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学术论坛》载文、作者及引文统计分析

时间:2022-09-19 07:55:59

2004~《学术论坛》载文、作者及引文统计分析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学术论坛》2004~2006年的栽文情况、作者情况及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文章涉及的栽文指标包括载文量、信息密度、基金项目论文;作者指标包括职称及学历、地域分布、所属单位分布、核心作者分析;引文分析主要包括引文率、平均引文率等指标。通过分析,得出该刊发展的一些规律,为该刊今后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教据。

[关键词]《学术论坛》;栽文分析;作者分析;引文分析

《学术论坛》自1978年创刊以来,以“关注社会动态,弘扬时代精神,追踪学术前沿,倡导理论创新”为办刊特色,刊登了大量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社科理论文章。该刊已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版),并被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目前已有304种期刊引用了该刊的数据,影响因子由2004年的0.1693提高到2006年的0.301。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对2004―2006年间的载文、作者及引文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从一个阶段反映《学术论坛》发展轨迹,为促进该刊进一步发展、提高办刊质量提供参考。

一、载文情况统计分析

1 载文量

载文量就是某种期刊在某个时间段内刊载论文数量的多少,它不仅是衡量学术期刊所含信息量及吸收、传递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所载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学术论坛》2004-2006年3年间共出版30期,载文1394篇(不包括书评、会议综述、学术信息等)。为适应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需要,2005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页码由188页增至204页,因此年载文量大幅度提升,在社科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也随之扩大。一方面说明该刊出版周期缩短后,信息传递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2 信息密度

信息密度是指每印张所载结构概念完整的文章数量。信息密度是衡量学术期刊信息含量及办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显示期刊信息输出的速度和能力。每篇论文占页数越多,其信息密度就越低;但反过来讲,篇均长度的增长,有利于科研论文论述深度和广度的增强。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对信息密度作统一定量要求,要根据学科、选题和表达的需要,宜长则长,宜精则精。《学术论坛》2004~2006年所发论文长度统计,但篇均页码稳定在4.22~4.34之间,信息密度处于3.69~3.79区间范围内,波动较小,说明该刊所提供的信息流呈稳定、均速状态,也表明该刊质量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3 基金论文比

基金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术论坛》2004~2006年基金论文比逐年上升,尤其是部级基金资助论文占有一定比例(64篇,占26.7%。若某文有多项基金资助,只按最高级别统计一次),说明该刊的质量在稳定中逐步提高。由于基金资助论文在质量、学术价值或实践价值方面往往高于一般论文,因此要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争取提高基金论文比。今后要改“坐等”基金项目为主动出击,依托自身学术资源优势,及时了解重要基金项目的立项情况,提前预定重要基金项目的核心部分的论文,以提高刊物的质量和知名度。

4 学科分布

依据《学术论坛》栏目的大致分类,将所载论文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文化教育和专题研究等10大类。2004~2006年经济学、政治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有论文765篇,占发文总量的54.8%,是该刊的特色栏目。在该刊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章》等转摘的文章中,以上3项被转摘量占总被转摘量的59%。该刊既有这些稳定的栏目,又不拘泥于栏目,善于从现实社会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中抓住学术创新点,刊发一些贴近时代、理论性强、思想性强、可读性高、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文章,对社会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如和谐社会研究、农业问题研究,有多篇被重要文献转摘和引用,取得了较好的学术传播效果。

二、作者群统计分析

1 作者职称、学历情况统计

作者是反映期刊学术水平的一个鲜明的外部特征,也是影响期刊质量的一个因素。对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期刊的权威性,揭示出该期刊的主体作者群以及预测该期刊的难度系数。为便于分类,笔者将统计标准分为三类,教授、研究员、编审、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等为一类作者;副教授、副研究员、副编审、博士、博士生、高级讲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为二类作者;讲师、硕士、硕士研究生等为三类作者;其他用无效编码代替。由于作者在3年中的职称、学历会有变动,笔者采用最高一级归类。

教授、博导、研究员等一类作者所占比例为16.79%,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这部分作者的稿件一般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对提高刊物的转摘和被引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副高作为该刊的生力军,以59.61%的比例占据了作者群的半壁江山,对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副高作者既有一定的学术水准,又有评正高的压力,加上一些基金项目,其论文质量较有保障。他们是未来的正高群体,且在该群体周围有一批有战斗力的科研骨干,因此要与副高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争取更多更优质的稿件。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博士生数量突飞猛进,其学术水平也在提高之中,但有些博士的文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比之下,中级职称的作者成为弱势群体,但是他们的科研压力最大。《学术论坛》2004~2006年所发论文中,中级职称作者比例占21.10%,在保证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对于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该刊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培养刊物的后备军。

2 作者群的地域分布

统计分析作者所在的区域,可以了解刊物的覆盖面,从而可评价刊物在全国的影响力。通过对第一作者的统计,2004~2006年《学术论坛》刊发的论文作者所属地区分布。

2004~2006年共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作者在《学术论坛》上发表文章。发文100篇以上的作者群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北京、江苏、湖北5,省市自治区,占发文总量的66.36%。广西作者群高居榜首,占25.82%,这既体现了刊物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也体现了刊物“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的办刊特点。这是刊物的职责和使命所在,也是刊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广东作为该刊的第二大作者群来源地,虽然其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论文的产出在全国排第5位,但是两广地域相联,联系密切,且具互补性,随着两广通道的加快对接和提升,两广的经贸合作关系更

加密切,因此广东作者在经济学方面,尤其是区域经济、金融学方面研究的论文比例较高。北京、江苏和湖北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产出大省,在该刊的发文比例也位居前列,这与这些省市经济发展程度高、巨额科研经费投入以及文献资源的丰富程度有关。上海和浙江的作者群体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论文则相对偏少,、宁夏、青海等则1篇也没有。

3 作者群所属单位分布

作者来源单位的统计分析也是表明刊物覆盖面和学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群体所属单位类别统计,数量较高单位的排名。该刊作者覆盖全国361个单位,有较高的覆盖率,在全国有广泛的学术影响。高校是该刊主要的作者来源单位,占80.61%;党校也有一定比例。广东、北京、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高校拥有强大的学术研究实力,其作者为该刊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保证刊物质量和学术水平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建议下一步对这些高产单位的作者的选题与被引情况作进一步分析,争取多刊发一些被引次数高、创新性强、理论水平高的论文,以提高刊物的影响因子。

4 核心作者分析

刊物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同作者群的支撑密不可分。测定核心作者,有利于总结高层次作者在选题论证方面的规律,从而指导期刊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核心作者的测定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由于近3年发表的文章的影响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且统计样本中最多的发文量只有3~4篇,笔者将发文2篇以上的140名作者作为核心作者候选人,为作者总数的11.35%。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该刊核心作者。统计指标包括:发文量(K1)、被CSSCI来源期刊引用量(K2)、被重要文献摘转情况(K3)、被中国引文数据库引用量(K4)、中国期刊网提供的单篇文献网络传播量,即2005~2007年Web下载量(K5)。第二步,加权统计综合指数。本文取60分以上者为本刊2004~2006年的核心作者。

三、引文统计与分析

引文是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论文的引文数量是反映研究人员对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情报信息吸收量的主要标志。一般来说,论文引文的多少与作者对文献情报的吸收能力成正比;引文量指期刊论文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引文率指附有引文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率;平均引文率指平均每篇论文的引文数。完整、准确地著录引文,既是对他人成果的尊重,还可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评价指标均与引文密不可分。一般存在期刊影响因子高则该种期刊的平均引文数较多的规律。引文类型、文种、引用时间,也是与期刊影响因子有关的参考指标。2004~2006年《学术论坛》引文统计。该刊引文率为97.6%。而2004年,在C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中,引文率为74.3%。该刊平均引文率为7.56条/篇,且3年引文数量呈上升趋势。而2004年,在C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中,收录的所有论文的平均引文率为7.37条/篇。这两组数据说明该刊作者对引文越来越重视,也说明该刊的学术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上一篇: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刍议 下一篇:浅论电视审关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