情和愿望

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不仅能吸引孩子,满足他们人人都能操作、探究的需要,也是幼儿进行思维和探究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活动中教师需根据活动目的、内容为幼儿提供直观的、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究的环境。

例: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根据农村幼儿园的优势,在园内根据时令季节种上不同的蔬菜,教师可经常带领孩子去菜园观察青菜、黄花菜、萝卜等蔬菜的生长过程,虽然他们不像大班的孩子能对这些作物的生长有具体而详细的了解,但是我们班的孩子经常在散步时爱去看看这些农作物的变化。然而我们还在活动室长廊内设置了自然角,让幼儿观察种子(如稻谷、玉米、黄豆、蚕豆)的生长过程,一天、两天、三天……最终看到种子破土而出,冒出细细嫩嫩的小绿芽,孩子们的兴趣立刻高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在观察中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这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及变化规律,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的热情。

三、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更能提高教学质量。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学方法很多,其中实验操作法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探究的最主要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寻找事物变化或产生变化的原因,验证自己的设想,从而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例:在一次彩色的银柳活动中,幼儿发现银柳的颜色有红的、绿的、紫的,真漂亮呀!一名幼儿问:“银柳为什么会是彩色的呢?”根据幼儿的质疑,教师在课后便组织了即兴生成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植物怎么喝水”的科学小实验。教师准备材料:豆芽和红墨水,将豆芽事先贴好标签的装有红墨水的瓶子里。放学前,让幼儿看看豆芽有什么变化?幼儿发现豆芽的根已经有点变红了。经过一天以后,再次让幼儿观察豆芽的变化。引导幼儿观察豆芽吸水后,茎也渐渐变红的现象,让幼儿初步了解根和茎的作用。从而也让他们注意植物需要水,应定时给它们浇浇水。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幼儿通过动手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动手能力,同时,也能萌发幼儿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意识。

四、给予积极、正面、有效的评价,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评价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合理有效的评价对整个活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提升知识和总结经验。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时机,灵活地对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例:有一天,我带幼儿去观察动物羊妈妈,小朋友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随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小朋友听到羊妈妈咩咩叫时,小朋友都很关心,有的幼儿说,羊妈妈可能看见人都害怕了;有的幼儿说,要喂吃的给羊妈妈,它肚子饿得咩咩叫了……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声,我就请孩子们先讨论羊妈妈要吃什么东西的?接着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互相讨论,当他们各抒己见时,我主要是倾听,让孩子们尽量的展示自己的结论,孩子们讨论出了很多种不同的食物,当然其中有错误的答案。但是我没有马上纠正或指出其错误,也没有直接给予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他们:“真不错,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宝宝!”并且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请幼儿自己动手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有的幼儿说,羊妈妈喜欢吃青菜,我就请他去旁边的菜园里拔了棵青菜,让他喂羊妈妈吃……这样就加大了孩子们探究新知的欲望,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结果有的幼儿发现羊妈妈爱吃青菜,但是它只吃菜叶;还有的幼儿发现羊妈妈喜欢吃小草,而且连枯草都吃。我在最后的总结“指导”中,也只是将孩子们的结论进行了一下汇总,并给予孩子们总体的评价,对他们今天的发现进行了鼓励。这些,不仅让幼儿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使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通过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尝试,我们发现:其实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大家身边。只要老师能敏锐地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能认真地创设适宜的探究氛围,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能有正确的推动和引领,能尊重幼儿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每一个孩子都是具有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小科学家”。

【作者单位:常熟市白茆幼儿园 江苏】

上一篇:群智感知中基于反拍卖模型的众包激励方法 下一篇:亮出建构区更多活力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