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游戏课题研究 践行课程领导策略

时间:2022-09-19 03:50:48

深化游戏课题研究 践行课程领导策略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结构游戏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作为课程,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形教育潜能。我园在课程领导中不断思索,寻求幼儿园发展特色,实施促进幼儿园科学保教的策略。我们立足于幼儿、立足于教师,从实际出发,从结构游戏课程研究开始,去思索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发展问题,深入研究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践行课程领导策略。从游戏课题这一研究视角进行引领,运用《指南》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结构游戏的研究方向,提升办园保教水平。主要从建构结构游戏课题的愿景和目标,建立课题实践的组织机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卓有成效等维度,且思且行,浅谈践行结构游戏课题关注的视角。

关键词:课题研究 课程领导 结构游戏

古往今来,幼儿都着迷于游戏,游戏代表着幼儿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纲要》解读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点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指南》强调:“要重视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陈鹤琴先生也称之为“以自动代替被动,是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可见,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幼儿园的结构游戏有很多可挖掘的教育价值,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形教育潜能。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的创造空间,没有约束的游戏环境,幼儿在游戏中随心所欲的发挥,为他的独立思维能力、创造性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同时发展了合作能力,审美意识,加深了幼儿对世界的理解。因此,幼儿园科学地组织指导结构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有助于幼儿的成长。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程管理已逐渐被课程领导这一术语所代替,成为当今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所谓课程领导主要指探究学校如何采取措施,以课程为中心,引领和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实施课程,完成课程目标,最终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标。杨明全认为:课程领导是课程研究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总称。课程领导不是在控制人,而是在引导人做出高层次的判断与自我管理,激励相关人员投入持续成长的生活方式。在课程领导中,我园不断思索,寻求幼儿园发展特色,实施促进幼儿园科学保教策略,课题研究能引导我们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我园的课程领导立足于幼儿、立足于教师,从实际出发,从结构游戏课程研究开始,去思考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发展问题。在结构游戏课程中深化研究课题《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从游戏课题这一研究视角进行引领,充分发挥幼儿园游戏的积极因素,运用《指南》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游戏课题研究方向,践行课程领导策略,提升办园保教水平。主要从如何建构结构游戏课题的愿景和目标,建立课题实践的组织机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卓有成效等维度,浅谈践行结构游戏课题关注的视角。

一、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建构幼儿园结构游戏课题的愿景和目标

课题研究方向的准确把握,是决定幼儿园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是课题发展、创新和优化的过程指向。作为幼儿园结构游戏课程的引领者,在课题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课题研究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清楚地预计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关注什么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发展。首先,我们检视幼儿园游戏的发展历史,由于幼儿园是从私立园专为公立园,发生了体制的改变。先前幼儿园的游戏基础较弱,教师对如何指导结构游戏还处在茫然阶段,于是我们根据《刚要》《指南》的指导精髓: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说明发展游戏指导在幼儿园课程中极为重要,是不可懈怠的。我们提出幼儿园结构游戏课题的愿景和目标:1.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2.主动创设游戏条件,把握游戏中幼儿主体和教师作用的关系。3.尊重幼儿结构游戏的意愿、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4.提高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组织及指导策略能力,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接着,制定研究内容:在结构游戏中幼儿确定建构主题,选择游戏材料,掌握建构特征,构造建构物体,评价游戏成果等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策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各年龄段幼儿结构游戏活动主题的确立研究。2.各年龄段幼儿结构游戏活动目标的制定研究。3.不同年龄幼儿游戏活动材料的选择研究。4.各年龄段幼儿结构游戏活动过程的指导策略研究。5.幼儿结构游戏活动有效评价的研究。

二、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建立课题实践的组织机构

(一)建立课题实践研究的矩阵组织

我园研究团队的组织机构合理,形成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关系,将集权化与分权化结合起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以研究任务为目标的组织结构。领导层的信息流和教师研究层的信息流交汇在一起,形成共同的课题研究点,共同致力解决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的有效策略。

(二)组成课题小项目的实践研究团队

教师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教师的经验和个人兴趣,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自由组合研究团队,先按教师个人兴趣分:游戏集体组与游戏区域组;再按幼儿年龄特点分:大段游戏组、中段游戏组、小段游戏组。(如下图所示)教师进行团队研究、协作探索,共同切磋游戏指导中的困惑,解决教育中的疑惑,共同探究创新策略,变个人问题用团队智慧来解决,提升团队的课题研究能力。

结构游戏实践研究团矩阵组织指示图

三、追求卓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结合《指南》给足教师有关游戏课程新理念的养分

《指南》指出:教师是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我们作为课程领导力的核心,幼儿园课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就应为教师提供充分的课程文化资源养分,让教师在《纲要》与《指南》精神的指导下实践、发展。

1.注入基础营养――向教师推荐各种有关结构游戏的理论书籍,学习当今国内外学前教育理念文献,以及各种幼儿园结构游戏教育的创造策略,为教师的课题专业成长注入基础营养,了解新形势下《指南》对幼儿园游戏指导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如《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指南》中“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探索”的基本理念;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动作是思维的起源,幼儿在不断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倍尔指出,游戏是儿童潜在本能的表现。美国心理学家加维认为,游戏应当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等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使教师理解领悟了幼儿园结构游戏课题是在研究:幼儿力所能及的活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幼儿能受挑战的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

2.提供拔节营养――反复研究阅读,让教师与课程相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使教师不再迷恋自己掌控的游戏活动,更多的是观察活动的进展。让幼儿成了游戏的设计者,让他们忙着确定游戏主题、创设游戏环境、规划游戏布局、分工合作、讨论实施方案、评价游戏等,使幼儿沿着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和解决困难,教师则间或斡旋、记录、观察整个游戏过程。现在我园幼儿是游戏的主宰者,结构游戏中所有的幼儿都在专注着、忙碌着,幼儿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进行着游戏,充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游戏成了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成为我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二)多形式的课题研讨,为教师搭建理解游戏课程理念的平台

关注课题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师对课题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实施难免良莠不齐,因此,搭建多种形式的园本课题研讨平台,帮助教师理清课题研究思路,为教师搭建交流、分享、思辨的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1.问题大家谈――定期收集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教学难点和教育问题,在研讨会上提出问题让大家探讨,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教育理念分析自己的观点,反复揣摩幼儿游戏的指导方法。

2.主题争辩会――头脑风暴,思维的撞击,在一次次的唇枪舌剑中,一次次的辩论分析中,一次次的追问反思中,教师的游戏课题意识渐趋一致:什么是幼儿最想要的游戏?如何去指导?指导什么?观察什么?发展幼儿什么?

3.展示介绍会――快乐建构,分享智慧。展示介绍会上教师纷纷登台,将各自班级指导幼儿一物多玩的作品、玩具新玩法、辅助材料的巧用法一一介绍给大家,不同年龄段的各种结构游戏材料的玩法百花齐放,充分挖掘玩具的教育功能,体现了游戏中快乐建构、融洽的师幼关系。

(三)行动研究,践行游戏课题研究策略

行动研究是连接研究实践的桥梁,增进教师专业成长并促成反思性实践,是一种研究思考的方式,它把研究程序与实质行动结合起来,我园游戏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旨在改进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教师是幼儿园课题研究的执行者、验证者、创造者。所以,我们要给足教师游戏课程实践的空间,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革游戏的课题思路,探究组织与指导策略,注重指导策略的梳理提升,使幼儿园课题教育的特色精彩纷呈。我园游戏课题行动研究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界定结构游戏组织与指导的研究方向;2.分析游戏共同存在教育问题;3.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4.设计游戏课题的阶段研究计划及阶段研究方向;5.游戏课程实施,收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6.对有效的组织指导策略进行评价,促进师幼共同发展;7.整理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的有效策略,汇编教师课题论文、教育案例专集、结构游戏玩具玩法篇、结构游戏主题活动方案集。

四、课题研究卓有成效,阶段成果显著

我园近两年来的课题研究,在幼教专家的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构成园本特色。

(一)构建网络,规范科研制度――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了

我们构建了“园长――业务副园长――课题组长――科研组长――组员”的科研网络,形成了“计划――实施――展示――总结”的完整过程。两年来,我们向片区开放展示2个观摩活动,开展多次园本教研研讨活动,每学期整理课题主题游戏活动材料,其中包含课题阶段计划、游戏过程,活动评析,活动反思,成果照片,阶段小结等,规范课题管理,汇编了《幼儿园结构游戏案例及解读集》,其中包含了幼儿的情绪情感、自主性、想象创造力、合作交往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指导策略的合理运用。我们规范制定了科研考核制度、结构游戏目标体系及幼儿结构游戏评价表,实行了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长每两周组织一次课题组会议,学习内化理论知识,讨论解决教学问题,总结推广实践经验,全面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点燃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幼儿发展了

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中是小步递进地自我发展的,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游戏只是手段,促进幼儿发展才是根本,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对结构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园师幼深深地融进游戏课题的行动研究之中。幼儿充分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快乐建构,幸福分享,幼儿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如在特色区域的插塑比赛中,幼儿独特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生动的形象,亲密的合作,为我园结构游戏课程积累了宝贵的操作经验。在去年“师幼互动,快乐同构”――庆“六一”大型结构游戏活动中,全体师生以年段组为单位共同建构,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探索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艺术感受表现力全面发挥。活动结束后幼儿还充当了导游,在讲解过程中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继承优化,彰显我园的科研特色,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且思且行,转变观念,提升科研能力――教师进步了

观念认识的升华和探索实践的深入,使教师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收获。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且思且行,就课题《幼儿结构游戏行为解读与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现阶段的实践与思考作了进一步的研讨交流。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展示了幼儿结构游戏中的智慧,介绍了现阶段教师对幼儿结构游戏行为观察、解读与指导策略方面的实践与认识。教师围绕“结构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进行切磋,案例呈现的是教师以研究的视角对主题结构游戏材料进行理性分析和调整的过程,活动中的感悟、对结构游戏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新看法与新观点。她们还结合《指南》精神针对幼儿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体现幼儿自主游戏的新策略、新方案。同时,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自身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点拨能力、评价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升,对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使我园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讨,全面提升我园结构游戏课题的研究水平,不断开启师幼智慧。反思我们走过的科研足迹,今后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大、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嬉戏,真正体现“快乐玩、有效学”。教师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提升游戏观察水平,对每位幼儿给予正确的评价,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和谐健康的发展,让全园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幼儿园教育教学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罗德(Jillian Rodd).早期教育中的领导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马云鹏,王永胜.校长与课程实施[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4]李庆平.改造我们的学校[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5).

[5]林玉萍.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手册[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1(7).

[6]林剑萍.园长的课程领导力[J].福建教育,2013(11).

[7]陶芹.园长课程领导策略探微[J].福建教育,2013(11).(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从语言交际功能看贵州旅游英语 下一篇:喜欢写边缘人物,因为女性很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