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整治攻坚战

时间:2022-09-19 05:15:07

桃花溪整治攻坚战

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开展预控预警和联防联控;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抓好次级河流整治;整治噪音污染,解决噪音扰民问题;有序扩大退耕还林范围,推进生态修复重点工程;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推进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

1959年3月,少先队员方晓先参加了一次活动。

活动在九龙坡区桃花溪河边举行。

那天,桃花溪碧波荡漾,如梦如画。

“轻舟逐水爱山春,灼灼桃花夹岸明。坐看红树不觉远,阅遍清溪喜煞人。”50年后,方晓先这样形容记忆中的桃花溪。

当年那个在河边嬉戏的男孩不会想到,桃花溪很快会变成另一副模样。

河殇

桃花溪全长15.79公里,地跨沙坪坝、大渡口和九龙坡三区,是主城最大的次级河流。

市民刘素康在桃花溪旁长大。30年间,他目睹了桃花溪的变化。

“1960年,水里有鱼,可以划船。”

“1970年,水开始变黑、发臭。”

“1980年,水如墨汁,臭不可闻。”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桃花溪上游建起了大批企业,沿岸人口随之激增,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让桃花溪逐渐变成污水沟。

为治理桃花溪,市区两级政府很早就开始行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清淤、疏浚、建排污管网等尝试,仅清淤就不下十次!

每次整治后,污染会有所好转,可不久就会反弹。

在全市,“桃花溪困局”也不断上演——梁滩河、大溪河、璧南河等次级河流遭受污染,但屡次治理屡次反弹。

次级河流治理,究竟难在哪?

“一是技术,二是制度。”环境保护专家表示,首先,污染面积大且流动性强,成熟应对技术不多;其次,水系全域由不同区县、部门管理,“九龙治水”难治水。

如此难题,怎么破解?

突击

为整治桃花溪污染,相关部门成立了桃花溪市政有限责任公司,方晓先出任公司总经理。

2005年10月的一天,方晓先收到一份文件:《碧水行动实施方案(2005-2010年)》。

他顿时感到“压力山大”——《方案》要求,2010年,次级河流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要达到70%。

要达到《方案》要求,九龙坡区首先得解开一个难题:桃花溪为何越治越脏?

经过调研,九龙坡区相关部门发现:桃花溪流域,除降雨外,河流很难获得水源补给,由此造成反复污染。

针对这个问题,九龙坡区制订了“清水灌流”的战略路径。

按照这项战略,两场战役随即打响——

第一战是整治沿岸污染源。

经过大规模排查,一批污染企业被整改或关闭,一批生活污染源也被整改。

第二战是引进成熟技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再生为活水。

方晓先和同事们奔波于各地取经,引进了“ABFT污水原位修复技术”和“人工快渗法技术”。

2006年,桃花溪上游杨声桥污水处理厂建成;2007年,彩云湖污水处理厂建成。

从此,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后,才重新注入桃花溪。

不久,一座蓄水达180多万立方米的水库投入使用,成为又一水源补给基地。

经此两战,桃花溪干流清流初见。

建制

2013年3月,谢军急了——桃花溪一条支流出现污染,导致干流再现污水。

作为九龙坡区环保局副局长,谢军立即和同事们投入应对,展开了一系列相关治理行动。

这次成功的应急处置,得益于市区两级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创新。

桃花溪流域仍有一些养殖场和企业,偷偷往河里直排粪便和污水。“环保部门对这种行为一般只能采取罚款处理,罚完又排的情况时有发生。”谢军说。

“清水灌流”战役之后,“九龙治水”难治水成为碧水行动要破解的第二道难题。

于是,市委、市政府推出两大制度创新。

一是出台“双目标”责任制——明确全市17条次级河流所在的21个区县政府为整治责任主体,5个市级部门为牵头单位,将水质改善和水环境项目建设进度,纳入市管干部实绩考核。

二是建立防止污染反弹三大长效机制——建立次级河流水环境质量监控管理机制,建立次级河流污染反弹快速处置机制,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巡河工作责任制。

“将工作责任制度化,基层积极性顿时焕发。”参与桃花溪治理的干部说。

在落实市级相关制度过程中,九龙坡区还进行了自主创新。

“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河长’,区政府相关分管领导任重点次级河流‘河长’,各镇街、园区主要领导为辖区‘河段长’,形成了‘区—部门—镇街(园区)—村社’四级监管网络体系。”谢军说。

各“河长”协同作战,桃花溪治理进一步深化。

修复

2012年的一天,九龙坡彩云湖湿地公园。

刘素康手拧茶壶,在步道上转悠。

突然,老人停下脚步,盯着远处的溪水出神。

蓝天白云在水面形成美丽倒影,白鹭在碧波上低垂盘旋……

“看着这条河,就像做了一场梦!”他说。

刘素康做梦都没想到,在古稀之年,竟能和童年记忆中的桃花溪“重逢”。

这座让刘素康心生感慨的湿地公园,是桃花溪整治攻坚战的又一场关键战役。

在完成“清水灌流”和“河道治理”后,九龙坡区又启动了“生态修复”战役。

彩云湖湿地公园,就是这次战役取得的成果之一。

彩云湖原是一条废弃沟谷。为巩固桃花溪整治成果,九龙区决定将其打造成湿地公园——利用彩云湖山形地势,构建溪流、池塘、梯田立体组合,栽种垂柳、睡莲等吸污植物,形成“污水处理厂—立体湿地—彩云湖湖体—立体湿地—桃花溪溪流”的线状布置形式。

“当彩云湖上游两座污水处理厂的水流入彩云湖后,吸污植物便开始深度净化水质。”刘素康说。

因为这个净化系统,彩云湖湿地公园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湿地公园。

“路似彩虹入云中,翠谷平湖映青松,时有落花浮绿水,垂柳夹岸舞春风。”2007年,在桃花溪治理最艰苦的时候,方晓先又写了一首诗,畅想治理成功后的桃花溪。

他的畅想正渐渐变成现实。

上一篇:北碚:有效空间争创无限效益 下一篇:乡镇有了“环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