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过时了吗

时间:2022-09-19 01:22:00

礼仪,过时了吗

某班转来一名新生,听说来自台湾。初次见面很有礼貌,见到老师一声问候,伴着一深鞠躬;同学引他到座位上,他说声“谢谢”,又伴着一深鞠躬。他落落大方,自然诚恳,倒让那同学很不自在,红着脸回了座位。也许是他的行为在其他同学眼中显得突兀,不少同学既新鲜又好奇,于是下课就议论起来。

丁丁:T同学真有礼貌,一看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平平:是哦,人家问候都带着鞠躬,好有礼貌哟。

军军:嘿,太夸张了吧。问好就问好呗,干嘛鞠躬呢?太老古了吧!

班主任冯老师恰好听到这段议论,想到现在的学生礼仪素养缺乏,礼仪习惯不好,很有必要强调教育,正好借这个话题引导他们。于是,利用一个课余时间,他把这个话题以及听来的这番议论索性完完整整地抛出来,问大家怎么看。因为是最近发生的事,大家很感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快,讨论变争论,最后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方认为:中小学生需要礼仪,因为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另一方认为:中小学生不需要礼仪,礼仪规则都是老八股,束缚人的自由。

如果不是台湾T同学的到来,许多老师可能都会与冯老师一样,不会突然想到礼仪的话题,尤其是处于考试之风盛行的时下。然而,因为T同学的对比,我们突然发现大陆学生的礼仪与台湾同学的差距太远了。其实又何止是台湾,近年来,许多从香港、日本、韩国等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周边地区和国家走出来的学生,似乎都给人一个感觉――比大陆学生讲礼仪。有比较才有鉴别,看来,大陆对于礼仪教育的缺失是毋庸讳言的。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礼教传统应该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以传承和发扬。礼立而道生,文明程度越高越讲礼,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然而,由于近代对于儒家思想的批判,对于礼教中糟粕成分的批判与反思,竟然使得人们对于礼仪传统出现整体性地厌弃。加上近几十年人们忙于改革开放,关注的热点集中于经济发展上,忽视了人的精神层面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礼仪教育遭受普遍地忽视,礼仪教育陷入困顿之中。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从学校层面反思礼仪教育迷失的原因,需要从实践层面去思考礼仪教育的落实。受着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强大力量使得教育的精力集中在考试上。在学校里,不是一切力量为教育服务,而是一切教育为考试服务,礼仪教育被放置于无足重轻的位置。从校长到教师,对于礼仪教育从思想上的有意或者无意的忽视,是礼仪教育受到冷遇的直接原因。

其次,学校礼仪教育缺乏系统的教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相比于各科教学都有系统的教材,礼仪教育却大多停留在人的礼仪意识层面,缺少显性的成文的东西。礼仪是什么,礼仪有哪些,为什么学礼仪,怎样学礼仪,等等。这些知识有时老师也不是很清楚。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师无从教起,学生自然无从学起。教师偶尔讲一些礼仪常识性要求,翻来覆去重复学习的就那几条,一年级学了二年级学,小学学的问候语中学还在学。学习不系统、不科学,缺乏连贯,结果给学生造成“礼仪就那点内容”或者“礼仪就是形式主义”的感觉。

第三,礼仪缺乏系统地教学。综观许多学校的礼仪教育,大多停留在口头的宣传说教中,或者偶尔搞一些礼仪短剧或者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没有真正触及礼仪的核心,没有从知、情、意、行的基本认知规律上去教学,没有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教学。所谓的礼仪教学至多停留在常识性地普及灌输,缺少实践性地锻炼。而礼仪最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践行,是具体情境中的自觉应用,而这些远没有跟进。所以,客观上给人造成“礼仪无用”、“礼仪就是形式主义”的恶劣印象。

第四,缺乏系统评价和舆论氛围。当前学校礼仪教育评价绝大多数停留在规则遵守上,用常规积分的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客观上常规考核内容繁多,执行困难,于是便只能通过简单的扣分来维系整个考核系统的运行。然而,这一方式客观上使得温情脉脉的礼仪一下子变成肃杀的凶神,张牙舞爪令人生厌。一些冷冰冰的枯燥的条款,缺少温情关爱,使得学生只有敬而远之,即便强力要求,也只潦草应付。长期以往,心生腻烦,直至厌弃。人人如此心理,礼仪氛围难以形成,这又加大礼仪教育的难度,直至积重难返。

礼仪不只是个人形象和素养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文明程度的标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礼仪教育,就是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儿童时期,既是奠基人的性格雏形的时期,又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忽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将会影响到整个德育系统工程的质量。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礼仪应该与时俱进,一些不适应时展要求的礼仪形式和内容,应该被淘汰或改进,比如过去的“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些“三纲五常”就被历史所淘汰。人人平等,不分尊卑。过去的打躬作揖则被改成握手或者问候,等等。礼仪的传统不能丢,讲文明懂礼貌在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也不能过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礼仪会在社会生活中更加重要,使用更加频繁。礼仪教育在今天,不但不过时,而是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罗刚淮,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范湖学校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别样的升旗仪式及其实效性思考 下一篇:少先队活动让礼仪之花绽放