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2-09-19 06:03:10

认识时间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摘 要 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程教学中利用微课时,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与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情境,合理控制趣味性的适度,能够保证微课的质量不受影响,同时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56-02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掌握信息技术成为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和需求,教育相关部门开始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对相关的学校领导和专业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微课的广泛使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喜欢,教师也逐渐适应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微课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微课教学相结合,满足了时代和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可以把微课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蚍岣唤萄Щ疃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为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质量开辟了有效途径。

1 微课的相关概述

为了更加高效地使用微课,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加强对微课的了解,以此才能够发挥出微课在教学中更好的效用。

微课的基本含义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用视频的形式将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内容或是课程活动的某一部分来进行展示。从这个含义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微课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用视频方式把课程相关内容讲解简便化的结果,这也正契合了新课改理念,与现代学生的思维模式相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的来说,微课就是一部小视频,而这部小视频则需要由几个要素组成:教学逻辑、课本知识或是与课本相关的课外知识、教学效果的检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微课的组成要素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对课题的引导、对知识点的讲解、对学习方法的传授、讲解结束后的效果检测以及复习和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1]。

2 高中信息技术采用微课教学的必要性

微课对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通常需要方向明确、主题鲜明的课题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微课教学,有其必要性。

微课最为鲜明特点就是“微” 微课的“微”表现在教学视频涉及的教学内容往往较少,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教学活动的演示。在实际运用中,教师通常将微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而讲解的内容也大都为一些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这些内容都将简化,表现出来的是精华的部分。

微课的“微”除了以上两个表现之外,还表现在微视频所占内存量较小,通常不会超过80 M,而且只要视频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对教师、学生的携带和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满足新课程理念强调的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现状、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要求。同时,微课这种教学方法也迎合目前高中学生对一些新兴事物表现好奇心和亲近感的趣向,能够有效地吸引他们。

微课具有情境化的特点 学生不仅需要从微课中获取知识,还要在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这种交互性使得微课的制作需要情境化,在微课视频中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场景,通过层层递进的知识讲解模式带领学生逐渐掌握知识。情境化的特点还表现在微课的视频中大部分采用案例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在微课的视频中贯穿着教师的教学思维和逻辑,将一些教学的理念、方式方法通过微课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锻炼思维能力。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融入微课中,较大限度地拓展了教学的知识范围,对学生的情感教学有所帮助,适应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以及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向要求。

微课具有重点凸显性和内容趣味性的特点 微课的凸显性表现在微课的内容选取确定的知识鲜明、主题突出。也就是说,微课常常选用一个主题来作为一个课程的讲解。在微课视频中展现的是将所有过程和时间来对一个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或是对一种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单一的讲解。

同时,微课还有一个趣味性的特点。在教师制作微课时常常是其较为感兴趣的内容,而在表现方式的选择方面也会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将知识点进行简化、形象化、生动化、情境化,以此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2]。趣味教学是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趣味性往往能够促使学生自愿去学习,从而到达最佳的学习效果。

3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教学中的实践

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只有对微课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按微课的基本特性去制作和运用,才能够保证微课的效用有更好的表现。为此,笔者结合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对微课的运用实践实例进行探究。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涉及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和评价、多种形式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信息资源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安全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在这些所有的知识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微课来进行教学。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有一个整体规划,结合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将一些符合微课特点的内容挑选出来,通过在网上搜索资源,与其他相关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视频,而不是简单地用视频复述课本内容。

如关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概述这类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内容,学生要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来指导学生自学,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选择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大大拓展了微课教学的范围。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喜好进行统计整理,采用学生喜欢的一些视频风格,做成动画形式、人物形式,或是把目前流行的微视频的一些优点融入微课的制作中。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还可以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计算机、手机、MP4等可播放的视频工具中存放,方便在学习时使用。

注重情境化的融入 在微课的制作和使用中,教师应注重情境化的融入,以此将学生带入微课的视频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跟着微课的节奏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文本信息、数据信息以及多媒体的加工和表达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集思广益,有层次地设计这部分的教学情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相关知识,并积极参与所设置的教学活动中。

情境化的融入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应将一些生活化的东西融入其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而在情境化的融入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情境的逻辑性,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随视频进度而层层跟进,紧凑的情境推进是吸引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数据公式的运用这个微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班上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为基础数据,如学生的男女数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等。然后将这些数据运用公式计算平均值和最值等,并对已计算的数据制作微课,通过在视频中举例演示,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个需求情境,如学校要求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表现当地高中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对构建学生健康信息档案有重要的帮助。

教师还可以选取整个学校或是其他年级的学生的基本数据信息来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增强微课的情境化效果,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微课真正发挥作用,进而提高微课的使用效率。

注意微课趣味性内容的适度控制 微课有一个趣味性的基本特点,在实践中教师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趣味性,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趣味性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但这一切都应建立在知识点突出、不偏离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基础上,只有注重微课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才是成功的微课教学[3]。目前的网络上有形形的微视频可以随意观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新兴的吐槽体、飞碟说、papi酱模式等趣味性强的微视频较为感兴趣,在评价微课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对比,也会向教师提出要求。而微n作为教学的方法,它的本质目的是教会学生基础知识。为此,教师应时刻把握适度原则,杜绝出现娱乐至死的微课制作思想。

再用以数据公式的运用为例,为了降低这部分知识的枯燥性,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的基本信息作为基础数据来增强微课的趣味性,但不能插入一些无关的、有趣的Flash或是自己喜欢的音乐等内容,否则将背离微课教学的设计初衷。由此可见,微课的趣味性应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以此来保证微课的质量不受影响,同时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只有在首先保证课本知识点的展示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如讲解的语音选择、画面画风的选择、动画形式的选择等,以保证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实效。灵活地选择微课的趣味性内容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有一定的要求,教师既需要对课本知识点做到充分而深入的掌握,又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对自己充电,提升综合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技能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处于尝试阶段,需要教师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来由浅至深地进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养成反思的习惯,对微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时时的自我评价,并积极向学生了解应用效果,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改进,才能制作出精品微课,才能不断提高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质量。

参考文献

[1]连成强.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43-44.

[2]程国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8):38-40.

[3]曹金梅.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微课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6(3):9.

上一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